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匯編職方典 第九百五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匯編職方典

 第九百五十一卷目錄

 杭州府部匯考十七
  杭州府古跡考二

職方典第九百五十一卷

杭州府部匯考十七

杭州府古跡考二

  《通志》府縣《志》合載海寧縣
管城 越勾踐拓地北至語兒,吳王夫差筑何晏管萱四城拒之。《嘉興府志》云:管城,今屬海寧,馀三城址俱存。石門桐鄉(xiāng)縣境,今海寧西北石門界有管城廟,其遺跡也。
由拳舊治 在夾谷,即今硤石。太康《地道記》曰:吳有鹽官,自晉太康中嘉興徙今治由拳故地,始專屬鹽官。
海昌府治 《吳錄地理志》云:鹽官,本名海昌都尉治也,隋大業(yè)元年廢。宋《圖經(jīng)》云:海昌府城周圍五里,高六尺,闊一丈,今失其處。
鹽官城 隋大業(yè)十三年筑,在今縣西北。四十一里,周圍六百步,高八尺。唐永徽六年改筑。今縣治城周圍四百十步,高二丈,壕闊五丈,深四尺,見宋《圖經(jīng)》。元至正十九年,江浙行省張士信命左右司都事陳元龍重筑。
棗林河  象光市 以上城西南七十里,赭蜀二山之旁河,曰棗林,產(chǎn)鹽及棗處也。商舫輻輳貨財坌集,故市名象光。有湯鎮(zhèn)稅課局,今俱沒于海。
清愛堂 在縣治,今廢。
綠繞堂 治后,張橫浦先生取王荊公一水護田之句風,在位者使知農(nóng)田為務。三山陳申有記。
無訟堂 宋縣治,《圖經(jīng)》考異云:故老相傳,昔無訟堂,即舊正廳后別創(chuàng)正廳堂,遂為宴憩之所,今西廳是也。
進德齋 《舊志》作選德,在治西廳后,今廢。平政堂  錦香亭  梯云亭 俱在縣署內(nèi)。
仰高亭 邑治內(nèi),凡為游憩之所五,此亭下瞰河,兼盡登臨之勝。邑令陳申取杜子美句,名之。讀書林 宋西廳后便屋,今廢。
挺立軒 宋丞廳,今廢。
蕓香亭 《圖經(jīng)》云:城巔有亭,下瞰小圃是也,即此。
送云亭 宋嘉泰三年,趙師羽立亭于城之巔,禮部鐘必萬名之,送云亦嘗賦詩焉。
仙隱亭 尉廨小圃中。
觀射亭 《舊志》云:在縣北一百八十步。明洪武三年改建迎恩,今移于水次。又云洪武七年,令朱恪建觀射亭,考前后,興改年次似有誤。侍郎楊由義故居 在楊園村。
世家亭 張店北,以許氏楊氏世家名。沈南泉有記。
郭知運太守故居 在雙廟巷。
三先生祠堂 在縣學東序,今廢。
東野草堂 一經(jīng)堂側(cè)為貢尚書寓。
蒼雪軒
祭酒榮肇故居 今硤石之預備倉,即其故址也。
看山樓 馬氏建,在黃灣。
環(huán)綠軒 在長安鎮(zhèn)。
望峽軒 明俞氏兄弟建,今廢。
西翠樓 郭塤建。
毖齋 原博查公榜其燕居所,曰毖齋,蓋以自儆也,許黃門相卿為之賦。
