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崇拜大哥”
某老弟只崇拜各行各業(yè)的大哥:他只要知道了打籃球最厲害的是喬丹,其他人就都不放在眼里了。
在他心目中,只有大哥值得他學習、配得上做他的偶像,其他的都不靈光,當然也就瞧不上。
事實上,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不只三人行必有我?guī)?,幾乎每個人都有其不一樣的優(yōu)點,都有不少值得學習的地方。
隱性知識
每個人都會有特長,用喬哈里窗模型描述:
第一種是:他知道自己的特長、外人也知道;
第二種是:他知道自己的特長、外人不知道;
第三種是:他自己不知道自己的特長、外人卻很清楚的,這就需要千里馬配上伯樂了。
第四種就是:他自己沒有意識到這些優(yōu)勢,外人同樣也不知道的。
作為個人來講,要學習他人的顯在優(yōu)勢,同時還要有一雙發(fā)現(xiàn)對方隱性和潛在優(yōu)勢的眼睛,向他人進行更深度的學習。
一個人要做的就是把他人的知識轉(zhuǎn)化為自己的知識,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作為一個公司,作為一個系統(tǒng),就更要把公司內(nèi)部人員的知識和能力顯性化,打造一個公司的知識庫和工具箱,而這個工具箱一定高于公司所有個人的知識和能力,成為團隊的智囊,也就拔高了公司的智商。
從模糊到定量
顯性知識都是可以用口頭和書面語言表達,是定量的,不只意會、還可以言傳。
而那些隱性知識呢,卻多是模糊的,多是可以意會而不可言傳的,需要悟性——悟性這詞有點兒難。
對于打造系統(tǒng)的人來說,要做好系統(tǒng)設(shè)計,一定要把需求捋清楚,確定那些模糊的東西,加以明確。
因為在代碼的世界里,1就是1,0就是0,非黑即白,沒有灰色地帶——只有把需求定義得清清楚楚、干干凈凈,軟件工程師才能寫出代碼來。
顯性的知識很重要,而隱性知識更是如“禪”一般的東西——念來即覺、覺來念去,您是理解不了、又摸不著。
挖掘隱性知識、潛在需求,得要下更大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