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蹊柳陌好經(jīng)過,鐙下妝成月下歌?!?/span>
——唐·劉禹錫《蹋歌詞》之二
意思指春景艷麗的地方,亦作“桃蹊柳曲”。
“禪心已在沾泥絮,不逐春風(fēng)上下狂?!?/span>
——宋·參寥《絕句》
意思是比喻禪寂之心受到塵世煩惱的沾染。
“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將何處?”
——《莊子·山木》
“筆底煙花傳海國(guó),袖中詩(shī)句落吳船。”
——清·錢泳《履園叢話·畫學(xué)·畫中人》
意思是比喻文章寫得生動(dòng)、出色。
“花晨月夕,如乘彩云而登碧落?!?/span>
——清·汪汝謙《畫舫約》
“人之生譬如一樹花,同發(fā)一枝,俱開一蒂,隨風(fēng)而墮,自有拂簾幌墜于茵席之上,自有關(guān)籬墻落于糞溷之側(cè)。墜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糞溷者,下官是也?!?/span>
——《梁書·儒林傳·范縝》
意思是指隨風(fēng)而落,有的飄在茵席上,有的落在糞坑里。比喻由于偶然的機(jī)緣而有富貴貧賤的不同命運(yùn)。
“含霜履雪,義不茍合;據(jù)道推方,嶷然不群?!?/span>
——晉·葛洪《抱樸子·漢過》
“夫作道士,皆須知長(zhǎng)生之要。爾既未能餐霞飲景,克己求真,徒在世上,無益于體?!?/span>
——南朝·梁·陶弘景《冥通記》卷一
“惟有韓陵一片石堪共語;薛道衡、盧思道,少解把筆,其余驢鳴狗吠,聒耳而已?!?/span>
——唐·張鷟《朝野僉載》卷六
比喻少見的好文章。
“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孫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礪其齒。’”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diào)》
意思是舊時(shí)指隱居生活。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