學圃 許海州懋從子曰,淳者尉蕭山無何去官藝圃以居,自號為學圃。一時名人多題詠,有學圃卷傳后。
許黃門讀書臺 在九杞山之陽。
鶴所
石洲 縣東迤北十里,瀕水有洲甃,以石而屋,其上者,徐氏也,更五世,歷百六十馀年,洲之屋猶故。嘉靖年徐時舉榜曰,石洲許黃門相卿為記。
淮屋 許令典自淮安守。歸,作淮屋以居。五噫亭 在袁花翠薄山,仙游,令許令瑜掛冠歸隱。翠薄山,嘗作五噫歌以見《志》,因號其所居,
亭曰五噫亭。
借園 祝士瞻守范構(gòu),在靈泉鄉(xiāng)。
貞節(jié)堂 縣有杜節(jié)婦孫氏者,元迄明兩被旌,表吉水解縉為記。
十香亭 馬節(jié)婦許氏構(gòu)斗室于閣,拈香為十祝:一天,二地,三日月水土,四君王,五父母,六舅姑,七八亡夫,九孤兒,十后嗣,因名其居曰:十香亭。
不二居 許潭妻祝氏,早寡,曰:吾不難一死,顧二人在耳,敬奉舅姑惟謹。因自題其堂曰不二居。弘治八年被旌。
悟空塔 在安國寺西側(cè)。
智妙閣 即大悲閣,在安國寺。
御書碑 今在天王殿。
雙檜軒 在悟空塔前。
九蓮池 在正殿后,初異僧卓錫時,陸地生蓮九莖,乃即其地浚為池,歷唐宋迄明,日久就塞萬歷間寺,僧重浚苦未克竟。
問牛軒 在悟空塔前,今廢。
千佛閣 在慶善寺。
童兒塔 在西南五里。
半間云所 在紫微山廣福寺。
天開圖畫樓 在廣福院西。
勝功德?!∷螐埣粗畷?,在惠力寺東廡,今不存。
葉茂章畫龍 在惠力壁間,今不存。
回紋壁 在惠力寺正殿,高三丈,闊四丈,厚尺,五砌法回紋如織。相傳構(gòu)殿之始,有圬者操墁,受工群工從之,巧同一手。圬者工竣,去群工,欲更為之,則茫然失其就理。千年以來,殿已數(shù)建,此壁嶷然不動,故殿雖當極弊,終無崩落者,人以為公輸神跡云。
白鶴亭 在紫薇洞左,馬自然羽化后,有白鶴飛還洞口,好事者立亭表之。
遐觀樓 在惠力寺山門外,今廢。惟石經(jīng)幢尚存。
丹井樓 在審山丹井前,今廢。
五岳樓 在縣東岳廟。
山間明月樓 在審山岳廟后。
智標塔 在審山觀海峰。
惟尚塔 在雪峰壽圣禪師院。
般若臺 在黃灣真如寺最上層。
學古堂 在丞廨,今廢。
晞梅堂 宋尉廳,今廢。
百尺樓 越王起百尺樓于浦上,望海,因名其浦曰百尺浦,今廢。
磨劍石 審山之巔。相傳秦王淬劍于此,鍔痕猶存,旁有小石潭,水甚冽。
塔影河 崇惠寺后,凡塔影著水皆倒,此獨直立。審山塔影有三:一在施帶,一在南湖,崇惠其一也。
干寶故居 菩提山麓真如寺即其故址。葛洪煉丹井 紫微山。
褚無量故宅 在臨平湖之隩,褚公嘗讀書中沚。今稱褚公讀書堆,唐書載,湖中龍斗傾里就觀無量,時年十三,讀書晏然不動,宋吳淑龍賦云,見臨平而無量,靡觀,正用此事。
顧況讀書臺 審山下。
泗水亭 在洛塘許睢陽讀書處。唐乾元初,公子攻建廟,于亭即故廟也,有銀杏樹,枝俱向西北相,傳伐之出血,鋸縫復合。
納云軒 在西郭接待寺后。
