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這個故事在正史上并沒有記載,有它出自于唐·孟棨《本事詩》,這是一部唐代中國筆記小說集,其中記了一些六朝舊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來自南陳的樂昌公主。
樂昌公主生長在紙醉金迷的金陵城,她的哥哥是南朝最后一位皇帝,那位低吟著《玉樹后庭花》的南陳后主。
樂昌公主是幽顏清倩的樣貌,同時文采過人,是當時有名的美貌才女。
到了適婚年紀,她不愿嫁候門世家,而是自主下嫁了出身相對較差的太子舍人徐德言,他是位大才子。
兩個貴族文藝青年,婚后自然是情投意合,恩愛非常。
一切美滿,可天下大勢卻以悄然改變。
在北方,楊堅代周成為隋文帝,建立了隋朝。他舉兵攻占江南,很快就消滅了陳國。
國破家亡的陳后主及皇族被虜北上,一同解往長安。
樂昌公主自然也在被虜之列,她與夫婿徐德言眼看就要被活活拆散。
臨行前,樂昌公主把自己梳妝臺上的一面銅鏡摔成兩半,一半留給夫君,一半自己收在懷中;她與丈夫約定:以后每年的正月十五日,在長安街市上沿街叫賣銅鏡,直至找到對方的下落。
此去長安千里路,兵荒馬亂。兩個亡國人,能通信的可能性少之又少。
一面破碎的鏡子換了一個渺茫無期的希望。
徐德言手執(zhí)半面銅鏡,在忍辱含垢中強撐著活了下來。他一心等待局勢稍平定后,前往長安,好夫妻重逢。
可這位亡國公主卻因美麗被賜給隋朝丞相楊素作妾。
他是一位戎馬俊館出身的丞相,十分向往南國的風(fēng)光,欣賞江南佳麗的柔媚。
得到樂昌公主以后,他對這位容貌秀麗,才情橫溢的南國佳人視如瑰寶。
而樂昌公主雖身在北方丞相府中,心卻留在丈夫徐德言身邊。
天下穩(wěn)定,樂昌公主心中也開始萌動希望。
正月十五,長安街上人聲鼎沸,公主讓身邊老仆拿著半面銅鏡高價售賣,眾人見此場景皆啼笑不止。
一連三年的元宵節(jié),終于有個年輕人拿出半面吻合的銅鏡。
是的,徐德言找了她!
回憶種種,早已淚流滿面。
問了老仆,才知道樂昌已落入楊府,料想無法再見,愈加傷心起來。他忍不住在半面鏡子上寫下《破鏡詩》:“鏡與人俱去,鏡歸人未歸。無復(fù)嫦娥影,空留明月輝?!?/p>
樂昌公主見了徐德言的詩,一連幾日不吃不睡,以淚洗面。
楊素發(fā)現(xiàn)后,問明了事情原委,雖不舍得樂昌,但仍同情這對患難夫妻,便召來徐德言,讓他們團圓,設(shè)宴祝賀。
這就是——“破鏡重圓”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