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種菜巧搭配收獲不一般---介紹幾個種好蔬菜的小竅門
· 中國農業(yè)網:
· 合理巧妙的種菜搭配,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種黃瓜或其他藤類作物時,最好在它們的旁邊種點白蘿卜,這樣對它們之間都有好的作用。
在栽培葉菜類蔬菜時,最好再種幾棵薄荷,這樣能減輕蟲害。
如果單獨種紅蘿卜,它的病蟲害發(fā)生會比較多,如果在其中間種點茴香,就會減少蟲害。但要提醒農民朋友,茴香開花以后會抑制紅蘿卜生長,因此要在茴香開花前將它收獲完。
如果單種一種蔬菜,它的病蟲發(fā)生會比較重,如果在行間加種上蔥、蒜、韭菜、辣椒等這些有刺激性氣味的蔬菜,就可以減少蔬菜的病害。
番茄對磷元素的需求要比一般蔬菜多,它是喜磷作物,尤其是在現蕾期和果實膨大期,對磷的吸收量最多。如果在這階段對它進行多次葉面噴施磷肥,就可以促使葉色轉為深綠色,葉片增厚,生長速度加快,而且番茄個大味甜。
甜椒要想高產,必須有發(fā)達的根系,如果將傳統的秧苗豎栽法改為水平方向栽種的方法,也就是把秧苗根的2/3長的莖放進溝里,蓋上10--20厘米的上,但是要把埋進土里的莖部上的葉去掉,使它的根朝南,頭朝北,這樣便于以后的莖直立生長,產量也可以提高。
以上幾個小竅門,農民朋友今后在種植蔬菜時不妨試試。
· 有機蔬菜輪作技術
· 中國農業(yè)網:
· 一:輪作的概念及病蟲害防治原理
輪作是指同一塊地上有計劃地按順序輪種不同類型的作物和不同類型的復種形式稱為輪作。同一塊地上長期連年種植一種作物或一種復種形式稱為連作,又叫重茬;兩年連作稱為迎茬。連作常引起減產。容易導致“土壤病”現象,這是因為:
1、每種作物都有一些專門為害的病蟲雜草。連作可使這些病蟲草周而復始地惡性循環(huán)式地感染為害,如黃瓜的霜霉病、根腐病、跗線螨;番茄病毒病、晚疫病、辣椒的青枯病、立枯病等。
2、不同作物吸收土壤中的營養(yǎng)元素的種類、數量及比例各不相同,根系深淺與吸收水肥的能力也各不相同。長期種植一種作物,因其根系總是停留在同一水平上,該作物大量吸收某種特需營養(yǎng)元素后,就會造成土壤養(yǎng)份的偏耗,使土壤營養(yǎng)元素失去平衡。如禾谷類作物對氮、磷、硅吸收較多,對鈣吸收較少,而且豆科作物對鈣、磷、氮吸收較多,對硅吸收較少,但由于根瘤的固氮作用及根、葉殘留物較多,種豆科作物之后,土壤含氮量較商,土壤較疏松;葉菜類、十字花科蔬菜作物,其根系分泌有機酸,可使土壤中難溶性的磷得以溶解和吸收,具有富集土壤磷的功能。但多數作物對固定在土壤中的磷卻難以吸收。
3、 不同作物根系的分泌物不同,有的分泌物有毒害作用。如大豆根系分泌氨其酸較多,使土壤噬菌體增多,它們分泌的噬菌素也隨之增多,從而影響根瘤的形成和固氮能力,這也是大豆連作減產的重要原因。高梁除吸肥力強,需肥量大外,其多量的根系分泌物可抑制小麥等其它作物生長,所以對大多數作
物來說,高梁前茬不好。
4、 連作由于耕作,施肥、灌溉等方式固定不變,會導致土壤理化性質惡化,肥力降低,有毒物質積累,有機質分解緩慢,有益微生物和數量減少。
因此,在向有機農業(yè)轉化過程中,輪作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只有解決輪作問題,才能擺脫現代農業(yè)嚴重依賴的農業(yè)化學品。實現有機農業(yè)的生產,所以,輪作是有機栽培的最其本要求和特性之一。無論是土壤培肥還是病蟲害防治都要求實行作物輪作。這是因為:
