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在登上皇位后,曾經(jīng)想著給自己的老爹朱元璋樹一座巨碑,以紀念朱元璋開創(chuàng)大明王朝的功績。然而令人驚訝的是,石碑在刻好之后卻一直立不起來,富庶強大的明王朝,居然連一塊石碑都立不起來?這究竟是怎么回事?石碑背后究竟隱藏著什么不為人知的真相?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wǎng)絡(luò),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quán)利,請聯(lián)系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nèi)容無關(guān),請勿對號入座)
公元1402年,經(jīng)過靖難之役的苦戰(zhàn),朱棣終于取代了自己的侄子朱允炆,登上了大明王朝皇帝的寶座。為了“感念”父親的“恩德”,同時也為了給自己賺取一個“忠孝兩全”的好名聲,朱棣準備給老爹朱元璋建立一座巨碑。
朱棣特意在全國征調(diào)了工匠十萬人,在南京江寧區(qū)的陽山開鑿石材,以此制成了一塊“陽山碑材”??傻搅肆⒈臅r候卻出現(xiàn)了很大的尷尬,無論是人拉馬拽,這塊巨碑居然紋絲不動立不起來。
對于巨碑立不起來的原因,后世給出了不少說法。有人認為石碑的重量已經(jīng)超過了運輸?shù)臉O限,通過統(tǒng)計,算上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整座石碑重量居然達到了三萬噸,稱得上是“天下第一碑”,故此難以搬運。
還有人認為,石碑立不起來是人為的因素。由于修建石碑時朱棣催的緊,致使不少工匠日夜不息的勞作,死亡人數(shù)也隨之劇增。大學(xué)士解縉曾親眼目睹過慘狀,于是心生不忍勸慰朱棣不可勞民傷財。朱棣在慚愧之余,意識到了自己的失誤,這才被迫停下了這不可能完成的工程。
可小編卻不這么認為,在修建碑材時,工部所繪制的工程圖都要經(jīng)過嚴格的審批,不可能出現(xiàn)碑材完工卻搬不動的低級錯誤。況且,即使修建碑材時累死人讓朱棣良心發(fā)現(xiàn),可此時的碑材已經(jīng)劈好,工程也只差立碑的最后一步,他不可能因為解縉的幾句規(guī)勸之言而作罷。
難道石碑立不起來還有著不可告人的秘密?您別說,還真有,而且這個秘密與朱棣本人有著莫大的關(guān)系。其實小編告訴您,朱棣自心坎兒里就不想給朱元璋立碑,因為他恨透了朱元璋。
朱元璋開辟了大明王朝,讓朱棣過上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皇子生活,朱棣有什么理由恨自己的父親呢?這還得從三點最根本的原因說起:
1.雙龍爭位
在朱元璋的諸多皇子中,最有能力的兩人無非就是朱標和朱棣。朱標作為長兄被立為太子理所當(dāng)然,作為皇四子的朱棣并沒有太多的怨言,心中也算是服氣。
朱標的早亡讓朱棣有了繼承皇位的希望,畢竟眾多皇子中,朱棣的性格最像朱元璋。就在朱棣滿心歡喜的希望父親傳位給自己時,朱元璋卻將皇位傳給了孫子朱允炆。
俗話說“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此事對于朱棣的心理打擊極大,由此,朱元璋在朱棣本人的心中開始由敬仰逐步轉(zhuǎn)變成了痛恨。
2.弒母之仇
坊間傳言朱棣的生母是碩妃,由于朱棣是早產(chǎn)兒,因此朱元璋一直認為這是不祥之兆,甚至還懷疑朱棣的母親與人私通。所帶來的后果便是朱棣不受寵,母親碩妃被殘忍的“鐵裙刑”折磨致死。
如此弒母之仇,朱棣豈能不恨?可苦惱的是,仇人竟是自己的父皇,若換作是他人,以朱棣的性格肯定不會讓其有好果子吃。
3.忠孝難全
朱棣在發(fā)動靖難之役后順利奪得皇位,然而他卻同樣失去了做忠臣孝子的權(quán)利。謀權(quán)篡位,將自己父親欽定的接班人拽下皇位,朱棣的這種做法可謂是于君不忠,于父不孝。
建文朝學(xué)士方孝儒當(dāng)眾寫下的“燕賊篡逆”四字,可謂是字字如針,深深的扎在朱棣的心中。在朱棣的心里,之所以會造成如今的局面,完全就是父皇朱元璋無知人之明。在粉飾太平的尷尬與對父皇不滿情緒的浸淫中,朱棣心中對朱元璋仇恨的種子也迅速成長為參天大樹。
話又說回來了,既然朱棣心底痛恨朱元璋,為何還不惜動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十萬工匠的巨大陣勢開山取石制造碑材呢?如此做法豈不是自找煩惱嗎?有句話說得好,叫作“存在即合理”,既然朱棣能這么做,肯定也有他自己獨特的理由。
朱棣的謀朝篡位已成既定事實,可是他卻不想一直背負罵名,此時唯一的補救措施就是把自己再次打造成“忠孝”的明君。為自己的父親朱元璋建碑,無非就是堵住天下人的嘴,讓世人再次看到自己的“孝心”,刻碑也算是自己一次成功的表演。
可是,朱棣卻不想真的將碑立起來,朱棣認為自己父親配不上這塊巨碑。朱元璋在自己的眼里已經(jīng)變成了一種工具,一種為自己帝位正名的工具,而不是在心中真正的崇拜對象。
換句話說,石碑立不起來是工匠的問題,而不是朱棣的問題,石碑造出來就足以說明朱棣孝心,再去糾結(jié)能否立起來,已經(jīng)變得毫無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