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贈十本精選心理成長電子書)
為你的人生與成長加持能量

文/甜恬
唐若心學原創(chuàng)作品,違者必究
對生活中的各種行為狀況,我們會產(chǎn)生不同的情緒,積極樂觀的情緒讓我們更具生活動力,然而許多人常常被不良情緒左右,經(jīng)常發(fā)脾氣,抱怨或者悲歡起落,淪為了情緒的奴隸。那么如何化被動為主動,成為情緒的主人呢,今天和大家分享三個重要的心法。

減少對別人的預期,少生氣
情緒是我們內(nèi)在需求的體現(xiàn),很多時候,情緒往往來自我們內(nèi)心不合理的預期,當你的預期越高的時候,你內(nèi)在越容易崩潰。
人的一生是通過自我逐步和環(huán)境的碰撞,然后越來越活在真實的世界中。人的一生會有許多的事與愿違,會遇見各種困難與挫折,更會交到些許不真誠的朋友,也會結(jié)識一些敵人。
進而產(chǎn)生許多不良情緒。眾所周知“百病生于氣”,很多疾病都是因為生氣而起,那些真正懂得“得失真諦”的人,往往盡量少生氣,能夠保持一顆平常心,和自己的情緒對話,及時調(diào)節(jié)不良情緒,對待不順心的事情,能夠處之泰然,寬容淡定。
小文是一名大二的學生,最近因為寢室關(guān)系而悶悶不樂。和朋友抱怨寢室的種種不如意。說對面床鋪的女生說話自帶盛氣凌人的感覺,好像在擠兌室友;自己熱情地和她打招呼,她都視而不見,不加理睬。

朋友開導她說:你見過幾次我生氣的樣子嗎?齊市你說的這些事情,在我們寢室也經(jīng)常發(fā)生,可是我有不同的處理方式,比如你打招呼她不理你,或許是因為她沒有看清,或許是她為人處世的方式與你不同。
那既然三觀不同,就不在一起玩耍就好啦嗎?正所謂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nèi)省。只要我們反思自己,保證我們的處世行事有分寸,別人的看法和做法又有怎樣的影響呢?
我們又何必因為他人的做法生氣,郁悶呢?氣壞了身體是自己的,又不會由他人代替,難道不是嗎?
我們要學會跳出事情本身,來看行為的一生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我們要盡量把每一天的心情把握在自己的手中,而不是由他人決定,更不是由情緒操控。生氣多,微笑少,各種病情把你找;少生氣,多微笑,美好運氣來報道。

看到自己擁有的,莫攀比
如果說生氣是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那么攀比就是因為別人的成功而擾亂內(nèi)心。這種負面攀比情緒就是忽略我們自己的客觀條件,讓虛榮心左右生活。
不僅僅很容易然讓我們產(chǎn)生嫉妒,自卑等許多消極的不良情緒,降低心境,更會產(chǎn)生生活中的困難,比如說超前消費和透支。
人生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節(jié)奏,看到自己所擁有的,當你找準了自己的節(jié)奏,你才能逐步化解內(nèi)在的焦慮,而不會盲目和別人比較。
和別人比較都是我們忘記了自己所擁有的,這是我們成長最大的問題。
小趙剛剛畢業(yè),入職了一家比較大型的公司做客服。午餐時間,同事小美和周圍同事談起了自己最近做的美容項目,感覺皮膚都展開了,透亮許多,又炫耀自己購買的限量款包包,同事們紛紛稱贊,這讓旁邊的小趙心聲羨慕。
一個多月后,小趙也背著奢侈的名牌包包上班,殊不知是透支了三個月的工資才買來這款包,而后因為還不起信用卡,焦灼的小趙四處找兼職,最后從朋友那借來的生活費,也被詐騙組織騙走了,小趙十分崩潰。

攀比心和虛榮心的作祟會影響我們平靜的生活,擾亂我們的心智。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生活規(guī)劃和目標。
而且這些目標需要我們腳踏實地的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完成。就像俗話說的那樣,一口吃不了一個胖子,心急也吃不了熱豆腐。忽略自己的客觀條件和生活現(xiàn)狀,無限制地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和攀比心,只會讓我們陷入窘境,喪失自我。
放下和別人盲目的攀比,而是看到自己擁有的,學會豐富自己的內(nèi)在,我們外在世界才會逐步豐富。

嘗試做別的事情,進行轉(zhuǎn)移
把控情緒的方法有許多許多,如果我們沒有足夠強大的能力與不良情緒正面交鋒,那么我們不妨換種思路。稍作調(diào)整,轉(zhuǎn)移一下注意力或者尋求一些身邊人的幫助,何嘗不是一個妙計呢?
王路因為最近考試成績不理想而焦躁不安,茶不思,飯不想。爸爸見狀很是心疼并邀請她一起出去野餐。王路也不想辜負爸爸的好意便答應啦。
正巧是初春,踏青的人很多,郁郁蔥蔥的草地上不僅僅有人在野餐,還有許多小朋友吹泡泡,放風箏。

父親對王璐說:你小的時候也是如此的簡單快樂,一個彩色的泡泡都會讓你笑得前仰后合。
我知道,你長大啦,有了自己的目標,但是我們不能忘記生活的本質(zhì)是要讓自己快樂,是在快樂的學習和探索中遇見新的自己呀,一次成績的不理想并不代表什么,我們下次努力就可以了呀。”
在這春暖花開的日子,在家長和小朋友們的歡聲笑語中,在爸爸耐心地勸說下,小路的心情也輕松了許多,他笑著對爸爸說:整裝待發(fā)!
生活嘛,失敗和成功交織,痛苦與快樂并存。我們不僅僅要學會調(diào)節(jié)悲傷的情緒,還要學會適當?shù)剞D(zhuǎn)移注意力,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當我們學會做情緒的主人,就會發(fā)現(xiàn)身邊的一草一木,花香鳥語都是如此的讓人心曠神怡。
今日話題:你認為如何化解情緒,歡迎探討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