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忠心
原始新聞
據(jù)報道,前些年的一個夏天,德國著名幼兒教育學者艾申波茜博士走訪了北京數(shù)所被認為是最具代表性的幼兒園。這些幼兒園收費高、名氣大、設備高檔,倍受年輕父母青睞。
然而,考察的結果,卻令德國專家非常失望。專家坦率地說:“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你們今天的一些幼教理論還在重復著西方昨天的錯誤?!?/span>
據(jù)陪同的中國專家說,在北京一個標榜與國際接軌得最緊密的現(xiàn)代寄宿幼兒園里,艾博士見到的卻是最厲害的灌輸教育。這家幼兒園里,竟然沒有一個專門為孩子們玩“過娃娃家”而布置的角落;書架上也沒有任何孩子做手工用的材料。
最令人震動的是,凡孩子目光所及之處貼的只是中國漢字,聯(lián)綿不斷,從教室一直延續(xù)到寢室。據(jù)說這家幼兒園四、五歲的孩子已經可以認識一千多字。在北京一處嬰兒早期教育基地,一個9-16個月的嬰幼兒上課時間竟長達45分鐘。
艾博士親眼目睹了兩千名中國兒童在幼兒園里的生活??赐赀@些幼兒園之后,感嘆道:
“中國的孩子是世界上最累的,他們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是最不寬松的。”
作為權威的幼教專家,艾博士非常反感把小學生的學習任務強加到幼兒園孩子身上的做法。
艾博士強調說,人腦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斷證明:兒童大腦中的神經腱只有在孩子主動用腦時才會得到鍛煉,孩子只有自覺自愿的情況下,才能接受所學的內容。孩子世界觀的形成不可能來自被動式的說教,對孩子采取灌輸?shù)慕逃绞绞遣豢赡艹晒Φ?。實際上,單純地提前學習時間并不能加快生長的時間表,不應該人為地提前或推后。已經有無數(shù)的事實證明,違背教育的自然規(guī)律是會受到懲罰的。有時一個錯誤的教育理論將會導致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營養(yǎng)不良”。
針對我國目前幼兒教育的誤區(qū),艾博士指出,幼兒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應該回到關注孩子身心健康這個出層面,而不是隨意拔高。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教育純潔性的問題,現(xiàn)在很多小孩的教育都是用錢堆出來的。對家長而言,孩子教育如同是花錢購買的商品,還要期望升值,這對孩子來說壓力太大了。
我的評論
我對外國人的話從來不盲從。但如果說得有道理,我還是贊成的。比如這位德國幼教專家對中國幼兒教育的評價,我認為是中肯的,實事求是的,負責任的。很值得中國年輕父母和幼教專業(yè)工作者深思。
中國許多有識之士,就曾經批評過我們的幼兒教育。但沒有引起有關人員的重視。中國和外國的有識之士不約而同地指出我們幼兒園教育的弊端,就不能不引起我們深刻的反思了。
中國的幼兒教育,多少年來是稱為“學前教育”。這個提法似乎是從前蘇聯(lián)傳過來的,值得商榷。所謂“學前”,顧名思義,就是為上學做準備的教育。這種提法本身,就反映一種“急功近利”教育思想,而不是“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教育思想。。
幼兒教育不是學校教育的“預科”,不僅僅是為了入學;而應當看做是孩子一生成長、發(fā)展的奠基工程,不僅是為了孩子進入小學打基礎,也是為孩子未來的、終生的發(fā)展奠定基礎。這才是科學的發(fā)展觀。
應當把眼光放遠一點,給孩子的生活和學習創(chuàng)造一個比較寬松的環(huán)境,讓孩子們在游戲和玩耍中,自由自在地、無憂無慮地、生動活潑地主動地發(fā)展。
把小學的教學任務隨心所欲地提前到幼兒階段,“欲速則不達”,不但無益,反而有害。
德國專家所說的“重復西方昨天的錯誤”,應該指的是五十年前美蘇“兩霸”對峙的年代,美國以布魯姆為代表、前蘇聯(lián)以贊可夫為代表的兩國的“教育改革”,不約而同地都指向了學前教育,開展“任意超前、提速”的早期教育競賽。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后,兩國又不約而同地總結了教訓,認為那樣做雖然會有一些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卻打亂了兒童身心發(fā)展的秩序,從長遠看是有害的。于是,兩國又不約而同地停止了那種在浮躁心態(tài)下開展的無益的“教改競賽”。
這些話二十年前,我就曾說過,但并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無奈之下,我只好再一次把外國專家給搬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