(1) 輪作可均衡利用土壤中的營養(yǎng)元素,把用地和養(yǎng)地結合起來。
(2) 可以改變農田生態(tài)條件,改善土壤理化特性。增加生物多樣性。
(3) 免除和減少某些連作所特有的病蟲草的危害。利用前茬作物根系分泌的滅菌素,可以抑制后茬作物上病害的發(fā)生,如甜菜、胡蘿卜、洋蔥、大蒜等根系分沁物可抑制馬鈴薯晚疫病發(fā)生,小麥根系的分泌物可以抑制茅草的生長。
(4) 合理輪作換茬,因食物條件惡化和寄主的減少而使那些寄生性強,寄主植物種類單一及遷移能力小的病蟲大量死亡。腐生性不強的病原物如馬鈴薯晚疫病菌等由于沒有寄主植物而不能繼續(xù)繁殖。
(5) 輪作可以促進土壤中對病原物有頡抗作用的微生物的活動,從而抑制病原物的滋生。
二:蔬菜輪作的基本原則:
從植保角度:要考慮病原物的寄主范圍,然后再考慮哪些作物輪作,如黃枯萎病的輪枝菌的寄主范圍較廣,棉花和茄科植物如馬鈴薯、茄子輪作,病害將越來越重,因為它們都是輪枝菌的寄主。其次要考慮作物輪作的年限,不同病蟲害在作物的土壤中存活的時間不同,輪作的年限也不同。
1、 選擇病蟲害少,可以不用或少用農藥的蔬菜進行輪作
(1) 不需要農藥的蔬菜
薯蔬科:山藥、日本薯蕷、芋頭
藜科:菠菜、甜菜菜、堿蓬
傘形科:胡蘿卜,水芹、香芹、芹菜、茴香、香菜等
菊科:牛蒡、萵苣、茼蒿
唇形科:紫蘇、薄荷、時蘿
姜科:姜
旋花科:甘薯
百合科:韭菜、大蒜、大蔥、洋蔥、石刁柏、百合等
2、 利用當地氣候條件或季節(jié)差異選擇病蟲害發(fā)生少的蔬菜進行輪作
如豆科:豌豆、蠶豆、小豆、花生、大豆、菜豆、豇豆、扁豆、刀豆;十字花科:白菜、甘藍、蘿卜、蕪青、芥菜、油菜。這些蔬菜病蟲害較少,正常生長地區(qū)或季節(jié),只需少量農藥即可解決,但若選擇冷涼地區(qū)、高海拔地區(qū)或春冬冷涼季節(jié)生產,不用農藥即可生產出優(yōu)質的有機蔬菜。
3、 作物茬口特性的評價
茬口特性是指種植某種作物后造成土壤理化性質,反映在后作上的影響。是作物生物學特性與其耕作技術措施對土壤和作物共同作用的結晶,由于茬口特性不同,在不同程度上直接或間接影響后茬作物生長發(fā)育的好壞和產量的高低,因此,掌握各類作物茬口特性是作好輪作計劃的基礎。
(1) 豆科作物
包括食用豆類作物與豆科飼料、綠肥,是生物固氮作物,每畝固氮量大豆為5~
(2) 塊根、塊莖類作物最忌連作,連作后病蟲害較多。但這類作物多為壟作,喜疏松土壤,刨后能使土壤疏松熟化,是許多蔬菜的好前茬。
4、將蔬菜分類,每茬選擇不同的種類:
如:蔬菜可分為葉菜類、瓜類、果菜類、根菜類和豆類??砂矗荷?span lang="EN-US">---青瓜;豆角—白蘿卜—番茄茬等。
5、深根與淺根的輪流種植,吸收不同深度的泥土中的養(yǎng)分,如番茄---白菜茬
6、需肥大與需肥小的蔬菜交替種植,如:西蘭花與四季豆。
7、土地覆蓋率高與覆蓋率低的蔬菜輪作,這樣可以保護泥土結構。
8、下列作物不宜輪作或間作
a. 從分類學上屬于同一個科的蔬菜不宜輪作,如番茄、茄子、辣椒和甜椒等。
b. 白菜、菜心、花椰菜、西蘭花、白蘿卜、櫻桃蘿卜和薺菜
c. 洋蔥、大蔥、韭菜、蒜
d. 紅蘿卜、西芹
e. 各種豆類
f. 各種瓜類
三:常見蔬菜輪作特點:
黃瓜:春黃瓜前茬多為秋菜或春小菜及越冬小菜,后茬適種多種秋菜、夏秋黃瓜前茬適合各種春夏菜,后茬適合越冬菜或春小菜。黃瓜與番茄相互抑制,不宜輪作和套種。
