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風箏(看圖作文2號) 文/嚴祖勇
春回大地,春風拂面。蒼綠的草坪上,年輕的爸爸媽媽正帶著孩子在放風箏。
爸爸手中的風箏已經(jīng)在空中飛舞,媽媽手里的風箏還賴在地上不肯起飛,有可能是不堪重負吧。五顏六色的風箏在天空中翩翩起舞,漂亮的造型和絢麗的色彩在藍天下爭奇斗艷。
爸爸媽媽在放飛手中的希望,孩子們跟在旁邊追逐嬉鬧,大呼小叫,他們用好奇的眼神看著在空中飄逸的風箏,年輕的孩子們不明白的是,風箏為什么會飛這么高?風箏為什么不會朝下掉?
放風箏是需要技巧的。要掌握好力度,該放要放,當收則收,放收得當才能掌控自如;放風箏離不開引繩,一旦引繩斷了,風箏便會失去控制,跌的很慘,摔的會很重,甚至很難把握自己,消失得無影無蹤;放風箏要講究節(jié)奏,該高時要升高,該低時要收低,不能在某一個高度一動不動,手要不停地抖,這樣才能保證風箏不會輕易裁下來。
放風箏是體力活,可以增強人們的體質(zhì),讓人體的很多部位都能得到有效的運動,緩解一下人們緊張的神經(jīng),強度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是一項老少皆宜的運動項目。放風箏還能培養(yǎng)人的定力,在喧囂的人群中保持屬于自己的那分寧靜,讓思緒跟著風箏一起放飛。
如果累了,還可以在戶外帳篷里休息一下,利用這點時間去做一些其他還沒有完成的事情,做做作業(yè),答答試題。也可以玩玩手機,打打游戲,看看新聞,了解天下大事,關(guān)心國內(nèi)外時勢,多一些知識點拓寬一下知識面,在運動中學習,在學習中運動,全面提升自我,做新時代的有為青年。
說到學習,就會讓人聯(lián)想到書山題海,就會讓會想到一直喊在嘴上的素質(zhì)教育。現(xiàn)在的好多學校還是一味地追求成績,唯分數(shù)論,忽視了孩子們的其他興趣愛好,占用孩子們的體美課惡補文化課,人為地加重了孩子們的學習負擔。就連雙休日小長假也得不到徹底有效的放松。玩得不是十分徹底,學也就不可能全神貫注。這樣的教學模式是失敗的,在這種教育模式下的孩子是痛苦的,能否讓現(xiàn)在的孩子象藍天下的風箏一樣自由飛舞,這應該是一個需要盡快提上議事日程的社會問題。
廣場遠處坐著兩個老人,他們在看著年輕的爸爸媽媽帶著自己的孩子享受這美好的春光,在老人的眼里,年輕的爸爸媽媽也曾是他們手里的風箏,心里便會感到特別的欣慰,當滿懷歡喜看著他們又在教自己的孩子放飛風箏時,仿佛看到了他們肩負的那份沉甸甸的責任與擔當。
天空還是那么的蔚藍,春風還是那么的柔和,畫面還是那么的和諧,天上的風箏還是那么的自由自在,但愿,孩子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也能開心快樂地成長。
嚴祖勇,男,1966年8月出生,政府機關(guān)公職人員,曾在《短小說》《江蘇紀監(jiān)》《江蘇工人報》《江蘇商報》《淮海晚報》等各級報刊雜志發(fā)表小說、散文、隨筆、詩歌二百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