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第一職場網(wǎng)文馨
《菜根譚》有言:“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span>
為人處世,一定要留點心眼,既要心存善念,不可有害人之心,又要心存警惕,這一切,都是為了更好地保護自己。
無論是在職場上,還是在社會上,那些總?cè)菀壮蕴?、上?dāng)受騙、被傷害的,大多是較固執(zhí)、無城府、缺心眼的人。
在職場上,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有你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嘴甜手快,先幫同事一點忙,然后順帶再請教你的問題。
而不是上來就張嘴問這個同事、那個同事,到底怎樣怎樣做?職場上,每個人手上都有自己的工作要忙,沒有誰是有義務(wù)教你的!
當(dāng)然,如果遇到更大的問題,需要請教領(lǐng)導(dǎo)問題時,一定要謙虛,而且還要帶著你不成熟的方案,而不是直接就找領(lǐng)導(dǎo)要答案,領(lǐng)導(dǎo)會說:我請你來,是你來提問題問我的嗎?
在說話時,多用陳述句,少用反問句。
你讓下屬把文件打印3份,而下屬卻只打了1份,不要反問下屬“為什么只打印了1份”,而要對下屬說“這份文件需要3份,你再去打印2份”。
反問句通常帶有質(zhì)疑、否定和責(zé)備的情緒,而陳述句則不會有這種情緒。
因為,你的目的是讓下屬再去打印2份,而不是批評責(zé)備下屬,搞得下屬不好受,所以采用陳述句的表達方式,更能讓下屬積極地去完成工作。
所以,在人際溝通中,要謹慎地使用反問句。
《荀子》里說:“言而當(dāng),知也;默而當(dāng),亦知也。”
說話得當(dāng),是明理和智慧的表現(xiàn)。
沉默得當(dāng),也是明理和智慧的表現(xiàn)。
會說話,是一種能力、一種智慧;懂閉嘴,也是一種修養(yǎng)、一種境界。
林語堂在《說話的藝術(shù)》中提到:
“說話等于表達,但是要表達好一句話,是需要聰明才智的,倘若說不好,就很容易得罪人?!?/p>
說話喜歡直來直去,從不顧及別人感受,看上去很直爽,其實是缺心眼。
俗話說:“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span>
這句話雖然帶有一定的貶義色彩,但我們不得不承認,會說話的人,確實是聰明人。
口無遮攔,容易禍從口出;口吐善言,就能趨吉避兇。
《周易》曰:“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
君子有卓越的才能卻不到處炫耀,而是在必要的時刻把才能施展出來。
藏鋒守拙,是一種自我保護和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生存之道。
第一,遇到事情的時候,不要著急下定論。
俗話說得好,每逢大事有靜氣。意思就是說,事情過來的時候,不要武斷,不要刺激一來就張口說話,等一等看一看,更能避免做出錯誤的判斷,或者失當(dāng)?shù)难孕小?/span>
如果你是領(lǐng)導(dǎo),你就更要穩(wěn)得住,因為你的一言一行都代表著你的威嚴。
第二,事出反常必有妖,哪里會有無緣無故的愛。
久未聯(lián)系的朋友突然打電話給你,八成是要跟你借錢了;從不對付的同事突然跟你示好了,八成是有事想找你幫忙。人性就是這樣,“愛”你肯定就是對你有所希望、有所圖。
當(dāng)然,不必埋怨人性的功利和現(xiàn)實,凡事做到心中有數(shù)即可。
第三,看問題不能只看表象,要深入本質(zhì)。
很多時候,領(lǐng)導(dǎo)不喜歡你,也許并不是因為你能力不強,或者工作不好,而是你的存在并沒有滿足領(lǐng)導(dǎo)的某些現(xiàn)實需要。要知道,領(lǐng)導(dǎo)總是批你,就是對你有看法有意見。
藏鋒守拙,絕不是懦弱和畏縮,而是人生的大智慧、大境界。
魏晉李康的《運命論》里說:
“木秀于林,風(fēng)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眾必非之?!?/span>
樹木高出樹林,風(fēng)肯定會把它吹斷;土堆突出河岸,急流肯定會把它沖掉;德行高于眾人,眾人肯定會對他進行誹謗。
太愛表現(xiàn)自己的人,往往不懂得藏鋒守拙的智慧。
做人做事,必要的時候,要學(xué)會掩飾自己的真實意圖。
《金玉緣》里也說:“逢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總是掏心掏肺、心里藏不住事,看似真誠坦蕩,實則是心無城府、淺薄粗俗。鋒芒畢露,難免會遭人嫉恨;藏鋒守拙,就不會惹禍上身。
《圍爐夜話》有言:“正而過則迂,直而過則拙。”
做人太過方正,則容易不通世故;行事太過直率,則顯得有些笨拙。
有時候,堅持未必正確,懂得變通才是智慧。
因為變則通,當(dāng)別人夸贊你的時候,要學(xué)會轉(zhuǎn)移,而這轉(zhuǎn)移也是一種變。
你負責(zé)的工作,取得了成績,受到了上級的贊賞和肯定,千萬不要自鳴得意,或者自我標榜,要把功勞推給領(lǐng)導(dǎo)和同事,是領(lǐng)導(dǎo)的指導(dǎo)和同事的幫助,才讓你取得了成績。
面對功勞,要推,而不能攬。因為越推才會越多,否則下次就沒人支持你。
講一個小故事。
有一個人修禪訪道,請示師傅:“一個人跟別人的關(guān)系,到底怎么樣才叫合適???”
