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忠孝等優(yōu)良傳統(tǒng)美德代代相傳,必須是一代做給一代看、一代講給一代聽,以身作則,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才能使優(yōu)良家風(fēng)真正形成并傳承。家家有優(yōu)良家風(fēng),戶戶均和睦相處,各具風(fēng)采,各領(lǐng)風(fēng)騷,各顯特色,其樂融融。
父 慈 子 孝
父慈子孝,意即父母對子女慈愛,子女對父母孝順。出自《禮記·禮運》:“何謂人義?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p>
圖28 父慈子孝/父慈子孝(圖片源于華夏古泉網(wǎng),誠致謝意?。?/p>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做父母的,首先要言傳身教,身教重于言教,在對待自己的父母長輩盡孝心、踐孝行,為子女放個好樣子。其次是對子女要慈愛,引導(dǎo)教育子女健康成長。慈愛而不能溺愛,使子女在不知不覺中就養(yǎng)成了孝敬長輩的良好心態(tài),使忠孝之花在子女的心里生根發(fā)芽,這就是真正意義上的道德傳家。
圖29 掛牌錢 父慈子孝/君圣臣賢(圖片源于華夏古泉網(wǎng),誠致謝意!)
君圣臣賢,意即君主圣明,臣子賢良。形容君臣契合,政治清明。同義詞還有:君禮臣賢、君惠臣賢、君仁臣忠等,描寫了封建社會規(guī)范健康的君臣關(guān)系。
父嚴(yán)子孝:父親嚴(yán)厲管教子女,子女順從孝敬父親。養(yǎng)不教父之過。
母慈子孝:做母親的慈愛子女,做子女的孝順父母。
祖 功 宗 德 流 芳 遠
子 孝 孫 賢 世 澤 長
祖功宗德,指祖有功而宗有德。古代王朝尊始祖或開國之君為祖,有開創(chuàng)之功;其后有德之君則尊為宗。出自《孔子家語·廟制》:“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謂之祖宗者,其廟皆不毀?!?/p>
祖宗,是對祖先的尊稱。亦稱先人、祖先?!抖Y記·祭法》:"有虞氏禘黃而郊嚳,祖顓頊而宗堯。"孔穎達疏:"祖,始也,言為道德之初始,故云祖也。宗,尊也,以有德可尊,故云宗。"能被尊為祖宗的,皆是有德之人。
圖30 祖功宗德/子孝孫賢(圖片源于華夏古泉網(wǎng),誠致謝意?。?/p>
子孝孫賢,意即兒子孝順,孫子賢能。形容子孫都很孝順優(yōu)秀。
圖31 祖功宗德/孝子賢孫(圖片源于華夏古泉網(wǎng),誠致謝意!)
孝子賢孫,意即對父母先人孝順的兒孫后輩;只有孝敬父母的兒子,才能生出有德行的孫子。
祖功宗德流芳遠,子孝孫賢世澤長。列祖列宗的高行德行,會流傳久遠,廣被人們稱頌;傳承到子子孫孫就都很孝順和賢良,子子孫孫好的德行品質(zhì)同樣會被世人傳誦;好的品質(zhì)和德行世世相傳,恩澤長久。
家 敦 孝 友
良好家風(fēng)的形成,源于良好的家教。所謂家教,就是家庭內(nèi)道德、禮節(jié)的教育;既有言傳身教,又有敦促要求。
圖32 勅命之寶/家敦孝友(圖片源于華夏古泉網(wǎng),誠致謝意!)
家敦孝友。家敦是要督促家人;孝友是指事父母孝順、對兄弟友愛;亦指結(jié)交友人以孝悌為重。家敦孝友就是在家要敦促子女孝敬父母、敬兄愛弟。亦含治家要注重孝道和子弟的交友。
勅命之寶 是皇帝下令御賜的寶物。
明清對文武官員賜爵封賞時,皇帝命令有誥命與敕命之分,五品以上授誥命,稱誥封;六品以下授敕命,稱敕封。鈐蓋“制誥之寶”、“敕命之寶”。
清貴爐“勅命之寶”背“風(fēng)裁峻整”、“志節(jié)皎然”、“家敦孝友”套花三枚,直徑:59.16mm、61.81mm、62.58mm,是十分難得的珍品,這套貴爐花錢屬官爐鑄造,是官員由于為官清正、廉潔,敦孝悌、重人倫而受到皇帝嘉獎后,特別鑄造用以光耀門庭并傳之子孫后世的。
圖33 勅命之寶套子錢 (圖片源于首席收藏網(wǎng),誠致謝意!)
敦 行 孝 弟 篤 睦 宗 族
康熙年間,出于統(tǒng)治的需要,朝廷崇文尊孔,主動追求對傳統(tǒng)優(yōu)秀思想文化的認(rèn)同。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根據(jù)儒學(xué)核心制定和頒發(fā)“圣諭”十六條,作為人們的思想準(zhǔn)則和行為規(guī)范。其將“敦孝悌以重人倫;篤宗族以昭雍睦;”作為首要兩條。意即促進孝道使人們遵守倫常道德;鞏固宗族關(guān)系使人們和睦相處。孝悌為先,和睦為重。
圖34 敦行孝悌(弟)/篤(篤)睦宗族(圖片源于華夏古泉網(wǎng),誠致謝意?。?/p>
敦行孝悌:敦促勉勵子孫孝順父母,敬愛兄長。
篤睦宗族:淳厚和睦同一姓氏世代相傳的家族;心意誠厚致使家族和睦相處。
《禮記》中說:“父子篤,兄弟睦,夫妻和,家之肥也?!逼湟鉃楦缸又g慈孝篤深、同心同德,兄弟之間和睦相處、齊心協(xié)力,夫妻之間恩愛和美、相濡以沫,一家人一條心,財富會滾滾而來,家業(yè)會興旺發(fā)達。家和萬事興。
百善孝為先,忠孝代代傳。
中華好美德,篤睦金不換。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