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首頁
好書
留言交流
下載APP
聯(lián)系客服
做泥瓦工的他,憑啥被央視采訪報道?
千面凡君
>《待分類》
2022.09.09 廣東
關(guān)注
這是我們講述的第405位
真人
故事
我叫何川,1970年出生在四川達州的一個農(nóng)村。
我初一沒有讀完就輟學成了民工,從做小工到泥瓦匠大工,打工二十多年默默無聞,沒想到拍視頻介紹建筑工人的生活,反而成為了網(wǎng)紅。
還受到中央電視臺的采訪,和名人鄧超、韓寒同臺,走上了人生巔峰。
(我在工地腳手架上干活)
01
小時候,村里沒有公路,村口有一條小河,我們上學或者去鎮(zhèn)上,只要是出村子都要坐渡船,有點類似沈從文《邊城》里面的描寫的渡船。
當時坐船的村民沒有錢給渡船,一般就給撐船人三百斤稻谷作為一家人一年的乘船費用。
村子山清水秀,就是經(jīng)濟過于落后,缺錢、缺吃成了兒時最深刻的記憶。
那時候田里產(chǎn)的稻谷要交公糧,公糧交完后根本不夠吃,就拿玉米、地瓜、小麥、大米各種摻雜著吃。
青黃不接的時候,母親就把樹上的榆錢、槐花,地里的灰灰菜、車前草、蒲公英等做成吃的,用來填飽肚子。
(我在工地上干活)
因為家里很窮,兩個哥哥從來都沒有進過學校的大門,大字不識一個。
我8歲時,
父母想著至少家里得有一個會識字的人,就想盡辦法把我送進了學校。結(jié)果我磕磕絆絆小學讀完后,初中一時實在不喜歡讀書,就輟學了。
輟學后不能總呆在家里,家里就幾畝薄田,收入有限,經(jīng)常挨餓,于是找到一個幫人殺雞殺鴨的活,一個月300塊錢。
當時我15歲,這個活干了有兩三年,父母就合計著讓我去學個手藝。
在農(nóng)村,只要有一門手藝,主家就會管飯吃。父母考慮到學了手藝后,一輩子不會挨餓。
正好有個遠房親戚是建房子的小包工頭,父親就托他帶帶我。親戚知道我家的情況,三個兒子,生活壓力大,于是答應讓我跟著他干。
(蓋房子的現(xiàn)場)
02
18歲時,我開始跟著親戚在工地上干活。
當時營養(yǎng)不良個頭小,力氣不大,水泥樓板根本就抬不動,于是開始就做搬磚、鏟水泥的小工,一天7塊錢工錢。
那時做小工非常辛苦,從家里到工地沒有什么交通工具,就靠兩個腳走路。
我每天早上走一個小時的路程去工地,走到了就開始干活,晚上下工后再走一個小時走回家,經(jīng)常腳上打了水泡。
第二天接著走路去工地干活,真的算是吃盡了生活的苦。
在工地上做小工,有空我就看看大師傅們砌墻,邊看邊琢磨。時間長了后,讓大師傅教著偶爾砌一兩塊磚。
慢慢的,
我從開始的小工到三年后成了泥瓦工師傅,一天的工錢漲到10塊,而且大工更受村人的看重。
(我和妻子)
1993年的時候,我和妻子經(jīng)人介紹認識結(jié)婚。
第二年大兒子出生了,我干勁更足了,每天在外面奔波干活。妻子在家里負責家里、田里的活計,日子雖然辛苦,但是很幸福。
就這樣一直干到2003年,那時有個親戚在福建打工,回來說福建那邊大力搞建設(shè)很缺工匠,而且工錢能給到一天40塊錢。
當時我們當?shù)氐钠笫聵I(yè)單位的員工,一個月也就能掙到五六百塊錢。
合計了一下,去福建做一天工抵得上在家里做四天工,怎么算都劃算,而且還可以漲漲見識,于是我決定去福建打工。
由于妻子不愿和我分開,想和我一起去福建,但兒子已經(jīng)開始在村里上小學了,我們商量后決定把他先放在外婆家,等一切都順利了再接到身邊。
