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匯編職方典 第八百九十一卷
 臨江府部匯考一
  臨江府建置沿革考
  臨江府疆域考〈有圖 形勝附〉
  臨江府星野考
  臨江府山川考

職方典第八百九十一卷

臨江府部匯考一

臨江府建置沿革考

      《通志》本府
《禹貢》:揚(yáng)州之域。春秋為吳越地。戰(zhàn)國屬楚。逮秦滅楚,遂分屬九江郡。漢析九江為淮南,又析淮南為豫章郡,新淦地即屬豫章,為都尉治所。新喻地隸豫章之宜春,清江地亦屬豫章之建城。東漢新淦、清江、新喻地屬如故。三國吳仍屬建城豫章,而新喻改隸安成郡。晉平吳割安成郡屬荊州,清江、新淦仍屬如舊。宋、齊、梁、陳因之。隋改屬洪州,又為廬陵郡。唐仍隸洪州,其新淦、新喻地分屬吉州、袁州、吳州,析置不一。南唐始以蕭灘鎮(zhèn)為清江縣,仍隸洪州,而馀邑分隸如前云。宋以清江地建臨江軍,郡名至此始見,蓋從轉(zhuǎn)運(yùn)使張鑒之請也。遂并吉之新淦、袁之新喻俱隸之。元置臨江路。明改為臨江府,屬江西布政司,領(lǐng)縣四?;是逡蛑?。領(lǐng)縣四。
清江縣〈附郭〉
漢地屬豫章之建城。東漢屬如故。三國吳仍屬建城。晉武帝太康元年,平吳,屬建城如故。宋、齊、梁、陳因之。隋開皇九年,地改屬洪州。唐武德五年,以改建城為高安,置靖州。七年,又改筠州。八年,廢,仍隸洪州。后唐屬吳洪州之高安。南唐天福五年,李氏篡吳。明年,以蕭灘鎮(zhèn)為縣,仍隸洪州。保大十年,置筠州、清江隸焉。宋淳化三年,建臨江軍縣附郭,與今同。元屬臨江路。明屬臨江府?;是逡蛑>帒舳傥迨?。
新淦縣
漢地屬豫章,東漢仍屬豫章。永元以后,分置石陽巴丘縣,即今峽江地。三國因之。晉因之。宋、齊、梁、陳屬如故。隋并入石陽巴丘縣,地屬廬陵郡。唐屬吉州。后唐屬吳吉州。南唐吉州。宋隸臨江軍。元隸臨江路,升縣為州。明復(fù)為縣,屬臨江府?;是逡蛑?。編戶二百二十七里。
峽江縣
東漢永元之間,分新淦置石陽巴丘縣,即今峽江地。隋新淦并入石陽巴丘縣,地屬廬陵。明嘉靖五年,從郡守錢琦之請,析新淦之南置,即古石陽巴丘,地屬臨江府。皇清因之。編戶一百七十六里。
新喻縣
漢地屬豫章之宜春。東漢如故。三國吳寶鼎三年,始置縣,隸安成郡。晉割吳安成郡,屬荊州。宋齊、梁、陳因之。隋開皇中,因廢安成郡,遂廢縣入?yún)瞧?,屬豫章。十年又廢吳平,入宜春。十八年,置袁州,其地又屬袁州。唐初仍屬袁州,繼析縣,置西南吳州,尋廢,改為縣。南唐屬袁州。宋隸臨江軍。元屬臨江路,升縣為州。明復(fù)為縣,屬臨江府?;是逡蛑?。編戶二百六十七里。

