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飲食殺手是誰?
很多人可能會先想到油和糖,可是《柳葉刀》的調查結果可能會顛覆你的認知,多鹽、少粗糧、少水果才是最致命的飲食不良習慣,油和糖遠遠排在末端。
不好好吃飯對健康影響有多大?《柳葉刀》發(fā)表了一篇飲食與人類健康的大型研究。研究追蹤全球195個國家,收集到從1990年到2017年25歲以上成年人飲食結構和習慣趨勢數(shù)據(jù),分析得到:全球有1100萬人因吃得不健康而死亡,占成人總死亡數(shù)22%,致死率最高的飲食因素為多鹽、少粗糧、少水果攝入的飲食習慣。
出人意料的是,中國因飲食造成的死亡率要高于美國,且因飲食結構造成心血管疾病、癌癥死亡率都位列于第一。
中國式飲食被點名批評。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瑞金醫(yī)院院長寧光教授曾經指出,中國成年人糖尿病、心血管、癌癥等疾病發(fā)病率逐年提升,與這三大飲食習慣密切相關。
1、高鹽
高鹽飲食可直接增加高血壓發(fā)病風險,每天攝入超過7.6g的鹽,患高血壓風險增加84%;高鈉攝入還與腦中風有關,可增加63%的腦卒中死亡風險。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薦普通人每天吃鹽不超過6克,可是大部分都超過了10克。
2、過于依賴精制碳水
現(xiàn)代人主食都以精米、精面為主,精制碳水雖然飽腹感強,口感更好。但相對于全谷物食物所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等,精制碳水則屬于高升糖食物,膳食纖維損失,營養(yǎng)價值下降,長期食用無法滿足人體對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需求。
3、蔬果吃得太少
根據(jù)中國居民營養(yǎng)與健康狀況監(jiān)測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的居民蔬菜水果消費偏低,幾乎近一半中國人比起水果,他們更熱衷于肉類的攝入。肉吃得過多,鹽和脂肪的攝入量比重過大,可導致維生素和礦物質攝入量的大幅度下降?!爸厝廨p菜”的膳食結構,顯著提高了人們患上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和癌癥的發(fā)病率、死亡率。
中國人會吃,也好吃。但卻不一定“懂吃”。很多美味,吃起來口感豐富,風味獨特,但這些看似“無害”的食材,卻很可能是致癌的因素之一。
1、中式咸魚
中式咸魚是國際癌癥機構所列入的1類致癌物。其致癌原因與腌制方法有關。中式咸魚為了“保鮮”需要大量的高濃度鹽進行包裹,制作過程中,還需要進行脫水,過程中就會生出亞硝酰胺類化合物。實驗證明,亞硝酰胺類化合物有強致癌性,經常食用可能會誘發(fā)食管癌、胃癌、口腔癌等相關癌癥。
2、酒
國人常道“小酌怡情”,但科學實驗數(shù)據(jù)驗證,酒精具有致癌作用,被歸類為1類致癌物。2014年發(fā)布在全球癌癥報告特別指出,因酒精致癌的比例高達3.5%。酒精致癌的癌癥類型廣泛,不僅涉及消化道系統(tǒng)癌癥,還涉及前列腺癌、黑色素瘤等。
3、臘肉、加工肉
每逢節(jié)慶日,中國家家戶戶基本上都有吃臘味的習俗。臘肉、加工肉等不僅含有肉質的鮮香,通過加工制作,味道更加豐富多層。然而就是這么一道美味,也被歸類為1類致癌物。與中式咸魚相似,加工肉包括煙熏、鹽腌、風干等,所含的鈉是人類每天攝入的幾倍。肉制品中的鹽還會轉化成亞硝酸鈉,與肉類蛋白質分解產生亞硝胺,當亞硝胺進入胃部,就會產生化學反應,導致細胞癌變。
合理的膳食是預防疾病發(fā)生的關鍵,只要掌握5個原則,既可以安心享受美食,又不用擔心吃出“疾病”。
1、粗
減少精制米面的攝入,用粗糧、粗纖維類食物替代部分主食攝入量。
2、淡
飲食清淡,不僅要控鹽,也要減少高脂肪、動物蛋白類的攝入,以天然清淡果蔬為宜。
3、雜
日常飲食,肉菜形式不能過于單一,各種食物都要涉及一點,保證食物豐富、多樣。
4、少
食物攝入的總量及糖、蛋白質、脂肪的攝入量應節(jié)制。
5、素
新鮮蔬菜、水果在飲食中的占比一定要高于肉類的攝入。
當然防癌并不能僅憑借飲食方式就能達成,還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及適度的鍛煉,堅持體檢篩查等,通過多方面干預,才能將病變可能降到最低。#健康明星計劃##秋季健康不打烊#
參考資料:
[1]《全球22%成人死于吃錯飯,最強飲食殺手竟不是油和糖》.中國新聞周刊.2021-09-22
[2]《近一半國人不吃水果,“重肉輕菜”,該如何改善?》.中國食品報.2019-05-23
[3]《腫瘤專家們的防癌建議,第一條就是:別亂用“營養(yǎng)品”防癌》.健康時報.2021-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