番茄:3~5年輪作,不與茄科作物連作,前茬為各種葉菜和根菜,后茬也可以是葉菜和根菜,與短桿作物或蔬菜間、套種,如毛豆、甘藍、球莖茴香、蔥、蒜等隔畦間作。
秋棚番茄,套種小菜可降地溫。
在番茄中套種甜玉米,可誘蛾產卵,集中消滅。
茄子:前茬為越冬葉菜,也可與早生甘藍、早熟白菜、春蘿卜、水蘿卜、櫻桃蘿卜等生長期短的蔬菜套種,后茬可栽種大白菜等秋菜。
辣椒:不宜與茄科作物連作,與葉菜、根菜、花生等短桿作物間作。
甜瓜:忌連作。輪作3~5年。忌與其它瓜類或老菜園接茬。瓜以葉菜類為前后茬最好,后茬葉菜可明顯增產。
豆類:含菜豆、豌豆、荷蘭豆、甜脆豆、架豆等不宜連作,輪作3年以上,前茬為秋冬菜或閑地,
露地菜、水稻、玉米、花生等糧食作物均可作前茬。南方春茬為春蘿卜、菠菜等春小菜茬,后作蔬菜主要為越冬菠菜、芹菜、大白菜和秋甘藍。南方則以秋馬鈴薯、蘿卜白菜、烏塌菜、芥蘭、菜心。在北方特別適合與高桿作物間作。
蘿卜:秋冬蘿卜茬口多以瓜類、茄果類、豆類為宜,早春蘿卜為菠菜、芹菜、甘藍、秋萵苣及胡蘿卜;四季蘿卜可與南瓜等隔畦套作。
胡蘿卜:秋冬胡蘿卜:前茬作物多為小麥、春白菜、春甘藍、豆類等。后茬作物可接種麥、洋蔥、春甘蘭、大蔥 、馬鈴薯等。
春播胡蘿卜:前茬多為秋白菜、大蔥、冬甘蘭、菠菜、后作蔬菜多為白菜,甘蘭類、芹菜、菠菜、秋四季豆、秋黃瓜等。
蕪菁:前茬瓜類、豆類、茄果類,馬鈴薯,2~3年輪作,不與其它十字花科蔬菜連作。
馬鈴薯:前茬為蔥蒜類、黃瓜,其次為禾谷類作物及大豆。茄科作物不宜相互輪作。與根菜類也不宜相互輪作。與其它作物套種時應注意:①應選早熟、植株矮小的品種②共生期盡早縮短,產品器官形成盛期錯開③少爭奪溫、光、水、肥和影響管理。
美洲防風:春季茬為菠菜、白菜、胡蘿卜。
薯蕷:春季可與葉菜類、甘蘭類、小麥、豆類間作,夏季可套種茄果類、瓜類蔬菜,秋季可套種耐寒性蔬菜,2~3年輪作。
大蔥:最忌連作。需3年以上輪作,與糧食作物輪作,利用蔥茬栽培大白菜和瓜類蔬菜。大蔥生長前期間種早熟蘿卜,后期套種菠菜等越冬作物。
洋蔥:是秋作瓜果類蔬菜的良好前茬作物與番茄、冬瓜等瓜果類蔬菜隔畦間作,或在畦埂上套種萵筍、四季蘿卜、矮生豇豆,球莖茴香和茄子等蔬菜。
大蒜:最忌連作,或與其它蔥屬類植物重茬。秋播大蒜的前茬以早熟菜豆、瓜類、茄果類和馬鈴薯的茬口最好;春播大蒜以秋菜豆、瓜類、南瓜、茄果類最好;是其它作物的良好前茬。
大白菜:與水稻輪作;不宜連作和與其它十字花科作物輪作。在輪作中:①選收獲期較早的蔬菜如茄果類②選前茬施肥較多的蔬菜如黃瓜、西瓜③蔥蒜為前作,可以減少病蟲害。大白菜種在韭菜埂上或大蒜壟間,病害明顯減少。
小白菜與烏塌菜:可與瓜類、豆類、根菜類及大田作物輪作。春植的菜可與茄果類、豆類、瓜類、薯蕷等間套種。夏秋菜可與芹菜、茼蒿、胡蘿卜混播。秋季早秋白菜可以花椰菜、甘蘭、秋土豆等間套種。冬季與春甘蘭、萵筍等間作。
結球甘蘭:前作以瓜類、豆類為主;忌連作。露地可與玉米等高桿作物間作??膳c番茄、黃瓜、架豆等高架蔬菜隔畦間作。
莧菜:茄果、瓜類、豆類蔬菜早熟栽培(大棚或溫室內)間作。
薺菜:秋播薺菜最好前茬為番茄、黃瓜。春薺菜前茬為大蒜;忌連作。
冬瓜:冬瓜株間種姜5~6株,畦的一邊種葛,另一頭種芋頭。四五月份后在韭菜畦中套種冬瓜或辣椒、茄子套種冬瓜。番茄套種冬瓜。冬瓜架下套種球莖茴香、萵筍、結球甘蘭和小葉菜;在山地,冬瓜套種姜。
西瓜:輪作5~8年以上。輪作作物有:小麥、水稻、玉米、蘿卜、甘薯和綠肥。
蓮藕:藕、稻輪作,早藕收獲后可種植水芹、慈菇、荸薺、豆瓣菜。蓮藕常常與慈菇、荸薺、茭白隔年輪作,或與茭白間作。
茭白:不宜連作,與藕、慈菇、荸薺、蒲草、茨實、水稻輪作。
