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yī)學專業(yè)人士參考閱讀
病例經典,值得學習!
7月9日-7月11日,中國卒中學會第七屆學術年會(CSA & TISC 2021)在北京舉行。在7月9日病例分享與專家點評論壇中,來自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直門醫(yī)院的唐璐教授為我們帶來《血上加栓--難解難分》的精彩病例,一起學習!
患者姚某,女,64歲。
主訴:頭暈、右側肢體活動不利6天。
現病史:
入院前6天:無明顯誘因出現頭暈,全身乏力伴行走不穩(wěn),尚可自行行走,次日出現右側肢體運動不利,不能自行站立行走。
入院前3天:行頭顱MRI示:顱內多發(fā)急性梗死,診斷“急住腦梗死”,給予口服阿司匹林等門診常規(guī)治療,癥狀末改善。
入院當天:患者右側肢體無力,不能自行站立行走,偶有心慌、腳悶、氣短,查體血壓157/95mmHg。心率74次/分,律齊,各瓣膜聽診區(qū)未聞及病理性雜音,就診于急診入院。
既往史:發(fā)現高血壓病史1年余,最高160/100mmHg,未規(guī)律服藥;高脂血癥病史5年余,未規(guī)律服藥;冠心病史5年余。
體格檢查:神清,輪椅入病房,不能站立;問答切題,言語流利。顱神經:除雙耳聽力減退以外,余領神經未見異常。
左上肢肌力V級,右上肢及雙下肢肌力IV級;右上肢肌張力偏低,右上肢、雙下肢輕癱試驗(+);四肢腱反射(++),右側巴彬斯基征(+);雙側指鼻試驗欠穩(wěn)準,輪替試驗笨拙;雙側跟膝脛試驗無法完成。雙側肢體淺、深感覺對稱存在,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得分4分。
疾病發(fā)展過程:
入院48小時:出現鼻出血,量少許,局部壓迫后止血:急查凝血:凝血酶原時間15.3秒(8.8-13.8秒),纖維蛋白原降解產物32.3mg (<5mg/L),D-二聚體 2405ug(0-300ug/L),立即停用拜阿司匹林(已服用5天)。
入院72小時:左下腹疼痛及劍突下胸悶感,心前區(qū)疼痛,TnI 9.960(0-0.03)ng/ml。雙下肢靜脈超聲:可見雙側脛后靜脈、右側小腿肌間靜脈血栓。查體:神清,語利,左側肌力IV級,右上肢肌力0-II級,肌張力減低,右下肢肌力Ⅲ級(NIHSS:8分)。
入院80小時:意識障礙,躁動,查體:壓眶反射存在,雙側瞳孔等大,d=4mm,雙側直間接對光反射遲鈍,雙側球結膜輕度水腫,雙眼向右凝視,右側肌力同前,左上肢肌力III級,左下肢肌力0級,雙側巴彬斯基征(+)(格拉斯哥昏迷評分:6分;NIHSS:20分)。頭顱MRI示:右側大腦半球、左側額頂枕葉、左側半卵圓中心、小腦多發(fā)大面積急性或亞急性腦模死,腦干急性或亞急性腦梗死不除外。患者在入院84小時,出現呼吸循環(huán)衰竭而死亡。
圖1:患者顱腦MRI
腫瘤標志物檢測:CA-125:2622U/ml(0-35),CEA:>1000 ng/ml(0-3.4),CYFRA21-1:9.11ng/ml (0-3.3),此時 D-二聚體 10963ug(0-300ug/L)。
如何定位、定性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