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中國開國皇帝史,就能看到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即:有的王朝輕松奪取天下,有的王朝卻歷經(jīng)千辛萬苦。比如劉邦,在楚漢爭霸中,被項羽打的狼狽不堪,甚至父母老婆小孩都顧不了,可謂險象環(huán)生。
然而,和朱元璋相比,劉邦難度還低一些,原因很簡單,劉邦強大對手只有項羽一個,但朱元璋卻有三個。那么,朱元璋奪天下的難度究竟有多大?不妨看一看這三場戰(zhàn)役,朱元璋幾乎是以弱擊強、以寡擊眾,消滅了三大勢力,實在讓人佩服!
如今,我們看到了朱元璋建立明朝的風光,其實在1360年之前,朱元璋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個地方勢力而已,直面陳友諒的軍事威脅,可謂朝不保夕。且,朱元璋占據(jù)著絕對的劣勢,陳友諒才是南中國最強大的割據(jù)政權(quán)。
但自1360年之后,朱元璋和陳友諒多次戰(zhàn)爭,慢慢拉平了彼此的差距。1363年,朱元璋和陳友諒爆發(fā)了一場大決戰(zhàn)——洪都之戰(zhàn)。
當時,陳友諒以60萬大軍圍攻洪都,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率領(lǐng)2萬明軍嚴防死守,以劣勢兵力死守85天,硬是沒讓陳友諒前進一步。這為朱元璋贏得了反撲時間,此后朱元璋率20萬大軍反撲陳友諒,雙方爆發(fā)了鄱陽湖決戰(zhàn),面對60萬陳友諒大軍,朱元璋卻取得了勝利。
擊敗陳友諒之后,在南方軍閥中,朱元璋還要面對一個硬茬子,這就是張士誠的“吳”政權(quán)?,F(xiàn)在看來,張士誠不足為奇,其實張士誠是一個軍事防御天才。早年起兵時,張士誠以幾萬烏合之眾死守高郵,面對元朝丞相率領(lǐng)的百萬大軍,卻死守40天后還能一舉反敗為勝!
可以說,在元末各路豪杰之中,張士誠最擅長打防御戰(zhàn)。清掃張士誠外圍,對朱元璋來說難度不大,但攻打平江(如今蘇州)時,卻碰的頭破血流。
盡管堅城難攻,但朱元璋還是鐵了心攻打,最終在新式武器襄陽炮(一種銅鑄的重型火炮)的幫助下,歷時8個月,朱元璋終于贏得平江之中的勝利,俘虜了張士誠。這一戰(zhàn)的意義深遠,比如統(tǒng)一了江南,戰(zhàn)勝了當時最強防御線,此后明軍有自信面對天下任何一座堅城。
朱元璋一統(tǒng)南方之后,就開始籌劃北伐事宜,但首先面臨一個歷史難題,即:從南向北的一統(tǒng)中國,歷史上還沒有過,即便在元末起義軍中,也沒有一個勢力北伐過。因此,朱元璋北伐元朝,不僅僅只是改朝換代這么簡單,更是在挑戰(zhàn)歷史的定律。
然而,朱元璋卻成功了,摧毀最精銳蒙古鐵騎,奪取了如畫的江山。在這一過程中,有兩場戰(zhàn)役最為關(guān)鍵,即:太原之戰(zhàn)和定西沈兒谷之戰(zhàn),明軍都是啃了硬骨頭。
比如,太原之戰(zhàn)中,明軍本想直搗京城,沒想到元軍增援了太原,以絕對優(yōu)勢的兵力擋住了明軍。于是,兵力嚴重劣勢的明軍,陷入了險境。但讓人意外的是,明軍主將徐達立即進攻,夜攻敵營,一場大戰(zhàn)之后,殲滅元軍四萬人,俘虜四萬人??梢?,明軍之勝,來之不易。
總得來說,縱觀中國歷朝歷代的開國難度,可能沒有一個能比明朝。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時,其實六國實力早就被削弱了;晉朝隋朝宋朝是篡奪江山,自不用說;唐朝只用一年,就奪取了江山;元朝面對的是弱宋,勝之不武;清朝入關(guān)前后,運氣實在太好,惡仗都沒打過幾次,對手失誤太多.......只有明朝,淘汰了一個又一個硬茬子,是真正打出來的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