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 | ||
文章來源:云南省怒江福貢縣 發(fā)布人:縣區(qū)管理員 | 發(fā)布時間:2009-12-2 10:10:55 |
無公害蔬菜俗稱綠色蔬菜,潔凈蔬菜。無公害蔬菜是一個相對的概念。由于蔬菜生產在自然環(huán)境中,在目前發(fā)達的工業(yè)生產社會里,一點沒有污染的環(huán)境幾乎是不存在的;不受微生物侵害、不進行病蟲防治、不施農藥的蔬菜也幾乎是不存在的;為了豐產完全不施肥的蔬菜也是微乎其微。因此,蔬菜食品完全下含有害物質幾乎是不可能的。目前公認的無公害蔬菜實際是指商品蔬菜中不含有某些規(guī)定不準含有的有毒物質,或把其控制在允許的范圍內,既農藥殘留不超標;硝酸鹽含量不超標;工業(yè)廢水、廢氣、廢渣等有害物質不超標;病原微生物等有害微生物不超標;避免環(huán)境的為害等。由此看來,蔬菜的污染和公害是相對的,要想絕對的無污染、無公害是不可能的。為了適應目前的生產形勢,考慮到人體的適應能力,各國都制定了有關標準,在標準允許范圍內的蔬菜產品為低污染、微公害蔬菜,統稱無污染、無公害蔬菜。 蔬菜污染的原因:一是農藥污染;二是化肥污染;三是環(huán)境染染(三廢即:廢水、廢氣、廢渣);四是微量元素過量。 防治污染的對策: 第一:建立綠色蔬菜生產技術體系,防止生產性污染。 生產性蔬菜污染主要是指農藥和施肥不當引起的蔬菜污染。要防止這類污染,必須建立和遵循正確的蔬菜無公害生產技術體系,嚴格按照有關部門,特別是農業(yè)部門制訂的生產操作規(guī)程進行生產。 一、無污染、無公害防治病蟲。 絕大多數蔬菜都有病蟲害發(fā)生。蔬菜病蟲害的防治措施目前仍以化學藥劑防治為主。絕大多數藥劑對人、畜是有害的。因此,病蟲害防治與蔬菜無公害化要求及人體健康是矛盾的。只要進行病蟲害防治,就會造成蔬菜產品的污染,影響人的健康。權衡利弊,根據人體的適應能力,各國制訂了詳細的化學農藥施用的標準。所以目前提出的無公害蔬菜是低污染、微公害蔬菜,并不是絕對的無公害蔬菜。對蔬菜進行低污染、微公害防治,主要應采取如下措施。 1、無污染、無公害蔬菜防治的原則:為了在蔬菜無公害栽培中無農藥污染,在病蟲害防治過程中,應抓好下列三個環(huán)節(jié),即一是摸清各種蔬菜病蟲害發(fā)生規(guī)律,為制定防治措施奠定基礎;二是要對不同蔬菜的重點病蟲害防治對象提出關鍵性防治措施;三是采取綜合防治策略。 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的內容,隨著科學的進步,在不斷的充實、拓寬。它是從單純的治病蟲措施發(fā)展到多種防治措施的綜合技術,包括種子處理、土壤處理、田間管理、藥劑防治等。綜合防治包括對單一病蟲害采取多種措施的綜合防治、對多種病蟲害在同一周期的綜合防治,以及在同一生態(tài)環(huán)境中對有害生物的控制和有益生物的保護。從實用性角度看,可分為直接殺傷型、間接殺傷型和基礎控制型。 直接殺傷型目前應用較多,如施用農藥防治一種或數種病蟲。其優(yōu)點是見效快、效果明顯,缺點是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只顧眼前,不看長遠有很多后遺癥,如天敵被傷害,易產生污染等。該措施是不得而已而為之,應加上其它措施配合,以揚長避短。 