臨江府疆域考

        《通志》臨江府疆域圖

本府
東至南昌府豐城縣界,八十里。
西至袁州府分宜縣界,七十里。
南至吉安府吉水縣界,一百七十里。
北至瑞州府高安縣界,九十里。
自府至省城二百二十里,至
京師五千二百三十五里。
東西廣一百五十里,南北袤二百六十里。
清江縣
清江附邑也。東至南昌府豐城縣界,八十里,西至新喻縣界,五十三里。
南至新淦縣界,二十五里。
北至瑞州府高安縣界,二十里。
東西廣一百三十三里南北袤四十五里新淦縣
府南六十里為新淦,東至撫州府樂安縣界,九十里。
西至新喻縣界,三十里。
南至峽江縣界,四十里。
北至清江縣界,四十里。
東西廣一百二十里,南北袤八十里。
峽江縣
府南一百三十里為峽江。東至廣信府永豐縣界,四十里。
西至新淦縣界,三十里。
南至吉安府吉水縣界,四十里。
北至新喻縣界,八十里。
東西廣七十里,南北袤一百二十里。
新喻縣
府西一百二十里為新喻,東至清江縣界,八十里。
西至袁州府分宜縣界,五十里。
南至吉安府廬陵縣界,七十里。
北至瑞州府高安縣界,八十里。
東西廣一百三十里,南北袤一百五十里。
形勝附本府〈清江縣附郭〉
南唐吳鸞議:當(dāng)南粵虔、吉、舟、車四會之沖。《圖經(jīng)》:閤皂玉笥為鎮(zhèn)山。
未魏知古詩:碧嶂清江。
新淦縣 玉笥、玉澗選勝,宜游。萸岡、桂湖至今不改。
峽江縣 石洞當(dāng)水口之沖,玉笥總仙壇之會。新喻縣 北有蒙山,南臨渝水。

臨江府星野考

        《通志》府屬總
《后漢書·天文志》:玉衡,斗九星也。第六星主揚(yáng)州,常以五巳日候之,乙巳為豫章。
蔡邕《月令章》:自斗六度至須女二度,謂之星紀(jì),吳越分野。
魏太史令陳卓曰:豫章入斗十度。
《晉書·天文志》:豫章入斗十度。
《一統(tǒng)志》:臨江、袁州、南安俱斗四度。

