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都曾有過無憂無慮的時光。
年少時,我們意氣風發(fā),滿懷激情,以為只要努力,就可以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一切。
人到中年,經歷了很多人很多事,日漸成熟,我們才看清成年人生活的真實模樣。
戒掉情緒
看過這樣一則故事:
在一家私立醫(yī)院,老板脾氣特別大,總愛發(fā)火,有的時候還會對員工破口大罵。
不少員工都因為忍受不了老板的壞脾氣而離職了,只有極少的員工堅持了下來。
其中,有位李醫(yī)生脾氣特別好,不論老板罵什么,他都點頭稱“是”或者默認,從不反駁,最重要的是,被罵之后他依舊像沒事兒人一樣,精精神神地上班,認認真真地做好工作。
后來,他成為醫(yī)院的技術骨干,薪水也翻了番。
有人問他:你怎么這么能忍?難道被罵不會生氣嗎?
他不以為然地笑笑:誰都有脾氣??!但是,這里薪水高,并且我有一家老小要養(yǎng)活,留著生氣的時間,我不如多做一臺手術,多掙點錢來得合適。
拿破侖曾說過: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
情緒人人有,發(fā)脾氣是本能,控制住脾氣是本事。真正成熟的人,都不會輕易被情緒影響。
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常常會被負面情緒影響:上班路上車輛的加塞;辦公室里同事莫名其妙的詆毀;回到家中孩子深夜寫不完的作業(yè)……都足以引爆一個中年人的情緒。
村上春樹說:你要做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了。不準情緒化,不準偷偷想念,不準回頭看。去過自己另外的生活。
別總想著靠爭論說明是非,要明白情緒解決不了問題,只會讓現(xiàn)狀更糟糕。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空船理論”,講的是:
有一個人乘船過河,對面有一艘船撞了上來,于是此人非常生氣,破口大罵。
可是當船真的撞過來的時候,他才發(fā)現(xiàn)船上沒有人,只是一艘空船。剛才的滿腔怒火,瞬間就消失無蹤了。
其實,令乘舟人憤怒的不是撞船本身,而是對面有沒有人。
現(xiàn)實生活中,一件事情傷害到我們的時候,點燃我們情緒的往往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對面的人。
人生在世,難免會遇到不順心的事,看到不順眼的人。
對于過去的煩惱和已經發(fā)生的事情,在反省過后就要堅決將其忘掉,我們應該拿出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去展望明天,去投入接下來的工作。
如果我們能有“空船心態(tài)”,學會對事不對人,戒掉沒必要的情緒,自然就會少一些紛爭,少生點閑氣。
懂得轉彎
晚清名臣曾國藩備受后世推崇,他學問和功業(yè)方面頗有成就,然而,鮮為人知的是,曾國藩曾經也是個中年“憤青”。
太平天國起事后,42歲的曾國藩在長沙奉旨辦團練。當時,他看不慣當時綠營腐化墮落,嚴懲了一批懈怠散漫的綠營兵,甚至還砍了不少人的腦袋,得罪了整個長沙城的綠營兵。
結果,被整個綠營八旗兵圍困在府衙,只能從后門逃走,差點丟了性命。既然惹不起,只好躲起來,曾國藩離開長沙去了衡陽。
他的霹靂手段給他帶來了政治生涯的重大挫折。后來,他反省自身,尋找出路。他在衡陽專心操練湘軍,最終,衡陽成為了他后來事業(yè)的起點。
沒有誰的一生一帆風順,每個人的一生,都要走很多彎路;再卓越的人,也會有為生存而卑微的時刻。
很多時候,成功需要直中取,有時候,卻要曲中求。
看到有作者分享他前同事的故事:
前同事是個清高孤傲的才子,因為看不慣單位里的一些不公,和一些人的溜須逢迎而辭了職。
后來因為孩子上學的事情,找到作者,請求幫忙聯(lián)系通融。
在酒桌上,他倒茶敬酒,言語殷勤,謙卑得讓人看著心酸。
那個曾經一臉倔強,桀驁不馴的少年,活成了他自己曾經不屑的模樣。
明明心懷高潔,卻甘心俯身妥協(xié),表面看來是失了原則和堅守,其實,是更有勇氣和擔當,這,是中年人的成熟。
有這樣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所有的河流都是呈彎彎曲曲的曲線。
這是因為河流在前進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障礙,而有些障礙是無法逾越的;它只能繞道而行,避開那一道道的障礙,才能最終抵達大海的懷抱。
現(xiàn)實生活中,當我們遇到坎坷、挫折、失敗的時候,不要悲觀失望、停滯不前。
清楚一生要走很多彎路,把這些磨難當成是人生的一種常態(tài)。
就像那些河流一樣,繞道而行,另辟蹊徑,直到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是成熟的最高境界。
接受平凡
朋友和我抱怨:
太忙了,每天上班要處理諸多瑣事,下班還要處理各種家務,太辛苦了,完全沒有一點私人時間,生活完全被瑣碎庸常填滿了。
我們往往會這樣想:我若是得到什么樣的職位,我若是能考取一個什么證書,我的生活就會一下子變得好起來,再也不會庸庸碌碌,平凡無奇。
很多人在年輕時,都自命不凡,心比天高;人到中年,才漸漸明白,生活中永遠充滿了瑣碎,平凡原本就是生活的真相。
曾看過這樣一個段子:開悟人生的四個階段,接受了父母只是普通人,接受了自己只是普通人,接受了配偶只是普通人,接受了孩子只是普通人。
有的時候,接納自己的平凡,比追求成功更重要。
曾國藩的天資“愚笨”,是眾所皆知之事。
梁啟超曾這樣評價他:在并時諸賢杰中稱最鈍拙。
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則趣事:
少年曾國藩在房中背書,直到深夜,反反復復都記不住。
藏在房梁上準備待主人休息后行竊的飛賊,終于按捺不住,氣得跑了出來,將文章通篇背誦了一遍,恨鐵不成鋼的呵斥曾國藩“朽木不可雕也”。
平庸之姿的曾國藩,卻能在認清自己的平凡后,日常中好了兩件小事。
一是“早起”,他一向黎明便起,從不懈怠拖沓;二是“有恒”,每天堅持讀書,從不有過間斷。
曾國藩之所以活成了人們口口相傳的傳奇人物,更多的是因為,在他的身上,我們每一個平凡的人,都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一個出生于普通農民家庭,六考秀才不第的“庸人”,能一躍成為清代中興名臣,讓我們明白:你我皆凡人,小事里修行,除了天賦,平凡的人做好日常小事,也可以有不平凡的成就。
何必只為一點小事心情一團糟;何必因為自己的平凡無奇而黯然神傷。
人生之路很漫長,只有懂得放下情緒、有勇氣改道、活好當下的人,往往才能真正擁有美好的人生。
人至中年的我們,未必光芒萬丈,也要始終溫暖有光。
與君共勉
作者簡介:勤一一,富書專欄作者,富書素材營學員,富小書的人,二胎職場媽媽,溫暖的中年少女,用文字治愈你我,以知識反哺育兒,本文首發(fā)富小書(ID:fxsfrc),你身邊最好的閨蜜,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