間接控制型是利用病蟲在一定區(qū)域內,在一定的管理條件和環(huán)境中周期性的消長規(guī)律,在關鍵性時節(jié)采取措施,以控制它的發(fā)生和為害,如溫室白粉虱可利用其冬季集中在溫室內越冬的習性集中消滅。多數間接控制型措施較費事,有后效而當時不見效益,對一些防治難度較大的病蟲還是必須要采用的。 基礎控制型是綜合防治的高級形式,它概括了多種防治措施,提取了精華,從大生態(tài)系統環(huán)境著眼,把一個區(qū)域的有益生物、有害生物的相對平衡作為系統,縱觀環(huán)境條件中有關的氣候因子,土壤的整體,設計一個綜合的防治方案,用以控制有害生物的發(fā)生和發(fā)展,促進有益生物的生育。基礎控制型防治病蟲害的難度較大,要求技術較高,但它是既治本又治表的根本措施,沒有污染、沒有或很少有后遺癥。 2、科學用藥:一是要對癥下藥防治污染;二是要抓住時機,及時用藥;三是要適宜的農藥劑型,正確的施藥方法;四是要合理混用,提高藥效;五是交替施肥,提高防效;六是要保護天敵和安全生產用藥。 3、農業(yè)防治的內容:一是要積極引進培育和推廣優(yōu)良品種;二是要調節(jié)播種期;三是要抓好種子處理;四是要合理間作、套種和輪作;五是要深耕和冬耕;六是要合理密植,加強通風;七是抓好嫁接育苗,如黃瓜利用黑籽南瓜作砧木嫁接育苗,可防止枯萎病的發(fā)生;八是要清潔田園,加強水肥管理。 4、生物防治的內容: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的生物消滅有害的生物的病蟲害防治措施,它包括以蟲治蟲、以菌治蟲,以病毒治蟲,以菌治菌,以病毒治病毒等,目前生物農藥很多,如BT乳劑、農抗120等。 5、物理防治:利用光、溫、器具等進行防治病蟲害的措施稱為物理防治,如在溫室大棚中利用40—50℃的高溫防治瓜類霜霉病;利用銀灰色薄膜避蚜防病毒;夏季閑棚高溫進行土壤消毒等。 6、化學防治技術和生物技術。 二、改進施肥技術。 施肥過量,特別是施化肥過量是目前蔬菜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應大力推廣科學施肥技術。首先要大力施用有機肥料。有機肥經充分腐熟后,可降低蔬菜中硝酸鹽的含量,調節(jié)土壤中各種營養(yǎng)成份的比例協調。其次要提倡配方施肥,根據土壤中原有的營養(yǎng)成份基礎,了解不同蔬菜生長發(fā)育所需的營養(yǎng)元素量;再合理適當地補充有機肥和化肥。這樣就不會因土壤中營養(yǎng)成分過量而致蔬菜受污染。 目前生產上長期施用化肥的農田中,微生物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受到破壞,有益微生物減少,土壤中的有機質不能迅速消化,造成有機物分解受阻,營養(yǎng)元素而流失,降低了土壤資源利用率。針對這種情況,此類田中應多施生物肥料和化肥的混合肥。這種混合肥可彌補生物肥料中含氮量不足的缺點,還可改善土壤生物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增加微生物數量,使化肥不易流失。此外復合液肥營養(yǎng)成分全面,對蔬菜有促進生長,提高抗逆性的作用,還可降低蔬菜中硝酸鹽的含量,對生產無公害蔬菜有一定作用。 總之,在施肥過程中,應盡量避免施用有毒的工業(yè)廢渣、生活垃圾等,合理施用化肥時,提倡施用最新發(fā)明生產的長效碳銨,控制緩施肥料、根瘤菌肥等高效、弊少的高科技化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