臨江府山川考

一       《通志》本府〈清江縣附郭〉
章山 在府治西偏。晉有羅浮道人章昉修真于此,故名。又曰富壽岡。宋宣和中,太守汪師心修郡圃,得碑石于池中,始知古名富壽。
瑞筠山 在府城南二里。唐歐陽處士董宅。叢生瑞竹,色爛如銀,故名瑞筠山?;是蹇滴醵?,參議施閏章建亭山左。既成,產(chǎn)紫芝數(shù)十本,因賦詩紀(jì)事,以紫芝名亭,改山曰紫芝山。
龍岡山 在府城西南十里。舊傳有赤土如環(huán)者二,若龍眼狀。掘出則雨,雨過如初。
云谷山 在府城東北二十五里。
紫淦山 在府城東四十里。《寰宇記》作紫金。以石色紫翠,淦水經(jīng)其下,作金色,故名。
棲梧山 在府城西南三十里。有太平、玉虛二觀及靈芽丹井、青蚨塘、蟾蜍谷、葛峰、著竹崖、真君泉、圣水亭,故云。
黃岡山 在府城西南三十五里。有仙女塔。東晉王長史,遇仙女張麗英棲梧山。沒,葬此。夏山 在府城東北六十里,上有石潭,其流可灌田數(shù)百畝。
銀嶂山 在府城北七十里,石色如銀。
閤皂山 在府城東四十里,形如閤,色如皂,道書以為第三十三福地。漢張道陵、晉丁令威、葛孝先修煉于此。有宮曰崇真,潭曰投龍,塘曰九龍,泉曰漱玉,池曰磨劍。山中有靈仙館,山北有
高峰,為丁真人壇。唐宋時,宮觀甚勝,碑記題詠頗多。自后迭修迭燬,散佚略盡。
金鳳洲 在府治文明門對岸,形如鳳。古讖云:金鳳洲圓丞相出是也。宋黎立武有金鳳書院,今廢。有來鳳亭其上。
萬碩洲 在府城南十里,上有柑園,最盛。其地則清江、新淦各隸其半也。
清江 在府南五里。袁、贛合流為清江。宋羅知古詩:層層碧嶂來無盡,滾滾清江遠(yuǎn)莫追。于是有清江碧嶂之名。自固本堤成二水東下壅,不得泄,直齧西岸。沿江由清碧橋而上,至清波門石砌及街,俱摧圮,渡以木棧。宋郡守趙希愷、潘岡中,趙師呂元、李倜,明戴瑤、尚縉、吳敘相繼甃筑,民始賴之。
太平江 在府城西三十五里,出蒙山之陽,經(jīng)華陽江會袁江入贛。
蕭水 在府城西五里。又名小陽水。源出棲梧山,及烏塘合流而為蕭水。中有灘曰蕭灘,亦曰蕭洲。下流至南昌府境入江。
淦水 源出茂村離鄉(xiāng)嶺。經(jīng)紫淦山至清江鎮(zhèn),會蛇溪水入贛江
小皋水 在府西南十里,合袁水入于贛江。按《水經(jīng)》云:瀘溪水合小皋,經(jīng)袁州,其源頗遠(yuǎn)。《舊志》云:縣西南十里。未詳。
蕭灘 在府治。灘以蕭水得名。梁武帝南幸,曾駐此水。又呼判官灘。
蛇溪 在府城東。其源自永泰下五里分江水為溪三十里,復(fù)與江流合此,即銅鑼江水也。昔時春夏水泛瀰數(shù)十里,民不可田。宋淳熙初,部使者筑堤捍之,患始息。明成化末,贛水暴至,徑北沖,蛇溪遂成大江。田上沒入幾千百畝。嘉靖參政陳大賓、知府徐灝先后議塞,不果。議者謂:塞銅鑼江俾江水盡經(jīng)府前入大江,則賈舶通生,理蕃祗候,便官民省,且與形家諸吉合。然水深廣矣,又駛挾山拒河,萬牛不力,計將安出。況鳩眾移粟括金問藏,非銖錙之較,而旬月之積也。又謂塞不善。
沉香溪 在府城北。即閤山水也。閤山左界水會淦水至鎮(zhèn)入江,右界水出沉香溪南流,又東折至豐城界,小江口入江。
虎跑泉 在府城東。南唐魯孝子廬墓,感虎得泉。故名。
新淦縣
東山 在縣東二里。有永壽寺。宋劉次莊卜筑。前為堂,斲池名戲魚池。自號戲魚翁。下有練中丞宅。
秋山 在縣東五十里。有蘇令祠。陳永定中,蘇為巴丘令。
豐城山 在縣東五十里。舊名百丈山。唐天寶六載改今名。
尚樂山 在縣東六十里。上有宋武帝廟、禿女岡、皇后陂、六尺源、羅公坑、三百陂諸蹤。
湓峰山 在縣東六十里。其山環(huán)擁十二峰,有王郭浮丘三仙壇。
石屋山 在縣東北七十馀里。有石巖如屋,廣三丈,中有石山。