葛仙翁六灶 在縣東北一十六里,今不存。馬仙人石井 在縣西一十二里。
怪石 在真如寺東。
望夫石 在廟山。
錢王箭石 在縣西四十里土谷祠,是石出土,二尺方,廣二尺,世傳錢王箭石。
喝巖石 審山缽盂頂下。
斗雞石 審山貝清江記,兩石對峙,儼如老,距當場。
搗衣石 在惠力寺,晉張尚書家故物,后舍宅為寺石,遂為彌勒佛座。
盤陀石 《舊志》作盤跎,在紫薇峰,后勢若盤陀盤旋而上,頂平可坐二十人,其著土處如蓮花莖。
放生池 在安國寺南。
靈龜池 在審山池,通泉脈,旱潦不盈不涸。錢王磨劍池 在審山。
白洋池 在縣西北二十五里。
劃船漾 在縣西北一十五里,里人以清明日
蕩舟于此,扮農(nóng)家,翁嫗矢口卜蠶禾之事,四方男女來游,飛槳如織,競為水戲。
蘇溪 即郭溪也,蘇平、蘇正兄弟居此,因名其溪。
隅園 陳太常與郊,建在北城,地遠阛阓池周二十馀畝,中有竹堂,流香亭、月閣、紫芝樓、金波橋諸勝。
梅花書屋 縣治東北,孝廉張次仲讀書處。止溪草堂 城北五里橫塘西偏,圃人居之,以灌園為業(yè),其地胭脂涇經(jīng),其陽龍興河繞。其陰,俗樸陋業(yè)桑棗,居無繚垣,率周以鄰家花竹生其地焉。茆齋無結(jié)構(gòu),池水環(huán)向之者,止溪草堂也。西鄰叢竹干云,暑不見日,東家多千章之材,左右交映,而草堂前后,李梅之實、花竹之娛亦稱。是圃人日盤桓其間。
石田茅屋 縣東十里,在回塘北,陳簡齋之問別業(yè)友人范驤署其額曰石田茅屋,中有海棠一樹巋然,不知幾何年所,千條共本,垂映流艷,可廣數(shù)畝,四桂隅置不甚高,頗有上干之勢,主人筑樓百尺,憑檻臨觀,正如王嬙初出漢宮,光彩射人,悚動左右。婁東吳偉業(yè)顏曰天香國色之樓,四方名士題詠其上,與飛花競麗焉,樓并河而西,渡石橋上下其亭臺,臨水登山,別開洞壑矣。
兩垞 在袁花鎮(zhèn)黃山中,東西曰東西垞,明萬歷癸亥淮陽太守許同生建,為休沐地。
西莊書屋 文學馬驤建,在長安鎮(zhèn)西北,巒壑天然,名賢題詠極一時之盛。
張無垢讀書臺 菩提山側(cè),今廢。明天啟間鮑令觀光,清查臺址,系忠臣勝跡,不起稅糧。清遠樓 宋安化郡王王沆建,今廢。
海山一覽樓 王沆建,今廢。沆一號慕京,邑人亦呼曰慕京樓,嘗延辛次膺劉光祖訓子于此。小桃源 縣東北五十里湖塘村。元季貢尚書,師泰隱此,周大參伯溫題名。
黃岡書院 縣東三十六里,邑人賈林字仲立,命仲子執(zhí)中建義塾,中作燕居殿,配位從祀講堂,齋廬倉庾庖湢。祭祀禮器,經(jīng)史百氏之書。畢具,并割私田八百畝以贍之,元至正間改書院。今廢。
一經(jīng)堂 朱圭建,貢師泰記。
楝花溪 去城五十里,環(huán)溪茂林,所產(chǎn)多楝,因以名溪。安化王裔構(gòu)數(shù)椽于上,劉青田過此,署曰楝花軒。
