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從小漁民到令官兵聞風喪膽的大海盜
多年前,在香港有一個關于寶藏的傳說。
據傳,清朝時期的大海盜張保仔,將多年劫掠而來的財寶藏于一個山洞之中。于是,100多年來,在香港尋找這個藏寶洞的人不計其數,最終,有心人在距離香港島10公里外的長洲島上,發(fā)現了這個藏寶洞。不過,洞內早已沒有了寶藏的蹤跡,只找到一些破碎文物,空想起當年叱咤四海,縱橫海域,令官兵聞風喪膽的大海盜張保仔一世的英名。
張保仔的鼎盛時期,指揮著1000多艘大大小小的海盜船,統(tǒng)領著7萬名窮兇極惡的亡命之徒,不僅連清朝的官兵對他們都聞風喪膽,連所向無敵到處殖民的英國、葡萄牙的商船和海軍,都多次被他們劫掠和擊沉。
據史料記載,張保仔的“紅旗幫”曾在海上遭遇18艘葡萄牙軍艦,被他一舉全殲。至此“張保仔”的名號不僅響徹中國,更是震懾歐洲。
如果你看過《加勒比海盜》,一定對里面周潤發(fā)飾演的中國海盜印象深刻,這個角色的原型就是張保仔。
張保仔,本是廣東江門一戶漁民家的孩子。15歲那年隨父出海,被“紅旗幫”的老大鄭一給抓到船上當了壯丁。
以往抓來的壯丁,要么就是嚇得發(fā)抖,要么就是痛哭求饒,只有張保仔,不哭不鬧,面無懼色。
鄭一問他:“你為什么不怕?”
張保仔回答:“我們這些靠打魚為生的人,不是死在海里,就是死在你們手里,這一天是遲早的,有了準備,所以不怕”。
鄭一賞識他的膽色,將他帶在身邊,收為義子,從此驚濤駭浪里廝殺,船頭船尾里保駕,忠心耿耿地跟了鄭一9年。9年后的一天,海上狂風大作,船隊遭遇了巨大的臺風,一時間多條船只被掀翻,掉入海中者無數,鄭一也被巨浪卷走,不知蹤跡。
鄭一一死,他的遺孀石氏繼任成為“紅旗幫”老大。表面上看,石史與張保仔母子相稱,但其實張保仔早就與“師娘”有了私情。久而久之,兩人也不再避嫌,以姘頭相處,并且張保仔也逐漸成為了“紅旗幫”的老大。
明清時期,中國海盜為患。明有倭寇,清有叛民,其實都是因為明清兩朝的“海禁”政策,閉關鎖國,讓廣大漁民沒了生計,只能鋌而走險,逼上“海上梁山”。
雍正年間一位福建官員曾上書,痛陳“海禁”的壞處,他說:“沿海居民,蕭索岑寂,窮困不聊之狀,皆因洋禁。其深知水性慣熟船務之舵工水手,不能肩擔背負,以博一朝之食,或走險海中,為賊駕船?!?/p>
意思是是:海禁之后,沿海漁民們生活太艱難了,那些出色的水手們,沒能力種地糊口,只能鋌而走險,去當海盜了。
這樣簡單的道理,清政府不是不明白,而是在他們看來,來自海上的威脅比一小部分子民的生計更為重要。
清朝入主中原后,大批反清人士流亡海外,組成抗清武裝。其中,本是明朝水師的鄭成功趕走荷蘭殖民者,在臺灣稱王,不斷騷擾福建沿海,為清朝最大的海上威脅??滴跄觊g為了收復臺灣,曾實行過長達數年的最嚴“海禁”,片帆寸板不得下海。后來雖然“海禁”有所放松,甚至一度開放,但到了乾隆年間,“海禁”再起,后世一直遵循祖制。但凡出海之人,都被視為“自甘斷絕中華之地”,要么限期回籍,要么被剝奪身份,不許再回。
張保仔那1000多艘船,7萬余名下屬,大多是這樣為了生計鋌而走險,有家難回的可憐之人。
張保仔號游船
2、
做一天賊,一輩子都是賊
橫行海上的張保仔,最逍遙快活的時光卻只有三年。
那三年,他和石氏雌雄雙盜,所向披靡。清朝多次派兵圍剿,均已失敗告終。清朝死了一個副將、一個總兵,水師兵卒無數,連時任水師提督的孫傳謀,也在澳門海域慘敗。
那些只能在“小河溝”里演習的正規(guī)軍,哪里是在大海的驚濤駭浪中縱橫十余年,身經百戰(zhàn)的張保仔的對手。
在海上,張保仔就是無人能管的“皇帝”,想搶誰就搶誰,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張保仔還打著如《水滸傳》中梁山好漢“替天行道”的旗幟,也給自己的手下定下了規(guī)矩:
一、私上岸者,初犯割耳,再犯死刑。
二、所得八成歸公,二成作獎;擅取公物,死刑。
三、奸淫婦女者死刑。