刻木山 在縣南十里。下有孝子刻木廟。伏泉山 在縣東七十里。上有泉飛空而下,皎然而素。舊名石泉山,亦唐天寶中改。
秀峰山 在縣南二十里,有雙峰、席帽峰。小廬山 在縣北六十里。上有石池、馬跡、印石、飛瀑四注。
峽山 在縣南十里。有霧峰祠。祈禱輒應(yīng)。鳳凰山 一在縣迎春門外,一在縣北五里岳廟前。
楓岡山 在縣南十里對學(xué)宮挹秀門。有楓岡寨。唐末彭玕拒楊行密于此。
大羅山 在縣南三十二里。出云則雨下,有甘泉。歲旱則人汲泉以禱。
安山 在縣南六十里,上有陳岳陽王祠墓。仙女峰 在縣東南七十里。唐時李氏女得道于此,鄉(xiāng)人為立廟于峰頂。
葛仙峰 在縣西二十里。上有葛洪丹灶及祠宇。
綿峰 在縣南二十里。上有黃檗館,一名黃檗山。唐權(quán)載之有黃檗館遇雨詩。
天柱峰 在縣東北二十五里。兩峰并起,名大天柱峰、小天柱峰。
梅仙峰 在縣東四十五里。有梅、欒、鄧、葉四仙祠。山下有白竹寺。
玉華峰 在縣北三十五里。對山有著棋峰。相
傳為浮丘修煉之地。又云王郭二仙著棋處。東皂嶺 在縣東十五里。一名玉華峰。
茱萸岡 在縣北五里上,產(chǎn)茱萸。
大洋洲 在縣西北四十里許。有英祐侯蕭公祠。
湄湘水 在縣南一里,自東三十里高嶺發(fā)源,經(jīng)惠政橋入贛江。泥江水 一名沂溪,在縣南十里。源出樂安縣西北,流入于清江。
金水 在縣北六十里小廬山西。經(jīng)廬陂西流出石口,入于贛江。藍(lán)陂水 在縣西八里。源出百丈峰下蘆溪。至黃荊渡入江。
逆溪水 在縣西十里出源頭。經(jīng)南坑湖田橋入江。
桂湖 在縣南挹秀門外。明萬歷戊申,縣令朱邦禎以水勢徑泄惠政橋,于學(xué)泮漫無關(guān)鎖,率民開浚繞迎春門,循秀峰學(xué)泮而出,名玉帶水。玉澗 在縣南七十里。源出玉笥山,回互紆曲號三十六澗。宋朱熹詩:獨抱瑤琴過玉溪,朗然清夜月明時。如今已是無心客,卻怕山前荷蕢知。
秀溪 在縣東北二十里達(dá)于江。宋曾宏迪嘗請御書秀溪二字,刻石其上。
蓮花潭 在縣南三十里,潭畔有巨石,狀如蓮花。
讀書潭 在縣西南十里。唐盧肇讀書鐘山,嘗扁舟溯洄,寓居潭上。
鼎泉 出縣南鼎峰之上。為瀑布下注數(shù)十里,外皆見焉。
劉仙井 在縣南一十里。舊傳仙人劉守真煉丹井,其泉清甘,病者飲之可愈。
九星井 在縣治內(nèi)。相傳斲井時,泉涌出有浮漚,若九星隱映其中。
峽江縣
鳳凰山 在縣城基跨之。
鐵雷山 在縣北三里,即古巴丘鎮(zhèn)山。
石洞山 有獅象石。明解縉游此留四十日。李中有詩。
安山 在縣東南五十里。有陳岳陽王墓及廟記云:岳陽王墓,在玉笥鄉(xiāng)館頭安山。
玉笥山 在縣東南四十里。道書以為第十七洞天。曰:大秀法樂之天,郁木為第八福地。舊名群玉峰。漢武帝時,嘗降玉笥于山,故名。漢梅福及晉郭桂倫、彭真一,袁景立、梁杜曇永、蕭子云皆嘗學(xué)道于此。有峰三十二,壇二十四,洞六十二,亭十一,泉五,池七,潭一,石四,井四,塢二,宅二,巖四,祠一。其他名勝,不可悉紀(jì)。
都督嶺 在縣西七里。相傳周瑜屯兵于此。舊有相公祠,今廢。
亭頭水 在縣西三里。源出七里洞,環(huán)城北經(jīng)新田大安橋入峽。
堰水 在縣北二十里。合新喻界頭水東流入清江,一名烏口堰。《舊志》作漚。
黃金水 在縣南三十里。自新喻界東流入斷金鄉(xiāng)九十里入峽。昔有人窮水源,得黃金珠數(shù)升,即此處。故名黃金江。
踏石水 在縣。自吉水界巷里,流經(jīng)員嶺黃金江入峽。有大石亙江中,石有足跡深寸許,世傳張果老跡。
新喻縣
虎瞰山 在縣治之南,勢如虎踞,俯瞰渝水。舊有臨梁館廢為學(xué)宮,下為虎瞰巖。有二泉如目,曰虎瞰泉。