鎮(zhèn)海塔 舊名占鰲,在邑治隅。萬歷間潯陽郭令一輪經(jīng)始筑基,清源陳令揚明繼之,會鹺使者張公,惟任司李孫公谷廉,得贏金一千兩,畀揚明襄厥事,始萬歷四十年壬子正月望前,鳩工告成,于九月望后。高百五十尺,廣周九十有六尺,回廊翼欄達七級,頂董斯役者,縣尉王時朝也?;是蹇滴醣角镌S,令重葺都御史陳敱永撰記。
石帆別業(yè) 顧辰訓導建,在石墩,訓導號石帆歸叟。
淳樸園 紫微山麓,今廢。沈天用棲逸之所。
富陽縣
東安郡城 在富陽縣北一十八里,吳黃武中郡守全琮筑。
雙清亭 按《宣德志》:富陽縣堂后,有索笑亭,多植梅花。嘉定間,令程珌增植以竹,更名。仰節(jié)自為銘,后廢。明正統(tǒng)初,令吳堂即故址結(jié)茅為亭,曰雙清,志梅竹也。今廢。
掬月軒 縣后堂東,今廢。
居竹亭 在簿署內(nèi)。萬歷間王遵道主富陽簿建,今廢。
嚴子陵釣處 一在縣西南桐洲,一在縣東赤亭山。
赤松子駕鶴處 煉丹在樟巖山,駕鶴在赤松山。
謝希深讀書臺 在縣北小隱山。
禪月尊者羅漢像 在縣西南大雄寺。
董雙成丹鼎銅牌銅盤 在縣北妙庭觀。鐘樓 在觀山嚴祠東南。嘉靖中,知縣方舟建。其鐘自永安妙智寺移來,叩之聞數(shù)十里。讀書樓 在花塢東峽官井塘上,地最岑,寂如深山,井為近郭第一泉,明萬歷中文學吳熙吳焜建,今廢。
東阿山館 在縣城之東偏,倚山環(huán)澗,地頗幽勝,邵鴻臚讀書其中,自為記。
申屠蟠隱處 蟠結(jié)廬于邑西南申屠山,今廢。丹鼎 在西巖山上,有葛仙翁足趾石,初一僧
坐巖前,葛至求其地煉丹,僧即退,處西巖,仙翁丹成上升,僧亦仙去,白居易有詩。
孫亭 晉處士孫晷建,因名,在亭山。
紫玉 梁元帝時,見富春青泉,南有美女,踏石而歌,曰:風凄凄兮露溶溶,水潺潺兮不息,山蒼蒼兮萬重。歌已,忽失所在,剖石得紫玉,長尺許今亦不存。
應潮池 在西巖山。
石鼓 西巖山麓。
擁青亭 宋慶元間,令陳嘉猷修葺,有記,今廢。謝公讀書室 小隱山陽夏公謝絳居此,子景初景、溫筑室山半。故址雙松尚存,絳自有詩,范仲淹亦留題書室。
迎秀亭 令趙汝崖建,前臨大江,對西南諸峰,最得形勝,今廢。
傳心亭 在觀山初名雙明閣。宋紹興間建,楊主簿??迎陸九淵,館于此,相與講論,一時折服,遂師事焉,故名。后人以象山慈湖二先生傳心處改為傳心堂。
仰圣興賢亭 在儒學前文明門上,因移門拆亭未建,今傳心亭座前石刻尚存。
耕春亭 在觀山,明正統(tǒng)中知縣吳堂重建。折柳亭 在觀山下,客使往來,多祖餞于此,因名。
雙松亭 在小隱山宋謝絳宅,絳有詩。今廢。勾留亭 在慶善同興塔下,為施茶憩息之所,孫昌建。
說約臺 在觀山嚴子陵祠前,以石構(gòu)之。明萬歷中知縣任才欽建,以講學有記。今廢。
觀德堂 在儒學射圃內(nèi),今廢。
雙梅草堂 在靈巖山東南,堂側(cè)兩古梅離奇夭矯,皆數(shù)百年,物有泉清甘,邑文學王學粹別業(yè)。
