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青花瓷器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出現(xiàn)的,在造型藝術上充分體現(xiàn)出興旺向上的時代氣質。康熙青花瓷器上總是用硬朗、富有彈性的線條來構圖,長線、短線、弧線、橫豎轉折棱角分明,氣魄宏大,做工精致,任何部位的安排,都既得體又一絲不茍。清人陳瀏這樣評價康熙瓷器:“世界之瓷,以吾華為最;吾華之瓷,以康熙為最?!边@顯然是對康熙青花瓷器所取得的成就的最 好證明。
在古玩收藏的類型中,瓷器是更多愛好者的首先觸碰到的。要數(shù)目前瓷器中收藏大熱件那應該是青花瓷,青花瓷出現(xiàn)于唐朝,目前已經(jīng)有一千年多年的歷史了,青花瓷發(fā)展到頂峰是在康熙,近幾年青花瓷在市場上也受到了追捧。近期康熙年間的一 款青花龍紋瓶拍出了377萬的價格。
隨著瓷窯內燒成溫度進一步提高,燒成瓷器的胎體度薄且堅白細膩,即古玩行前輩們常說的“糯米”胎。如用放大鏡仔細觀察康熙中期青花瓷殘片的露胎處,可見胎體厚薄適中,修胎工致。故此期內青花瓷器的質量有了整體提高。
康熙青花瓷以胎釉精細、青花鮮艷、造型古樸多樣、紋飾優(yōu)美而負盛名。康熙青花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早期是康熙元年至康熙十九年,中期是康熙二十年至康熙四十年,晚期是康熙四十年至康熙朝終,其中以康熙中期青花瓷器最為突出。
如青花山水人物圖,花鳥圖等,無論遠山近水,層巒疊嶂,均富有層次的節(jié)奏感、立體感,結合暈染法的使用,使其更接近和達到國畫題材的表現(xiàn)手法,猶如一幅水墨花,很具觀賞性,這也是康熙青花備受世人推崇的重要原因之一。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人民生活的穩(wěn)定、提高,海內外對瓷器的需求更大量增加,從而導致瓷器的產(chǎn)量大增。晚期時期的康熙青花不知為何又做成了之前胎體較為厚重的樣子,所以此時的胎體與中期的時候相比又是要比較重,而且硬度也較高,如果有藏友手上有康熙瓷器與雍正瓷器可以相對比之,就能明白所謂胎體的硬是怎么體現(xiàn)了!由于是后期,所以前期的釉面特征這個時期都有沿襲下來,大多還是以青白釉,亮青釉居多,還有少量粉白釉,釉面光澤較為深沉含蓄。
康熙青花瓷以胎釉精細、青花鮮麗明爽、造型古樸多樣、精細粗獷并存、紋飾優(yōu)美著稱,生產(chǎn)和藝術水平 都是清代其他朝所無法比擬的。它也是繼明代永、宣青花之后,我國青花瓷器的又一個黃金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