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楊德振:家鄉(xiāng)的糍粑

?京都聞道閣作者索引總目

每逢在廣州過年,在湖北老家的親戚朋友總會問我“最想吃家鄉(xiāng)的什么食物?寄些過來;”我總是回答說:“要寄就寄糍粑吧!別的不需要了。”家鄉(xiāng)的糍粑不僅是年味的一種重要具象和形式呈現(xiàn),更成了我們在外游子的鄉(xiāng)愁揮發(fā)的載體;吃上家鄉(xiāng)黏黏的糍粑,味蕾頃刻間被故鄉(xiāng)的谷物喚醒,唇齒間沾滿的是故鄉(xiāng)的香甜與綿長記憶,與故鄉(xiāng)的山高路遠、山水阻隔的愁緒仿佛一下子得到了消解和融化。
在故鄉(xiāng)湖北麻城,糍粑在改革開放以前的年代,可是“奢侈”食品,每個人只有過年才能夠吃上。改革開放后這種“奢侈”食品才變得很平常和普通,一年四季都可以買到、吃到。但是,人們并不會因為食品的平常和普通而減少對它的青睞和喜好,它已成為大別山地區(qū)農民的一個集體記憶符號,蘊藏著在艱苦年代對美好生活的一種憧憬和向往;人們吃在嘴上,感恩時代賜予的甜蜜與幸福卻在心里開了花。
我小時候是在大別山里度過的,那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家里只有到過年時才從生產隊稱回七、八十斤糯谷,父親挑上糯谷去村里碾成米,回來由母親把糯米中的谷糠篩掉,剩下大概五十斤的糯米,放在水桶里浸泡兩天兩夜;然后,等到臘月二十八制作糍粑。

大別山農村有“二十八,打糍粑”的俚語和說法,左鄰右舍的男人便合伙去抬來一個大石臼,放在稻場中;這時候,村里家家戶戶便飄散出蒸糯米的香味,此時也是我們小孩子們最興奮的時候。因為我們可以直接吃到蒸熟的糯米團子,還可以看到大人們打糍粑時的彼此彼伏的吆喝聲、歡笑聲,聲浪一聲高過一聲,童稚聲、歡樂聲在稻場上飛揚。
打糍粑一般需要四個人共同完成。大家用樹棍子在石臼里捅攪,糯米在石臼里“卟噗、卟噗”地叫個不停,仿佛溫泉冒泡的聲音;大概半小時后,所有糯米已搗碎,融化成一個大面團,四個人便把樹棍旋轉走上幾圈,把面團架起來,舉的高高的,撂在門板上;母親在門板上早已撒上了面粉,接下來,她一邊用手沾上溫開水,慢慢開始把糯米團按平;整個長方形的門板上,一大塊糍粑基本上就成型了。
攤晾一、兩天后,糍粑脫水、干硬了,再用菜刀切開,劃成書本那么大齊齊整整的方塊型狀;父親則挑來清澈、冰冷的井水,倒在一口大缸里,母親把一塊塊方形糍粑放進大缸里,想吃的時候,就去缸里取;整個春節(jié)里,用糍粑搭配面條、臘肉招待上門拜年的客人,這在當時是最好客的一種表現(xiàn),也是最為隆重一種待客形式。

這時的糍粑,我們小孩子不是想吃就能吃得到的,只有等父母招待客人時,客人吃不下那么多糍粑,便“回碗”(剩下的意思),那就成了我和我妹妹、弟弟大快朵頤的食物;有時候,客人全部吃完了,讓我和妹妹、弟弟很“失望”和傷心;現(xiàn)在想起來,是又好笑又心酸。
有時候,我和妹妹、弟弟偷偷把水缸里的糍粑撈起,放在灶爐的火灰里烤灸,總想瞞住父母,父母一看我們兄妹幾個齊齊整整地坐在廚房的灶膛邊,幫忙添柴把火,做家務事的“勁頭”高漲,明白了我們肯定在灶膛里“搗騰”吃的東西,假裝沒看見......糍粑烤好后,我們小家伙用柴火棍棒夾起糍粑就往外跑去,偷偷吃起來。
幾十年的改革開放,滄海桑田,糍粑再也不是“稀罕物”了,但是無論平時還是過年,我對糍粑始終無法忘懷,食之不厭、鐘愛不止;我想,那既是口味上的需要,更是精神上渴求與依賴,糍粑的綿綿粘性早已把我的身心與故鄉(xiāng)的山水、風物永遠黏在了一起,魂牽夢縈,不能分開。

二零二三年元月七日

讀完本文順便點下面的“在看”,以資鼓勵!您的“轉發(fā)”是我們前進的最大動力!

☆ 作者簡介:楊德振,工商碩士、中國散文作家、廣東作家、酒店職業(yè)經理人、心智研究專家,已出版八部著作。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燒烤糍粑香
打糍粑
打粑粑
散文||糍 粑
常振華:家鄉(xiāng)的特產――糍粑|散文
難忘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1)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