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時候,村供銷社里賣小孩吃食的很少,即使有大塊糖,也是因為家里沒有錢很少買。于是,我的童年是屬于田野大地的,特別是秋天,各種莊稼次第成熟,這里就成了孩子的天堂。
煳山藥,燒棒子,拔仁果兒,還有的就是藏著在芝麻地里,掰下芝麻角,倒豎起來,往嘴里灌芝麻。
芝麻的口感不錯,小時候,我們小孩子常常在地上用兩個手指頭分開,一邊往前拐彎劃,一邊嘴里嘟囔著:“耩,耩,耩芝麻,耩到頭,開白花!”
芝麻確實是開白花的,當(dāng)它長到一米多高,就開出了白色的喇叭狀花,藏在綠色的葉子里,有時候兩三朵擠在葉子中間,密密麻麻的,很鮮亮!
雖然它的花不是很好看,但是,它不久就變成了綠色的角兒,角里的夾瓣里就長了針眼大的芝麻粒。
每每到了秋天,大人們不等芝麻的秸稈變干,就急匆匆的去地里。
所謂投芝麻,就是在地里找一塊平地,然后把布單子鋪在地上,就用鐮刀割下芝麻桿,攥成一把,就把芝麻桿倒過來,下面接著布單子,用鐮刀把一個勁的打芝麻桿,那些芝麻粒就紛紛地從角里跳出來,跳到布上,當(dāng)然,因為芝麻角還沒有全熟,所以第一遍就是象征性的投投,然后把投過的芝麻桿捆在一起。
就這樣依次漸進(jìn),因為芝麻的產(chǎn)量不是很高,所以村里很少人家種多的,頂天就是在仁果兒、棉花地里種上一些,我只見過最多種三四分地的。
芝麻弄回來,要放到房頂上,兩個芝麻捆豎起了對著放。等秋后沒有事時,就上房頂,先是鋪上布,然后把芝麻捆豎起了用棍子敲打,這時候的芝麻角基本都干了,所以無數(shù)的芝麻粒從角里蹦出來,像是下小雨一樣,不大一會兒,布單上就落滿了厚厚的一層芝麻粒,當(dāng)然還有干巴葉子。
把葉子用簸箕簸干凈,就剩下了白花花的芝麻粒。
芝麻可以炒著吃,下面一加火,無數(shù)的芝麻粒在鍋里啪啪啪的跳躍著,然后等炒的焦黃,放上些鹽,就可以吃了,很香很香的。
當(dāng)然家里主要用來換油,我小時候,聽到大街上有人當(dāng)當(dāng)當(dāng)?shù)那弥~鑼,娘說換香油的來了,于是,舀出一小碗芝麻,去打小半瓶香油。
香油雖然不多,但是,那時候我香油是真的很香,放不多一點點,就香氣撲鼻,彌漫了整間屋子。
因為香油很珍貴,所以早些年我們村流傳著這樣一個笑話,村里有個老太太,打了二兩香油,吃了一年,香油不但沒有少,而且還多了。原來她在瓶子里用皮筋拴了一個銅錢,放油的時候,就把銅錢拽出來,因為每次銅錢總要蘸水,所以是越吃油水是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