(我和妻子在工地吃飯)
03
初到福建,看到那些高樓大廈,路上車水馬龍,以前只在電視中看到的大海,真的是開了眼界。
我和妻子租了一間民房,周圍有很多的工廠,最初想讓妻子去電子廠,那樣比較輕松。
但是
妻子說電子廠不自由,她要跟著我在工地上干活。
我知道她是心疼我,愿意和我一起吃苦,拗不過就帶她一起來到工地,讓她做些活水泥、鏟水泥、搬磚之類的小工活,我做砌磚、抹墻等大工的活。
(妻子在工地拉水泥)
其實妻子對水泥過敏,一碰到就渾身發(fā)癢,我心疼她,不讓她來工地??墒撬f不要緊,愿意幫著我一起干活。
中午在工地上妻子給我做飯,盡管有時我們偶爾會拌嘴,但都抵不過互相為對方著想的感情。
有時候我也挺內(nèi)疚,妻子跟著我整天在工地,手上都磨著老繭,看起來很粗糙,哪里像個女人?
我讓她吃了這么多的苦,感覺自己真的是沒用??墒瞧拮訌膩聿槐г?,說只要我們在一起就好。
等到我們完全穩(wěn)定下來,一切都非常順利了,兒子讀完小學后就把他接到了福建一起生活。
兒子在我們租住房旁邊的學校讀書,我和妻子每天下班后看到兒子,生活就充滿了力量,非常有奔頭。
我們打工的工地還算穩(wěn)定,基本上一個工地能干兩年多,有的甚至可以干三年。
(工地上吃午餐)
04
2007年小兒子出生后,我干勁更足了,每天都充滿了力量,有使不完的勁。說實話,我也做不了其他的工作,只能每天都在工地上干活。
像我在福建打了十幾年工,這么多年參加過福建很多高樓的建設(shè)。
其實,做我們這行挺累,有時人踩在高高的腳手架上,彎腰直腰抹灰,一天下來腰酸背痛。
盡管累,但是
我一天也閑不下來。偶爾閑一天,也不知道該干什么,覺得無聊,還是要干活。
一干起活來渾身就舒展開來,身體就舒服了??磥砦揖褪歉晒と说拿?,也不想再從事其他的什么行業(yè),這個就非常好,適合我。
(我和妻子在工地上吃飯)
2017年,
想著父母年齡大了,我們老了也得回老家,于是拿出這么多年全部的積蓄50萬,終于在家鄉(xiāng)達州全款買了一套商品房。
雖然是期房,但不妨礙成為我打工生涯中最開心快樂的時刻。
2018年隨著自媒體發(fā)展迅速,大兒子建議讓我拍視頻,把工地上的日常生活展現(xiàn)出來,他負責剪輯。
當時我剛回到老家一年多,工地上的活計不是特別多,時間上忙得過來,反正嘗試也沒有壞處,想著拍拍還能讓更多的人了解建筑工人的日常生活。
直到現(xiàn)在我還記得用手機自拍桿拍攝的第一個視頻,是去接小兒子放學,他想吃糍粑。
我當時第一次出鏡,還不大好意思看鏡頭。拍好后發(fā)給大兒子,大兒子剪輯后就以我的名義發(fā)到了網(wǎng)上。
(吃漢堡喝可樂)
開始拍攝視頻關(guān)注的人不多,我就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每天拍攝日常生活,休息時在工地上拍,晚上回家在租的房子里拍。
妻子不支持,懟我:“每天干活這么累,還要一遍一遍拍攝,太煩了?!蔽矣X得沒有什么,人嘛,不就得有事做嗎?
累點是累點,但是能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的生活也挺好呀。
妻子從開始的埋怨到后面配合著我拍,逐漸地能理解我了。
們偶爾嘲笑一下:“你拍的那個是啥嘛,又不搞笑,又沒有什么知識,就是記錄你的生活,誰會看呀?”
