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你一定遇到過一個好人,同樣也一定遇到過一個壞人。那么,人的本性是向善還是向惡了?
荀子曾經主張過“性惡論”,他認為人的秉性險惡,以“自己”為中心,天生就會做一些,不顧及他人感受和利益的事。就像有的小孩子,喜歡恃強凌弱,欺負那些比他弱小的孩子。就像哆啦A夢里面的胖虎對待大熊那樣。
孟子主張“性善論”,他認為每個人都有惻隱之心,就算再惡毒的人,也是會有被感化的時候,所以人的天性應該是善良的,只是需要進行引導。有的小孩子,天生就可以很快樂的去幫助別人。就像雷鋒同志那樣,竭盡所能不求回報的去幫助別人!
我個人認為:“人性本無善惡之分,后天的變化在于造化。”人的本性無好壞之分,后面之所以會產生變化完全在于自己的本心。就像小時候,你第一次撿到錢,其實上天已經給了你選擇的機會,是找尋失主,還是占為己有,完全取決你的內心驅動。
那么有沒有,什么東西會影響你的選擇了,我回答肯定是有的,那這個東西就是“環(huán)境”一個出身書香門第的孩子,會受到家庭成員的熏陶,潛移默化學會了“仁義禮智信”自然善也就成了他最大的選擇。反之,如果出身于一個風氣不正,整日只會盤帳算計,上梁不正下梁歪的家庭,那么近墨者黑,自然而然會選擇惡!
當然,這只是個人的推測。一個的本性究竟如何,也許正如告子所言:“人性就像流水一樣,如果是西那么它就會向西流去,如果是東,那么就會向東流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