云岑山 在縣治后。有閣。舊名鎮(zhèn)遠(yuǎn)樓。邑人傅鶚有記。
玉幾山 縣后上有山如幾,故名。山巔有亭,旁一小阜,方正砥平,呼為印臺。
鐘山 在縣西六十里裴子野。宋略云:永嘉元年,廬陵洪水,有鐘自山峽流出,驗銘,乃是秦時樂器。山以此得名。《安成記》云:鐘山臨水阻峻,春夏湍洑涌沸,噴上白沙如米,兩岸各九十馀里。名曰米沙。以之候歲,若一岸偏饒,則其方豐穰。地與分宜接界。《寰宇記》:所謂水南曰南鐘山,水北曰北鐘山也。隋時欲于新喻設(shè)鐘山府,其名本此山。下有盧肇讀書臺。
銅山 在縣西北五十里。山產(chǎn)銅礦。唐大歷后置官場,宋平南唐罷。
瑪瑙山 在縣北六十里蒙山之右。有雷祠、浮丘王郭三仙壇。
東山 在縣北四十五里。上有廣教洞,虛敞如
室者,八九石乳所溜,作鐘磬、花木、蚪龍之狀,石壁多宋元題詠,剝落不可讀。
鼎山 在縣南五十里,頂有泉常不竭。泉旁寺曰頂泉。睦宦之水出焉。宋尚書謝諤讀書其中,相傳有野猿聽講。
三山 在縣南三十里,三峰并峙。宋進(jìn)士陳大猷居此,乃堯咨兄弟之裔。明陳綸有讀書閣在其下,名三山書閣。
貞華山 在縣南三十里。一名薩陽山。形如火。邑多火災(zāi),土人立北極廟于其上。
蒙山 在縣北七十里。巉巖插天,上有天云標(biāo)、月光峰、彈子嶺。
蟠龍山 在縣北十里。自仰天岡至此山勢蜿蜒如龍蟠。石泉清冷,可溉田數(shù)千頃。上有古剎。石梅峰 在縣東三十里。上有雙巨石,俗呼丫髻岡。嶺上有雷祠峰,下為何神童墓。
白梅峰 在縣西北四十五里。山出猴筍,亦呼猴竹嶺。上有習(xí)鑿齒廟。明詹事習(xí)嘉言:庶吉士習(xí)侃家其下云,即鑿齒后也。
吟峰 在縣北四十里。宋初吳鸞與弟鳳吟嘯其上,山以此得名。有亭曰嘯亭。泉曰嘯泉。石門峰 在縣北五十里。三峰秀聳,巨石對峙如門。峰北有賜護(hù)臺、紫云寺、吳將軍廟。明梁寅讀書于此。
玚岡 在縣東三十里。紀(jì)勝云:江西有小白花,玉潔幽香。土人以為玚花??h東有玚岡,多此花也。按此花即今山礬。
仰天岡 在縣西北十五里。上有仰山祠,祠前有仰天池,泉甘,歲旱不竭。山半有石梁跨屬,絕壁可渡,號仙人橋。
曹王洞 在縣。王不知何時,人嘗駐軍此。山有躍馬石跡。洞廣數(shù)丈。相傳有龍居靈隱寺。道明禪師塔皆在焉。明梁寅嘗讀書講學(xué)于此,著有蒙山賦及詩。
喻水 在縣。一名秀水。其源出袁州萍鄉(xiāng)之盧溪,經(jīng)新喻達(dá)于贛江。睦宦水 在縣南二里。源出鼎山。北流三十里入渝水。
距河水 在縣東北。出袁州分宜之洞村。有兩源:一涂塘,一龍?zhí)?。合距村南三十里,?jīng)過濟(jì)橋,合渝水,灘峻多石,舟楫難通。故縣治遷于虎瞰之旁。其水秋后產(chǎn)白魚,甚美。
板陂水 在縣。自分宜之崇法院,東流過界首入縣江。《寰宇記》:所謂五浪者,即江口之合流處也。
醴泉 在縣西三十里。宋黃太史庭堅嘗飲之而甘,曰:昔張又新、陸鴻漸輩不及知也。因題其旁石柱曰醴乳??h有醴泉鋪,以此名。
鳳凰池 在鳳凰門外。數(shù)步深,廣不數(shù)尺,四時汲取不竭。水清且甘,舊時有鳳凰浴此,故名。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卷八十七 江西五
尋根問祖
樟樹:以鎮(zhèn)為市名,因樹得名
書庫 子部 類書類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匯編.山川典 卷一百五十
樟樹市歷史沿革及行政區(qū)劃
都知道新干古稱新淦,原來淦水在這里!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