我只是想讓更多的人知道建筑工人在工地上是怎么干活的,也算是記錄我們夫妻倆的生活。
知道工友們也沒有什么惡意,大家偶爾調(diào)侃一下,即使他們?nèi)腌R了,也很開心。
(我和妻子吃披薩)
05
2018年11月15日,我當天吃了一盒自熱米飯,突然一下子被網(wǎng)友圍觀,我還有點不適應,“難道我吃自熱米飯大家覺得是浪費嗎?還是覺得吃不飽?”
我心里嘀咕著,其實也能吃飽,不過要是再給我來一份,我也吃得下。
很多網(wǎng)友說我吃飯是擺拍,各種謾罵的難聽聲音,氣得我晚上睡不著覺。
明明就是在工地上干活,我怎么是擺拍?我還要怎么證明自己就是一個農(nóng)民工?好幾天我都不適應。
后來想,千人千口,算了,他們愛怎么說就怎么說好了。我不跟他們一般見識,反正我就是個實在人,每天做了什么就拍什么。
(新房裝上了空調(diào))
后來,隨著拍攝的視頻越來越多,粉絲也越來越多,他們都用各種語言來激勵我。因為大家都是普通打工者,更能體會不同行業(yè)的辛苦生活。
看著粉絲們的留言,我內(nèi)心充滿了感動。生活不易,大家都在為了生活奔波,沒有誰是輕松的,特別是這兩年疫情,很多人失業(yè),生活就更難了。
06
2019年為了照顧年邁的老母親,加上達州的房子也要交房了,我和妻子從福建回到了家鄉(xiāng)。
粗粗一算,我們居然在福建打工了16年。
回到達州后還是在工地上做活,依然是妻子做小工,我做大工。
達州比不上福建,工地上更愿意要年輕人。
我不怕忙不怕累,在工地上做了二十多年,對工地有著深厚的感情。要是不干活,我會覺得不安寧,心里有點慌。
就這樣每天踏踏實實在工地上干活,持續(xù)更新著工地上的生活視頻,我也成了一個有點小名氣的網(wǎng)紅瓦工。
(兒子的電腦)
2021年10月,中央電視臺新聞欄目尋找不同行業(yè)的職業(yè)人進行系列報道。
我因為拍攝了很多工地上的視頻,有幸被選上工地的工人代表,央視記者在工地上采訪了我。
那年年底,我還登上了領(lǐng)獎臺,在上千人面前演講。最讓我激動的是還見到了鄧超、韓寒這樣的名人,能夠和他們一起同臺,這在以前是我不敢想象的。
如今,隨著年齡越來越大,工地上的活不好找了。
等我到了60歲,工地上再也不能進了,就和妻子回到農(nóng)村,種田、種菜,接著拍視頻,記錄在農(nóng)村的生活。
生活不容易,但是只要有目標,并朝著目標一直努力,日子肯定會越來越好。生活有奔頭,人生就充滿了希望。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
。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工地見泥瓦工感賦[七律]
【東姚民間文藝347期】 打工記 / 吳林鎖
沒想到,壘墻最累人的是和泥
手藝人之——泥水匠
工地上泥瓦工師傅,貼瓷磚不用錘子卻能貼平,這技術(shù)服了
每日一星|沈春雷:從泥瓦工到全國勞模,他砌墻砌出大名堂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首頁
萬象
文化
人生
生活
健康
教育
職場
理財
娛樂
藝術(shù)
上網(wǎng)
留言交流
回頂部
聯(lián)系我們
分享
收藏
點擊這里,查看已保存的文章
導長圖
關(guān)注
一鍵復制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
微信登錄中...
請勿關(guān)閉此頁面
先別劃走!
送你5元優(yōu)惠券,購買VIP限時立減!
5
元
優(yōu)惠券
優(yōu)惠券還有
10:00
過期
馬上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