他們只搶官船、洋船,不管是清朝的水師還是有軍艦護航的英國、葡萄牙的商船,都是他們劫掠的對象。
這自然使得他們讓清朝和英國、葡萄牙同時恨之入骨,終于在張保仔橫行的三年后,三方商議聯手,一舉殲滅這個海盜集團。
1809年冬,寒風呼嘯,巨浪滔天。以葡萄牙海軍為主,清朝水師協助,英國人提供軍火的三方艦隊,與張保仔在澳門海域展開了連續(xù)9天的海戰(zhàn)。
這一次,葡萄牙人做足了準備,總共120門火炮齊射,擊沉了張保仔十余艘船只,他個人也勉強才死里逃生。本來在張保仔即將覆滅的時候,如果負責協助的60艘清朝水師軍艦乘勢出擊,就能夠將其殲滅,但長期以來對張保仔聞風喪膽的清軍,卻害怕損失堅守不出,葡萄牙人在追擊的過程中,射完了最后一顆炮彈,還不見清軍來援,只能眼睜睜望著張保仔突圍而去。
幾個月后,張保仔率領200多艘船直逼澳門本島,來報去年的戰(zhàn)敗之仇。此時,另一支海盜“黑旗幫”被清廷招安,調轉船頭圍攻張保仔。葡萄牙軍艦和被招安的海盜聯手,擊退了張保仔,并乘勝追擊,將張保仔的船隊圍困在珠江以內。
斷水斷糧的張保仔,只好向清軍投降,交出了幾百艘戰(zhàn)船,幾萬名海盜,火炮千門,武器無數。一代海上梟雄,從此招安成了“宋公明”。
盡管張保仔招安后,屢立戰(zhàn)功,替清廷剿滅了許多海盜,并因此升為副將,他的妻子石氏也被封為誥命夫人,但因為海盜出身,他也一直受到同僚的歧視和排擠,并且清廷一直沒有放下對他的防備之心。
“做了一天賊,一輩子都是賊”。
當時還是監(jiān)察御史的林則徐,就曾上書嘉慶皇帝要警惕張保仔,說:“勿忘臺灣鄭氏”。用鄭成功的典故來提醒皇帝,張保仔一旦再回大海,就氏蛟龍入海,哪天就會成為像鄭成功這樣島上稱王的大威脅。
在排擠和監(jiān)視中,張保仔余生再無建樹,道光二年,死于任上。夫人石氏也早就看清了朝廷的嘴臉,帶著孩子家眷回老家定居,遠離官船爭斗。道光二十五年,石氏的誥命夫人封號被褫奪,貶為平民。
這都是意料之中的事了,朝廷怎么會讓一個女海盜成為誥命夫人呢?
從此,雌雄雙盜的傳奇落幕,在清廷看來,海上再無叛民海盜之患,但其實,更大的“海盜”已經看穿了清廷的虛實,他們認定了清朝政府和傳說中的強大差距甚遠,正開足馬力,向著清朝的大門橫沖直撞而來。
3、
本可稱霸海域,卻因自廢武功灰飛煙滅
張保仔死后的18年,也就是1840年,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
這一次,清廷發(fā)現,英國人的鐵甲艦,已經比十多年前更為先進。清軍在城墻上萬炮齊發(fā),炮彈卻在離英國軍艦老遠處墜海,射程根本不夠,而英軍的火炮早已在身邊炸開。這樣的戰(zhàn)爭,是你還沒有看到敵人,敵人的攻擊就已經讓你招架不住。
林則徐后來給朋友的書信上說:“關公岳飛復生,亦難敵也”。
曾經在造船技術上領先西方一個世紀,創(chuàng)造過鄭和下西洋壯舉的中華帝國,如今的水師連海盜都打不過,更不要說去抵擋工業(yè)時代的英國鐵甲了。
實行“海禁”,閉關鎖國的政策,只能偏安一時,在與世界主動隔絕之后,文明的發(fā)展便也停滯。早在1492年,也就是明孝宗弘治五年,哥倫布發(fā)現了新大陸,世界各國就已經不可能獨自生存了,而中華帝國,還是做了幾百年的夢。
本來可以稱霸海域,率先開創(chuàng)大航海時代的中華帝國,卻在鄭和的船隊游歷西洋,帶回了祥瑞“麒麟”(其實是長頸鹿)進獻給皇帝之后,固步自封。鄭和船隊的造船圖紙,還被故意燒毀,如此“自廢武功”,就是為了禁絕后世造船出海。
清廷實行“海禁”,不僅逼得沿海居民出海為盜,還引來了西方炮艦,受盡了百年屈辱。
最終,“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從海外籌集到資金的革命黨人孫文,回國振臂一呼,清廷覆滅,禁了一輩子海,最終還是亡在了“海上”。
香港 張保仔游船
我是異史君,歡迎關注人物十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