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國歷史上最杰出的散文家之一,與韓愈齊名,與宋代歐陽修、蘇東坡等并列“唐宋八大家”;
他極大推動了中國寓言的發(fā)展,“黔驢技窮”等寓言故事幾乎盡人皆知;
他關心民生,心懷百姓,拖著病弱之軀為柳州人民做了不少好事。
他——就是柳宗元。
說起柳宗元,就不得不提到他人生中重要的一個階段,就是他十年的永州生活。
公元805年,永貞革新失敗,參與革新的柳宗元、劉禹錫等人被貶遠州。9月,柳宗元被貶為邵州刺史,11月,在赴任途中,柳宗元被加貶為永州司馬。此后,柳宗元在永州生活了達10年之久。
這十年對柳宗元的影響堪與黃州之于蘇軾相提并論。同樣都是他們仕途生涯的谷底,同樣是他們?nèi)松飞献睢肮陋殹钡臅r候,但同樣也是他們文學創(chuàng)作的巔峰時期。
蘇東坡在黃州寫下了大量名垂千古的詩文,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莫過于“赤壁三絕”。
而柳宗元在永州也寫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記》,奠定了其一代文學宗師的地位。除此之外,他還創(chuàng)作了大量詩歌,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并稱“王孟韋柳”。
今天我們就再來讀讀他在永州寫下的這首人人能背但未必解其意的《江雪》。
《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有人說這是最孤寒卓絕的一首詩,彷佛全世界只剩下這一個漁翁了。對,沒錯,這個人就是詩人自己。詩中漁翁的絕境就是詩人柳宗元的心境。
《江雪》真是一篇山水詩嗎?
所有的山上,飛鳥的身影已經(jīng)絕跡,所有道路都不見人的蹤跡。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著蓑笠的老翁,獨自在大雪覆蓋的寒冷江面上垂釣。
詩歌的內(nèi)容很簡單,讀起來也朗朗上口,讀兩遍就能背下來。
但是這首詩真的是山水詩嗎?
《論語》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歐陽修在《醉翁亭記》說: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說:一切景語皆情語。
所以,這里的山水并不只是指現(xiàn)實的山山水水,它更多的是指作者的心境,因為詩人來到山水之間是想要排遣內(nèi)心的苦悶的,歐陽修如此,蘇東坡如此,柳宗元也是如此。
每個人面對貶謫和不幸都有不同態(tài)度,而不同的態(tài)度往往決定了不同的命運。
蘇軾在貶謫中愈加通達愈加豁朗。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font>
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但也有一些人他面對貶謫,他就只能陷進去,他不能超脫出來,像前面我們提到的蘇軾的學生秦觀,才剛貶謫,秦觀的玻璃心就碎了,感覺什么都破滅了。
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
但是柳宗元更痛苦,他既不能像蘇東坡一樣超脫出來,又不能像秦觀一樣直接陷進去。他有掙扎,但是徒勞無功,他在人生最“孤獨”的時候,他也想從山水之間找到精神慰藉,尋求超脫,但是他失敗了。
在《始得西山宴游記》中,柳宗元表露得很明白:
“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時隙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可見他并非以一顆平靜恬淡的心徜徉于山水之間,而是強求寬解,以得解脫。
后來又貶到了更遠的柳州,本就多病衰弱的他精神上徹底垮掉了。
前面我們講過一首詩,就是柳宗元在柳州寫下的:
“海畔尖山似劍铓,秋來處處割愁腸。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xiāng)?!?/font>
所以這并不是一幅山水詩卷。
詩明明寫的是“漁翁”,為什么不直接叫《漁翁》
一般的江面上如何會有雪,雪落到江面就融化成水了,你可能會說江結(jié)冰了,但是你要知道永州在湖南。所以現(xiàn)實中柳宗元是不可能看到“江雪”這種景色的。那么只有一個地方的江可以和雪結(jié)合出現(xiàn),這個地方就是柳宗元的心。
所以《江雪》這首詩其實是柳宗元內(nèi)心的一點掙扎,他渴望自己像這漫天江雪中獨釣的漁翁一樣強大,可以面對眼前的孤獨,可以融入這冰天雪地的絕境。
在柳宗元的心境里,有這樣一位強大的漁翁,這是詩人理想的化身。
但是他不能直接取名叫《漁翁》,至少這首詩不行,因為“漁翁”這一意象最早來自于屈原的《漁父》: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漁翁”從一開始在詩詞意象中就代表了隱逸的追求和高潔的志趣,這首詩歌詩人是想表達對隱逸生活的向往嗎?
顯然不是,詩人是渴望仕途的,他并不是求隱,如果他真是求隱,他就不用掙扎了,他安心生活在永州多好,山清水秀。但是他并不是想要隱逸的生活,所以《漁翁》作為標題并不能傳達出他內(nèi)心的掙扎和對現(xiàn)實的反抗。
《江雪》和《漁翁》都是柳宗元對精神自由的向往
柳宗元本身有一首詩,名字就叫《漁翁》,而且選入了高中課本。
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乜刺祀H下中流,巖上無心云相逐。
在這首詩中,詩人塑造了一個超凡脫俗、孤傲高潔的漁翁形象。借以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高潔,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現(xiàn)實的憤懣和對精神自由的向往。
如果說《漁翁》是一部連續(xù)播放的動畫,那么《江雪》就像是從一個動畫里截下的一幀全景畫面。
畫面的定格點或許是“孤舟蓑笠翁”,但是人們的目光馬上就會聚焦到眼前的這個大背景,這個堪稱“絕境”一樣的世界: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這是一種強大的孤獨,這是一種精神自由的向往,這是柳宗元內(nèi)心的“世外桃源”。
結(jié)果,他失敗了。
柳宗元比李白、杜甫年歲都活得少,除李賀、王勃等,柳宗元算是唐代詩人中去世比較早的,只活了46歲就死了。而和他一起貶謫的劉禹錫,就是完全不一樣的心態(tài),所以活到了7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