壽縣首屆中小學校長論壇精彩迭出,12月13日上午,北京第十四中學校長王建宗在論壇作了題為《辦學育人的修煉之路——做一個不舍情趣的趕路人》的演講,會場鴉雀無聲,精彩處掌聲雷動,大家無不為王校長深邃的理論功底,5所學校校長任職經(jīng)驗,優(yōu)雅風趣的談吐所折服。從今年7月9日的《中國教育報》刊載的王建宗文章《一靜一動一生書》,能夠讀出這位儒雅學者型校長深厚的學養(yǎng)和豐厚的人生閱歷。王校長此行專程從8個方面與壽縣中小學校長回顧交流辦學之路。
王建宗,男,1955年8月3日出生,北京師范大學畢業(yè),本科學歷?,F(xiàn)任北京十四中學校長、黨總支書記,北京市人大代表。
主要學術研究成果:心理教育專著《架設心橋》,是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fā)展中心向全國中小學圖書館(室)推薦用書。與日本學者皇紀夫合著的《臨床教育學》(日文版)以學術著作的類別在日本發(fā)行。在核心期刊、報刊《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中國教育報》《中小學管理》《新教育》《中小學校長》《北京教育》《現(xiàn)代教育報》《北京晨報》等刊物上分別發(fā)表了上百篇的論文、文章并為專欄撰寫隨筆。
王建宗在講演中開宗明義,對專業(yè)校長從內(nèi)涵與外延式發(fā)展進行描述,從垂范、情感到思想的發(fā)展,對初任校長、成熟校長以及優(yōu)秀校長進行了對比和說明。王校長與大家共同回顧了學習和擔任校長期間的酸甜苦辣。現(xiàn)身說法,從8個方面闡釋了優(yōu)秀校長辦學育人的修煉之路。
學習之路
王校長的《人生小撰》中云:五五羊生大水發(fā),蠡縣鄉(xiāng)土滾成娃。隨母進京門頭溝,定居宣南玩中大……是學習改變他的命運,談到學習和讀書,王校長說:“首先,以文本閱讀為主。讀文本書一定要先精選好,再投入精力細讀。其次,以網(wǎng)絡閱讀為輔。網(wǎng)絡閱讀,檢索快,信息廣,保留信息省時好用。再其次,拓展生活閱讀。所謂生活閱讀,就是以大自然為書,以人化自然為書,以社會動態(tài)為書。王校長強調(diào)只有通過學習才能增強課改的適應性,提高課堂的效率。
幸福在我內(nèi)心
任職之路
王校長以多年校長從業(yè)經(jīng)驗,認為學校辦學應該重視目標,要有章法和創(chuàng)造性去實踐。注重方法和藝術,他認為作為校長要善抓“提神”的事,善抓稀缺的事,善于培養(yǎng)信息深加工的能力。
群團之路
王建宗認為,一個校長只有帶領好自己的團隊才能干好事業(yè),做到內(nèi)部激活,外部凝聚,要搭建思想平臺,讓自己的團隊得到更高的發(fā)展,開展高水平的聯(lián)誼,將大家的組織起來,形成教育的氣候。
文筆之路
王建宗認為,對于中小學校長,人們往往強調(diào)的是經(jīng)驗的積累和行政能力的歷練。如果沒有知的豐富,行就是淺薄的。如果沒有理論的升華,經(jīng)驗就成了“人走政廢”的過客。小小筆墨,集腋成裘,每天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寫在紙上,手機上,電腦上,日積月累都是對校長的經(jīng)驗起著很好的積淀作用。
研究之路
“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莊子》)王建宗認為,只有走教科研之路,才能提高課堂效率。提高課堂實效,除了激發(fā)學生學習志向,通過學生自身激勵外,以美增效也是一個好的途徑,他希望教育科研力求成為解決問題的研究和動力激活的研究,校長應該為教師搭建科研平臺。
反思之路
沒有一個成功者沒有“走麥城”的時候,安徒生說,“通往成功的是一條著火的荊棘路。”這就要通過反思,解決問題,而不能重蹈覆轍,要自尋“臺風眼”。
詩詞之路
“人,詩意地棲息在大地之上。”
王建宗通過詩詞之路與班子和隊伍聯(lián)絡感情,情趣人生,詩情畫意。王校長認為校長的第一要務是帶好班子,班子的第一要務是帶好隊伍。通過筆墨和詩詞和諧各種關系達到心靈的交流。
幸福之路
王建宗在演講中出現(xiàn)頻率較高的是“幸福”一詞,這正是應合了他演講的副標題——做一個不舍情趣的趕路人,他認為每位校長要從辦學育人和人生信念中得到幸福感的提升,有情趣,有幸福感,校長的發(fā)展才會有無限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