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萬物,皆屬身外,惟有一樣東西卻能點入肌膚,融入骨,讓我們耳聰目明,志存高遠。這便是書。讀書,讓我們懂得古今中外;讀書,讓我們看到天上人間。
教師--這種特殊的職業(yè)決定了教師必須把讀書作為一生中的頭等事。
一、讀書是教師職業(yè)的底線
當今社會,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發(fā)展,使知識增長和社會變化的速度空前的加快。從量上看,裂變得"一日千里",也許今天的知識剛印到書本上就可能被淘汰;從質上來看,更趨向于活化的能形成智慧的那部分知識,死的知識的記憶在很大程度上交給電腦去完成了。教育在歷史上第一次在為不可知的未來服務。用"新一代的管理大師"彼得·圣吉博士的話:"未來唯一持久的優(yōu)勢,是有能力比你的競爭對手學習得更快"。時代、社會、家長、學生對學校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面對的學生,他們不再是"一張白紙"。一個四年級的學生問我:"一個球體,截下一部分,截下的面積是多少?怎樣求?"我很吃驚,這是高中才學習的知識呀!卻出自一個四年級小學生之口。這件事對我觸動很深,我們怎么敢停滯不前?我們怎么能不學習?
因此,"今日做教師"我們會覺得壓力越來越大,只有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實踐,不斷地反思,不斷地提高,才能接受挑戰(zhàn),滿足社會多方面的需求。
二、讀書是教師生存的方式
教育的真諦在于"做"而不是"教"。教師的讀書習慣會影響學生。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說到:"把每一個學生都領進書籍世界,培養(yǎng)對書的酷愛,使書籍成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燈"??茖W技術的發(fā)展,信息傳播渠道越來越多,廣播、電視、報刊、雜志、網絡……教師沒有接觸過,教師不知道的事情也許學生早已知道。學生提出的問題會涉及到當前經濟、政治、文化領域,有些甚至是當前的熱點和焦點。教師要適應這一時代特點,就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養(yǎng)成讀書、學習的習慣。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我們還年輕,我們的教育成長剛剛起步,隨著工作的深入,我們讀書的內容要不斷的豐滿、不斷的轉變!但不管怎樣,必讀書、書必讀!當我行路艱難時,需要讀書、需要思考、需要研究、需要創(chuàng)新;而行路順暢時,我仍時刻提醒自己:行路艱難甚至無路可走的情形隨時都會出現(xiàn)……因此,我們仍需讀書。"永不停息的讀書、學習吧!讓讀書成為習慣,讓學習成為生存的方式!"
三、讀書是教師人生的樂趣
讀書如同聽音樂,一進入即換一番天地。時入蠻荒遠古,時入異國他鄉(xiāng),時入霞光夕照,時入人間百味。一時間,自身的煩惱困頓全部化為烏有。書中世界與心中世界融為一體--人物的苦惱趕走自己的苦惱,故事的緊張?zhí)娲F(xiàn)實的緊張,書是使我們真正充實的伙伴。腹有詩書氣自華,只有享受到了讀書的快樂,我們才會主動去讀書。書頁打開了我們的心扉,牽扯著我們的感覺。進而升華成一種圖騰。在這里,有留不住的過去,又懵懂的現(xiàn)在,有雪般純凈無瑕的未來。體味,是一種享受,享受著別人的酸甜苦辣,煙雨蒙蒙,淡雅素芳。人生不能不讀書,不讀書的人生肯定沒有資格叫做完美的人生。
我們是朝霞,我們是祥云,我們在照亮天空,照亮別人的同時,也要通過讀書展示自身的絢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