集虛齋 在西門內(nèi),明萬歷間太學周蒸建,內(nèi)樓三層,疊石為山,渚水為池,翠屏上下清流,映徹須眉,頗多幽致。
三一居 在振文公署內(nèi)。明萬歷中廣文王之信建,齋中貯三教書,故名。
幸笑館 在西門。明孝廉周羔建?;是蹇滴跞?,周士妻方氏,苦節(jié)守志,特請縣改為柱史周文公祠。西有萼綠齋,孝廉周嘉顯建,今改周瞿文、邵金沙兩先生祠。
馀杭縣
周赧王城 縣北三十六里有赧王廟,按《類要》:周赧王南游所筑,今廢。
漢武帝郊壇 在太滌洞前,漢武帝所創(chuàng),今其址不可考矣。
馀杭縣舊城 在苕溪南。漢熹平中徙溪北,尋復溪南,宋雍熙初復徙溪北。今溪南舊城基間有存者。元至正中筑城,守禦號營巠城。
瑞蓮堂 馀杭縣治內(nèi)。東晉縣令范寧鑿池種蓮,故名。今廢。
部伍亭 縣東北三里,吳將凌統(tǒng)家馀杭,募鄉(xiāng)兵置部伍,因以名亭。今廢。
唐太宗飛白碑 縣內(nèi)。
唐朝杉  唐朝櫟 在洞霄宮,并傳唐昭宗景福二年,閭丘先生自天臺山以盂移植,圍二丈,高三十馀丈。
舊倉城 縣東二里,安樂山周回四里,唐永貞初刺史張綱奏置倉屋四十二間,今改善法院。酒庫 一在縣東南贍,軍給賞;一在閑林寺,曰閑林酒庫;一在石瀨市,曰東西酒庫。
蔡經(jīng)宅 《吳記》云:馀杭有蔡經(jīng)宅,去縣東二十里,其所居名織田,今不可考。
牧馬監(jiān) 縣南上下湖,宋命使臣梁汝嘉提舉,每馬五百匹為一監(jiān),后廢。
王荊公讀書臺 法喜寺后,今廢。蘇軾嘗宿于寺,望吳興諸山,懷孫莘老。
鰲亭 縣南五里。晏元獻《輿地志》云:唐貞元初縣令盧鵬建,在南湖中山上,故名。一名南亭,今廢。
清音亭 大滌洞旁,丹泉池上,蓋天柱發(fā)源之竇,水淪漪沿洄,清泠可聽,故取左思山水有清音句名之。
夏侯藥圃 縣西南大滌洞東,山前夏侯天師種藥于此,山中產(chǎn)藥草六十馀種?;蛟辉谂R安縣。
放龜亭 縣南五里,襟山帶湖,巨石叢起,有類龜形。唐貞觀初縣令盧鵬建,今廢。
嗥亭 縣南五里岳廟前。晉郭文居大滌山,出市賣藥,虎俟于此,歸晚,則虎嗥,故云??滴跏?br>年令張思齊重建。
龜山書院 在縣治南。宋崇寧永,楊時知縣事去官,有遺愛于民,民請立書院,以祀之,仍延師教子弟,其中后為惠澤祠。
營盤城 在縣南一里。元至正十六年,參政楊完命部將于溪南舊縣城內(nèi)筑城,以守禦,今已廢。
鑒亭 在縣南二十五里石瀨市。
綠野亭 在縣東半里法喜寺后。先名縟野,蓋取荊公書有春萌縟野之句,后改名綠野,東坡常登亭望吳興諸山,歲久廢。
張無垢軒 見徑山。
碑亭 在縣東三里,部伍亭之東。元至正十二年,大參董摶霄因時寇亂,守令失職,民有劫杭之患,公至縣懲以威刑,兇惡斂跡,民得以安,故立頌德碑。
集虛書院 在洞霄宮,鄧牧心撰記刻石。玩江樓 在通濟橋南東堍豐樂坊,面瞰苕溪,令柳永建,旋廢。后建苕溪館于上,今亦廢。龍游閣 在徑山。
