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難忘兒時收麥忙||馬金花
難忘兒時收麥忙

繁花似錦

前幾天閑下來的時候,偶爾在抖音上面看到一段視頻,畫面上是一位農民在路邊用脫粒機打麥的場景,作者的文字批注是:“開車走在路上,看到這樣的場景,情不自禁把車停在路邊拍個視頻,好多年都沒有見過打麥子了,仿佛回到了多年以前,讓人回憶滿滿。”下邊評論挺多的,都是說這久違的場景現(xiàn)在很難見到,想起了小時候??吹竭@個視頻,頗有同感,兒時收麥的一幕幕仿佛歷歷在目。
經(jīng)歷過三年自然災害和大集體時期的食不果腹,忍饑挨餓曾經(jīng)成為多少人難忘而痛苦的回憶!因為填不飽肚子,整日愁容滿面,億萬農民對土地、對糧食有著多少深情與期盼!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改革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農村實行分田到戶,億萬農民如獲至寶!他們用雙手在自己的田地里辛勤勞動,精耕細作,趕上風調雨順,糧食喜獲豐收。過去硬邦邦的的黑面饃、黃面饃,變成了暄軟的白面饃,溫飽問題得到了解決,如今倉滿囤滿,個個喜笑顏開。
收麥打麥,曾經(jīng)是無數(shù)農民歷盡艱辛而又充滿期待的生活經(jīng)歷。“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每年端午節(jié)前后,農民們守望著麥田,看著日漸泛黃的麥子,心中充滿了喜悅與期待。麥子成熟了,挺拔的麥稈互相磨擦著,發(fā)出嗦嗦的響聲。沉甸甸的的麥穗顆粒飽滿,粒粒都脹鼓鼓的,像要爆裂開來。一陣微風吹來,麥田里掀起金黃色的麥浪?!疤锛疑匍e月,五月人倍忙”。每到此時,家家戶戶,男女老少,都迫不及待地拿起鐮刀,來到自家的田地里,仿佛開始了一場莊嚴的農家盛事。

常聽老年人說:五黃六月,龍口奪食。麥子成熟了就要盡快收割,如果稍有遲鈍,趕上連陰雨天,豐收在望的麥子就會發(fā)霉生芽,一年的辛苦就泡湯了。因此,收麥子就是在和老天爺搶時間,不能有絲毫懈怠。那時沒有收割機,割麥只能靠人們一鐮一鐮地把成片的麥子割倒。
為了早點把麥子收割完,人們起早貪黑,晝夜忙碌。每到麥收季節(jié),父母比往常起得更早,天微微發(fā)亮,迷迷糊糊中,就能聽到母親“當當當”做飯的聲音,聽見父親在院子里“嚓嚓嚓”磨鐮刀的聲音。匆匆吃完早飯,就相隨著下地,開始了一天的搶收。初夏季節(jié),烈日炎炎,晌午的太陽火辣辣地炙烤著大地,到處像下了火一樣,地面就像一個大蒸籠,這也擋不住人們收割的腳步,忍受著高溫蒸烤,依然在地里揮汗如雨。“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炙熱難耐,汗流浹背,但是手里拿著沉甸甸的麥子,想著全家老少不再忍饑挨餓,欣慰與滿足已經(jīng)趕走了酷熱與疲憊。正所謂:“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span>
晚上,在朦朧的月光下,依然能聽到嚓嚓的割麥聲。有小孩子的,大人顧不上在家里帶,就領到地里玩,孩子困得實在熬不住的時候,大人就會把衣服鋪在麥垛上,讓孩子睡在上邊。天當房,地當床,枕著綿軟的麥垛,頭頂是漫天的繁星,孩子們睡得香甜,大人們干得起勁。
割倒的麥子要在地里平攤開,利用中午的大太陽把麥稈麥穗曬干曬焦,才好脫掉籽粒。為了節(jié)省時間,一早一晚還要抓緊把割掉的麥子,運回打麥場。這時麥子微微受點潮氣,麥籽才會減少灑落。那時沒有機械化,人們的運輸大部分是靠體力,年輕力壯的背上一大捆,或者用扁擔挑上兩捆,拼盡全力也就百八十斤,遇到麥地離家遠的,來回一趟一半個小時過去了。家庭條件好一點的,架子車就是最好的運輸工具,架子車裝麥運麥既是力氣活,又是技術活。首先婦女兒童要把地里的麥子連稈扎成一小捆一小捆,再把小捆整成大捆,用皮繩捆起來,有力氣的男人把一大捆一大捆的麥子背到架子車上面,精心碼整齊,裝麥個兒時,麥穗一律朝里,超出車身時,麥頭更要朝里,麥稈朝外,相互擠壓著。車上裝的差不多了,用兩根繩子或是平行、或是交叉著把車上的麥個兒都勒緊,拴在車把上。
為了減少來回跑的次數(shù),人們往往盡最大努力讓車子裝得越多越好,捆緊,再裝,再捆。有時為了多裝一些,還會在車子前后都立著木頭架子。車子裝好了,高高的麥垛像一座小山,對比之下,人顯得矮小許多。拉麥的路上,有時因為道路坎坷,或是繩子勒得不緊,麥個兒會掉下來,偶爾的也會有翻車現(xiàn)象。那時,不得不再次裝車。因此裝車都要由家里有力氣有經(jīng)驗的男人們來完成。一路上拉著車子前進,還要有一兩個人在旁邊使勁推,從坑坑洼洼的田邊小路上,拼盡全力又小心翼翼地,把一車一車麥子運到麥場。運回來的麥子,堆在麥場里,一個連一個,像一座座小小的山包,等待下一個盛大的勞動程序-----碾麥。

