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說過:專注是比智商更容易讓孩子成功的因素。
這個社會信息過剩的時代,專注越來越成為一種“重要資源”。
大數(shù)據(jù)也表明,注意力不集中的兒童占比70%,注意力難以集中的兒童數(shù)約2億。
培養(yǎng)孩子的注意力,已經(jīng)成為很多家長頭疼的問題,但苦于找不到合適的提升方式。
這些問題,可能出現(xiàn)在根源上——對“注意力”的認識存在誤區(qū)。
只有正確地認識注意力,清除誤區(qū),才是解決問題的基礎。
爸爸媽媽們,不妨先做一些判斷題:
1. 長大了,注意力就會好嗎?
2. 孩子坐不住就是注意力不好嗎?
3. 只要不打擾,孩子就可以高度專注嗎?
4. 孩子上課的時候總是分神,看動畫片卻很專注,孩子算注意力好嗎?
......
如果你能大致了解,那么,恭喜你,對于注意力,有了基本的認識。
如果你不太清楚,不用著急,讀完全文,相信你會有所收獲的。
目前,部分人存在一定的認識誤區(qū),認為:
孩子年紀小,對事物充滿好奇,等到孩子大了,注意力自然就變好了。
然而事實卻是:
注意力不良,并不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自動消失,甚至可能變得更糟,影響到個人學習成長的方方面面。
我們先看看,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長大之后會是什么樣子?
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一個輕微的聲音,都可能吸引注意力;
難以集中注意力,做一些深度閱讀和學習,傾向于接受外界的各種變化的刺激;信息過剩,資訊爆炸,常常將手機握在手里“觀”世界。
(寫到這里,我拿起了手機)
你是否有這樣的經(jīng)歷?
其實,專注力不足的問題在成人中更加普遍。
在成長的過程中,60%的孩子的注意力會有不同程度上的“發(fā)育型改善”。但是,沒有經(jīng)過訓練,也會影響成年之后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
不得不說,注意力是一個人學習和做事能否成功的關(guān)鍵,對人的一生都是至關(guān)重要的。因此,需要父母重視孩子注意力的培養(yǎng),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是否見過這樣的小孩?
坐的筆直,不聲不響,但是不知道老師講的具體內(nèi)容;很多“動如脫兔”的孩子,看著不太認真,卻學得又快又好。
可以說,孩子坐不住≠專注力不好。
讓幼兒園的孩子學代數(shù),孩子肯定坐不住,因為代數(shù)對幼兒園的孩子來說實在太難了。
讓幼兒園的孩子純背古詩,孩子也坐不住,因為古詩難以理解。
但是,誰要是給幼兒園的孩子講個故事,講得眉飛色舞,那孩子肯定會安安靜靜地張起小耳朵聽著。
為什么?因為故事好聽,孩子喜歡呀。
孩子能否坐得住,與學習內(nèi)容的趣味性和難易程度有關(guān)。
不過,再有趣的事情,孩子也不可能坐得太久。
因為,大腦不可能處于過長時間的專注狀態(tài)。
一般來說,2歲的孩子的平均注意力集中時間長度大約為7分鐘;3歲約為9分鐘;4歲約為12分鐘;5歲約為14分鐘。
到了6歲,小學一堂40分鐘的課,集中注意力的時間也只有15-20分鐘左右。
如果讓孩子的大腦一直保持專注模式而不能放松,他們的大腦就會疲勞,學習效率也會降低。
讓孩子長時間乖乖坐著,本身就是一種強求。
每個人的感官類型不盡相同(視覺型、聽覺型、感覺型),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也相應的不一樣。
一般來說,安靜的環(huán)境會保護孩子的專注力不被破壞,卻不能提高孩子的專注力。
當孩子在專注于一件事情,比如閱讀、玩玩具、做手工時,父母要做的是遠離,盡量不要打擾孩子,即便是善意地叫他“休息一會兒”,也沒有必要。環(huán)境中聲響、氣味、衛(wèi)生狀況等都是干擾孩子注意力的重要因素。
僅僅保持環(huán)境安靜是不夠的,環(huán)境的整潔有序也很重要。
父母要定期將家中雜亂的物品整理好,將多余的物品處理掉,并引導孩子分類、整理好自己的圖書、玩具等物品。
值得注意的是,個體存在差異,感官類型也不盡相同。
相關(guān)研究,根據(jù)“敏感性”和“外顯行為”兩個維度,將孩子分成四大感官類型:淡漠型孩子、敏感型孩子、回避型孩子、探索型孩子。
淡漠型孩子,可以持續(xù)提供新的刺激,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從而讓他們感受周圍世界。
敏感型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切勿出現(xiàn)太多、太強的刺激物,孩子感興趣的東西可以采取“少量多次”的方式提供給他們。
回避型孩子,對于親密關(guān)系十分渴望。在提升注意力之前,應該先給予孩子更多的愛,讓孩子了解到“周圍環(huán)境是安全的”,再來討論注意力的培養(yǎng)。
探索型孩子,對周圍事物充滿好奇,對于他們感興趣的東西,做到不打擾、不干涉。有時,也要適當引導孩子,堅持做好一件事情。
我們不能用“好”“不好”簡單判斷孩子的專注力。
我們常看到,一個孩子長時間看動畫片,他怎么看都是能夠集中注意力的!
但是學習的時候,就是另外一種情形——一會兒要去上廁所,一會兒要去洗手。
這是怎么回事呢?
其實孩子早期學習能力都很強,但是過分依賴手機動畫片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其實會使得孩子的專注力逐漸減弱,錯過了孩子大腦開發(fā)的最佳時期,那他們到上學的時候就根本坐不住了。
動畫片通過聲光影的快速切換,不間斷地給予孩子新刺激,能吸引孩子長時間關(guān)注,這是一種“被動注意”。
這是一種沒有特定目的和不加任何努力而不自主的、自然的注意。它是人對外界刺激簡單的原始性的反應。
所以,孩子在看動畫片時表現(xiàn)出的“專注”,其實并不是真正的專注。我們常說的專注力是一種“主動注意”。
以閱讀為例,繪本中的內(nèi)容是靜止的,需要孩子主動控制視線,從左至右、一字一句地去觀看。甚至可以在腦海中,出現(xiàn)閱讀故事中的相關(guān)情境,能夠完整地復述出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才算是“主動注意”。
培養(yǎng)孩子的“主動注意”,需要父母做好良好的示范作用。
? 減少動畫片的觀看時間,電子產(chǎn)品的使用
不要讓孩子長時間沉迷于電視節(jié)目或3C電子產(chǎn)品,這對孩子的專注力品質(zhì)有較大的負面影響。
? 父母做好榜樣示范的作用
父母拿著手機,對孩子說:“別玩手機,去干點其他的。”然后,自己變成了“低頭族”。這樣的勸告,總是無用的。
父母要做好榜樣示范的作用,少看手機,多和孩子進行溝通,減少動畫片對孩子的吸引。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注意是心靈的天窗”。只有打開注意力的這扇窗戶,智慧的陽光才能撒滿心田。
窗戶開得越大,信息就會涌入其中。但是,一旦注意力不夠,過剩的信息會侵蝕人的意志,無法獲取有用的信息,影響孩子的成長、發(fā)展。
因此,父母需要正確認識注意力,充分利用孩子腦發(fā)育的關(guān)鍵期,對孩子的專注力進行有效提升。
碼字不易,歡迎關(guān)注!在育兒道路上,和大家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