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愛爾蘭諺語,叫「吵架總比孤單好」。
但生活往往更戲劇,就算在吵架的時候,你也可能
因為,對方很可能不接招,并以「沉默」對抗所有。
這也是我們常見的畫面:
一邊是暴跳如雷的妻子,另一邊則是沉默是金的丈夫。
1
小M和小J,就再一次陷入了這樣的場景中。
小M生氣地指責(zé)丈夫,
“你為什么老是遲到?每次都讓我等很久,難道你一點都不在意嗎?”
小J則冷冷地答道,
“我走不開?!?/span>
“怎么就這么巧,每次你都走不開?”
“走不開就是走不開?!?/span>
“你不想來就直說,扯什么謊??!”
“我沒扯謊。工作太忙,還不是為了你們?!?/span>
“為了我們,我流產(chǎn)的時候你都沒有請假陪我,這叫為了我們?”
“你能不這么嘮叨嗎?”
“我這么嘮叨是為什么?。俊?/span>
隨著小M的嗓門越來越高,小J的聲音則越來越小。最后,他停止了爭吵,面無表情,一言不發(fā)。
小M見狀,則更氣到渾身發(fā)抖:
“看,你每次都這樣,不說話是什么意思?一直都是我在張羅各種事情,而且一次比一次多,你還要怎樣?”
2
這類吵架,在心理學(xué)上,被稱作“魔鬼式對話”。
因為這樣的對話,會一直原地打轉(zhuǎn),誰都想證明自己是對的,對方是錯的,但誰也都說服不了誰,最終就像魔鬼一樣,不斷蠶食夫妻之間的感情,直至消失殆盡。
事實上,如果雙方真的可以吵開對罵,似乎效果并沒有想象中糟糕。往往正是這其中一方的不回應(yīng),才更能加速關(guān)系的崩解。
所以,許多夫妻間的爭吵,最開始都是由妻子來發(fā)起「進攻」,最終,當妻子也不想吵了的時候,多半也是這段感情走到盡頭的時候。
一位妻子曾這樣悲傷地表達:
“每當我無法與他溝通時,我便會感到很絕望。我從未覺得如此孤單,即使是單身時也沒有?!?/span>
這種感覺,可能跟許多丈夫最初以「沉默」來避免爭吵的愿望,不太一樣。
3
小M究竟為什么生氣?特別是在丈夫沉默以后,為什么尤其生氣?
表面看,小M在生氣「丈夫遲到」這件事。
但更深層次,是害怕——對分離的害怕。
事實上,小M在潛意識里知道,如果丈夫一直在遲到這樣的「小事」上忽視自己,那終究有一天,她會被這些小事壓垮,他們的夫妻關(guān)系,也遲早會被壓垮。
也就是說,「遲到」這件事,之所以引起小M的勃然大怒,正是因為它激活了小M內(nèi)心深處的不安全感。
她最害怕的,是與丈夫失去情感的聯(lián)接。
而這種害怕,通常也不會以怕的形式出現(xiàn),而是被轉(zhuǎn)化成憤怒。因為憤怒,可以讓自己顯得不那么「弱小」。
這就像兩個實力懸殊的動物相遇時,弱小的一方,在外人看來,往往顯得更「兇」更「憤怒」,其實那不是憤怒,是害怕和恐懼。
但對丈夫小J而言,這只能讓他覺得對方在指責(zé)和批判自己,要自己認錯服輸。
而且,很多時候,由于妻子在氣頭上,小J丈夫們確實不知道如何回應(yīng),也害怕回應(yīng)錯了,會招來更強烈的攻擊。出于一種本能反應(yīng),他采取了沉默,也就是不回應(yīng)。
但是,不回應(yīng)本身,就是一種「斷掉聯(lián)接」,這恰恰正是小M害怕的。
一方害怕,另一方卻又無意中加深害怕,如此惡性循環(huán)。
4
這個循環(huán),最大的錯誤就在于,大家似乎非要在夫妻雙方中間,揪出一個“壞蛋”。
仿佛只有吵出個你對我錯、你死我活,這場爭吵,才能宣告真正的結(jié)束。
但,事實卻是,你們中間,沒有真正的壞蛋。
大多數(shù)妻子發(fā)起爭吵的目的,并不是要傷害丈夫,而是想要挽救關(guān)系,不要失去聯(lián)接。
大多數(shù)丈夫選擇沉默,也不是要傷害妻子,而是怕自己再次做錯,再次被指責(zé)。
你們,不是彼此的敵人。
真正的敵人,只是這種“魔鬼式對話”的消極互動循環(huán)而已。
5
而這個循環(huán),也不是無懈可擊。
老灰曾經(jīng)看過一則笑話:
小夫妻吵架,丈夫一怒之下摔門而出,走之前放話,
“再回來,我就是孫子”。
一會兒,門鈴響了,妻子開門,是丈夫站在門口,見面就咧嘴笑,
“奶奶,我回來了?!?/span>
這樣的小橋段,當然不能立即解決引發(fā)吵架的問題,但它卻透露了一個最重要、也是最令人治愈的信息,那就是:
「我就算自己打臉,也不離開你?!?/span>
這個信息,足夠融化那些因害怕失去而豎起來的心墻,也足夠安撫那些因恐懼分離而歇斯底里的絕望。
我們吵架,為的就是
所以,抓狂的妻子們,請在爭吵時,適當?shù)?、明確地表露一下自己對丈夫的依戀。
而沉默的丈夫們,也請在爭吵時,適當?shù)亍⒚鞔_地表露一下自己在回應(yīng)方面的困難。
畢竟,咱們「大敵當前」。
REFERENCE:
Dr. Sue Johnson,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