到碾場時,收麥就要接近尾聲了。天氣晴朗的早上,要趕在溫度升高之前,用木杈把堆起來的麥子抖散,攤開,經(jīng)受太陽的暴曬。為了保證受熱均勻,過一兩個小時,還要用扠子齊齊翻一遍,最好是能把麥稈挑得樹立起來,既能透風又能接受光照,會干得更快。那時沒有機械設備,人們只能靠接近原始的碾壓農具----碌碡來脫粒。這是一個用整塊石頭打磨的畜力農具,類似圓柱體,大約半米長,一頭略大,一頭略小,兩端各有一個孔,用一個木制的方框固定碌碡的兩端,拴上繩子再套上牲口,繞著一個中心旋轉。
到了中午,火紅的驕陽直射在麥場上,麥子曬得又干又脆,到了碾場的最好時機。父親牽來家里的大黃牛,套上碌碡,牽著韁繩,在麥子上轉著圈兒碾來碾去。父親頭上戴著草帽,脖子上搭條毛巾,光著膀子,曬得滿臉通紅,臉上的汗水不停地往下流,汗水迷得睜不開眼的時候,就拿毛巾抹一把臉,牛也熱得呼哧呼哧喘著粗氣,不停地甩動尾巴,趕走趴在身上成群的蒼蠅。有時,牛還會偷會兒懶,父親拿著鞭子,嘴里不停地吆喝著。偶爾的,也會揚起鞭子抽打一下腳步放慢的大黃牛。
曬干的麥稈被碾壓得噼啪作響,麥子碾扁碾平了,還要翻起來再碾幾遍,直至把麥籽碾掉。一場麥子,要這樣碾上三四次,才能碾得干凈。經(jīng)過幾個小時的碾壓后,碎成小節(jié)的麥稈,柔軟光滑,麥穗只剩下光禿禿的梗了,這時才能把牛解開,趕到陰涼處休息。大人們拿著扠把耙子掃帚木锨上場了,把麥秸挑到一邊,就露出了金燦燦的麥子。隨后,場里就有了一垛垛高高的麥秸垛。
到了傍晚時分,天氣微涼,趁著刮起的微風,父親母親頭戴草帽手拿揚場锨開始揚場。木锨揮舞,把混著麥糠的小麥一锨一锨揚在空中,讓風吹走麥芒麥糠,麥籽依靠重力落在面前,奶奶帶著竹編的帽子拿著掃帚,站在父母中間,每當他們揮锨上揚,麥子落下的時候,就用大掃帚輕輕掃去短短的麥秸或麥余子,干凈的麥籽堆得像一個魚脊梁,顆顆分明,粒粒飽滿,讓人甚是喜愛。麥子揚得干干凈凈的,拿來裝化肥的蛇皮袋,用簸箕斂起來裝到袋子里,不一會兒,裝滿麥子的袋子在場上碼了一大排,整整齊齊,就在此時才更真切地感受到收獲的欣喜,全家人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
終于可以坐下休息一會兒了,此時大地的酷熱慢慢消散,小山村的夜晚,清涼寂靜安逸。這時候,人們聽到更多的是歡聲笑語。勞累一天的大人們坐著躺著,望著滿天的繁星,或瞇起眼打個盹,抽支煙,盡情享受涼爽的晚風。小孩子則會拿著用麥稈編制的蟈蟈籠,在草叢里捉蛐蛐,找蟋蟀,有的會纏著大人用麥稈削一個麥哨,邊吹邊瘋跑,過一會又聚在一起,在麥秸垛、裝滿糧食的口袋、樹下的縫隙里躲躲藏藏,玩起了追迷藏。豐收的喜悅將所有的勞累一掃而光。清涼的晚風,收獲的幸福,讓人們感到無比的愜意滿足。
趁著天氣晴朗,溫度高,剛打出來的麥子倒在場子里或公路上曬一兩天,干透了,就可以入倉入囤保存起來,家里有糧,心就不慌,人們就又開始了周而復始的播種耕耘。
近年來,隨著開放搞活,許多壯勞力都去外面打工賺錢,我們附近幾乎很少有種麥子的,取而代之的是樹苗和藥物等經(jīng)濟作物,收麥打麥已經(jīng)變得非常少見,麥場也成為一種記憶,人們只能從回憶中重溫過去的一幕幕。好想再看看那久違了的一望無際的金色麥浪;想像兒時一樣躺在麥場上,享受著夏夜的涼風,聽著父親講故事,數(shù)著滿天的繁星進入夢鄉(xiāng);想看看麥場邊一垛垛高高的麥秸垛,想……但是,這些都已成了一種奢望。兒時的麥收生活,只能作為茶余飯后的追憶話題,成為我們心中永遠也抹不去的記憶。
唯有難忘。難忘兒時收麥忙。難忘那些,回不去的曾經(jīng)。難忘,那一個個遠去的,頭也不回的,卻值得我們一生珍藏的,與麥收有關的舊日時光。
作者簡介 

繁花似錦,原名馬金花,女,漢族,河南省盧氏縣人。大專學歷,河南教育學院中文專業(yè),從事中學語文教學20余年。閑暇之余,喜歡文字,偏愛散文創(chuàng)作,作品散見網(wǎng)絡及微信公眾號等媒體。

馬金花作品展示區(qū),點擊以下閱讀

尋蹤槐香||馬金花

門前那棵柳||馬金花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李興甲:麥收如歌
碾麥場記憶
麥田里的守望者
【大荔文學·散文·朔風】打麥場
麥收
打麥場上的記憶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