師傅和他說了四句話。
第一句話:“把自己當(dāng)別人?!睂W(xué)生想了想:“把自己當(dāng)別人,那么喜憂都能很快過去?!?/span>
師傅又說了第二句話:“把別人當(dāng)自己?!睂W(xué)生想了想:“這意思大概是將心比心,推己及人,換位思考?!?/span>
師傅大笑:“你很不錯了?!?/span>
便又說了第三句話:“把別人當(dāng)別人?!睂W(xué)生說皺著眉:“是不是說,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每一個人都需要被尊重,所以一定要本著別人的立場出發(fā)?”
師傅說:“你的悟性很好?!?/span>
接著,又說出第四句話:“把自己當(dāng)自己。”學(xué)生呆坐半晌:“這句話太深了,我還要好好去悟。”
這段對話,看似文字游戲,卻蘊含著很深的禪意。
這些“自己”和“他人”的變換價值,就在于:你每一次,都換了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
許多時候,學(xué)會變通,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在職場上,不管明也好暗也罷,游戲規(guī)則無處不在。
比如,領(lǐng)導(dǎo)在選人用人的規(guī)則,就是要能為領(lǐng)導(dǎo)所用??炊祟I(lǐng)導(dǎo)用人的邏輯和規(guī)則,你就不會只埋頭苦干了。
如果人的一生,只是橫沖直撞、一味拼殺的,那你就是莽夫,而運籌帷幄、懂得變通的才是智者。
《周易》曰:“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事物達到極點時就會發(fā)生變化,發(fā)生變化就能通達,通達就能保持得長久。
遵循這一“變通”的原理,就能隨勢而動,無所不利。高山不語,只有巍峨;流水不止,自成靈動。
許多時候,人之所以會失敗,只是因為堅持了錯誤的東西,卻不知變通。僵化固執(zhí),就容易撞到南墻;圓潤變通,就能夠柳暗花明。
總之,職場是講究價值的,職場關(guān)系也是講究價值的,這就是職場和職場關(guān)系的本質(zhì)。
最后,再說一點,接話的時候,先肯定別人。
比如開會時,其他同事都發(fā)表了觀點和看法,輪到你發(fā)言,你要怎么講?
我的建議是,先不要直接就講你個人的觀點,要先選取同事的部分觀點(或者部分同事的觀點)加以肯定和贊揚,然后在他們觀點和看法的基礎(chǔ)上補充。
這樣做,一方面可以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另一方面也會顯得你很會做人,誰不希望自己的觀點被認可或者支持。
這其實是一種戴高帽子的做法,先給別人戴上高帽子,再提出自己的需求。
這樣做的目的,往往可以把復(fù)雜的事情簡單化,而且,這真的也是一種能力。
即便你很有水平,但也不要一下子全表現(xiàn)出來。
任何事情,都要留有余地,過猶不及,能力的展示也同樣如此。你一開始就把所有的本事都展示出來,讓別人看個通透和明白,那豈不是等于把自己的底牌給亮個明明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