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導入
本單元我們學習宋詞,同學們都知道,宋詞按風格分為豪放派與婉約派,今天先請同學們朗讀一下我們學過的詞。請女生讀《雨霖鈴》,男生讀《赤壁懷古》。
(學生朗讀)
這樣安排,是符合中國的傳統(tǒng)審美觀念的?!队炅剽彙啡嵬衿嗝?,而女性一般柔婉,所以適合讀婉約詞;《赤壁懷古》曠達壯美,而男性一般直爽,所以適合讀豪放詞。倘若換一個角色,那么,女生們都變成了豪放女,男生們都變成了婉約男,似乎就有點不倫不類了。
社會評價也有不公,女性豪放如男子,就美其名曰“女中豪杰”;男性婉約如女子,就被揶揄為“娘娘腔”。當然,當今社會的現(xiàn)實是,女性婉約不多,男性豪放不足。
以上實為笑談,不足當真?;氐皆娫~,婉約或者豪放,也是相對而言的,界限未必分明。婉約詞未必都柔婉凄美,豪放詞未必都曠達壯美。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豪放派另一位代表人物——辛棄疾的《水龍吟 登建康賞心亭》,看看與蘇東坡的豪放詞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二、自讀
結(jié)合注釋,自讀,注意讀音和朗讀節(jié)奏。如果有不明確的地方,請標明。
(正音,釋疑)
三、賞析
1、有哪些字句能夠體現(xiàn)作者登樓后的心理或感受?
①遙岑遠目,獻愁供恨。
“獻愁供恨”是作者嗎?不是高高低低的山嶺嗎?
明確:山嶺何來愁恨?原來是作者把個人的愁恨轉(zhuǎn)嫁到景物之上,正無謂“一切情語皆景語”。
是什么引發(fā)了作者的愁恨?
明確:登樓所見景物引發(fā),作者觸景而生情。
是怎樣的景物引發(fā)的呢?
明確:千里清秋,茫茫水天。
作者的愁恨又是什么?
明確:一方面,“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在日落西山的宋朝,辛棄疾流落他鄉(xiāng),自然有思鄉(xiāng)之愁;另一方面,見②。
②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看吳鉤意味著什么?
明確:有殺敵報國建功立業(yè)的愿望
欄桿拍遍有何意味?
明確: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悲憤
登臨意是什么?
殺敵報國建功立業(yè)的愿望,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悲憤
背景補充:
辛充疾文武雙全,超群絕倫。超興三十年,金主完顏大舉南宋之際,二十一歲的辛棄疾聚眾二千樹起抗金義幟。第二年,他率軍投耿京,諫義軍歸宋。二十三歲那年,他奉命南下見宋高宗,北歸時,聽說張安國殺耿京叛變,他率僅五十騎襲金兵五萬人馬的大營,生擒叛將,然后又帶領五十騎沖殺出包圍重重的金兵大營。這樣一個有收復之志又有收復之才的人物,南渡之后卻沒有一次殺敵報國的機會!辛棄疾在江東安撫司參議官任上,這時他南流已經(jīng)12年之久,尚未得到北伐抗敵的機會。赤子有心,報國卻無門!
2、作者的登臨意又是怎樣體現(xiàn)出來的呢?
明確:借用典故
季鷹“莼鱸之思”——歸隱回鄉(xiāng) 表明作者恥于歸隱
許汜“求田問舍”——個人私利 表明作者恥于謀私
桓溫“樹猶如此”——感嘆時光 表明作者壯志難酬
明確:作者既不愿像季鷹那樣辭官歸隱,又不愿像許汜那樣滿足個人私利,只能向桓溫那樣感嘆虛度時光而功業(yè)未成壯志難酬。這樣一個有收復之志又有收復之才的人物,南渡之后卻沒有一次殺敵報國的機會!赤子有心,報國卻無門!只能望著曾經(jīng)伴隨殺敵的寶劍,感慨萬千,遍拍欄桿,流下英雄悲壯的眼淚。
四、再讀
把握豪放而沉郁的特點,感悟詞人愁恨憤的情感。
五、總結(jié)
1、悲壯也是一種豪放
2、蘇軾的詞:具有豪邁奔放的感情,坦率開朗的胸襟,形成了豪放而飄逸的風格。辛棄疾的詞:既表現(xiàn)出慷慨激昂的感情,躍躍欲試的雄心,又表現(xiàn)出深沉的苦悶和報國無門的悲憤,形成了豪放而沉郁的風格。
六、結(jié)語
一首詩歌便如一只蝴蝶,主題是它的頭部,內(nèi)容是它的軀體,而手法則是它的翅膀。只有這三者完美結(jié)合,才讓詩歌如蝴蝶一般翩翩起舞,穿越時空,流傳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