北大場 在縣十八里馀杭塘上。
臨安縣
有秋軒 縣治宋時建,今廢。
石屏 縣西。秦始皇游天目山,剖石為橋,此其遺跡。
郭文舉宅 晉王導聞郭文舉賢,迎置西園。一日求去,結(jié)廬臨安山中,及蘇峻反破馀杭,而臨安獨全,人服其先見。
藥灶 治東南十里,葛稚川采藥遺跡。悟道松 葛稚川修仙天目,每坐松頂,高吟,因名。
茅嶺洞室 垂霤山,晉書許邁筑精舍,與陳安世茅季偉往來于此。
玉冊 宋《淳祐志》云:晉元帝移檄召天下,兵剋日進討,時有玉冊見,臨安人謂東晉中興之祥,今不存。
梁昭明放生碑 石屋嶺石函內(nèi),今字剝蝕不可復讀。
洗眼池 東天目山泉,流出巖罅,梁志公禪師指示昭明太子掬此水洗目,障翳忽開。
龍井 徑山五峰間有大龍湫,龍所居也,國一禪師與龍言,欲其讓地,龍化老人,言愿歸天目以奉此地。一夕風雨晦冥,漲為平陸。止存一穴因名龍井。
石鏡 衣錦山。徑二尺七寸,光如鏡,錢镠幼時游此,顧其形服冕旒,如王者狀。
衣錦將軍木 衣錦山。武肅微時,嘗戲此,又避難其下,后貴顯歸,盛燕父老,山林皆覆以錦,有衣錦營、衣錦山、衣錦南鄉(xiāng)、衣錦北鄉(xiāng)、錦溪、錦橋、晝錦堂、晝錦坊、保錦山、衣錦將軍木,凡十錦。功臣塔 錢武肅王建,今為儒學巽峰,塔影映泮湖,如云筆蕩漾硯池,邑之文風系焉。
酒庫 治南五十步,武肅釀酒處,地下舊酒瓶甚多。
洗馬池 吳越王墓左王洗馬處。
洗藥泉 石室洞前,夏侯子云于此洗藥,泉頗清冽。
重榮木 天柱宮外大櫟木。唐咸通中,吳天師所植,至宋咸平間自枯,祥符壬子復榮,漕使者陳堯佐圖狀進呈,降旨褒之。后熙寧間,一夕風雨大震,失木所在。
桃花泉 洞霄宮龍洞西,泉出石骨,中橫注入溪。昔人每見,有桃花片流出,張公弼詩有洞里有春藏未得,春風春雨泛桃花指此。
撫掌泉 洞霄宮內(nèi)。其泉五色,變易不常。古詩曰卻疑三尺底,別是一壺天。舊傳錢武肅王至宮,有雙鶴翔舞其上,因撫掌招之,鶴下而泉涌。宋陳堯佐按部至此,詢羽士,答曰:昔仙人撫掌,而泉脈自涌。公撫掌亦然。宋高宗亦嘗酌此,環(huán)甃以石,結(jié)亭圍以朱欄,今俱廢。
龍鼻泉 徑山南塔下,從五峰中龍洞出,湍水瀑噴若龍鼻中出,大旱不涸。
洗硯池 徑山三門外,水至澄徹。蘇子常于此洗硯,至今波紋似有墨痕。
神應鐘 唐大歷間,臺州黃巖大旱,禱于杭之大滌洞,既雨。神見夢于邑大夫曰:宜范金為鐘以報。大夫從之。越宋宣和間燬于火。紹興中道士周希及等收拾破壞且將復鑄,禱于神,曰:冶于故地,乃成。明年,鐘復成,赤城左蟠為之銘,曰:壞于數(shù),非壞于火,成于神,非成于人,作于此,用于彼,福吾邑,無有已。今廢。
秀才巖 徑山大禪庵北,羅隱隱此。
貞女井 白沙村貞女蓋童氏婢遭亂,為兵所掠,載馬上,經(jīng)井奮身躍井中??滴跏荒昃柸眨炔豢墒?,里人禱之復清。
后唐尚父吳越國王謚武肅神道碑 楊凝式撰,張恭嗣書,丹郭在微篆額。長興五年立,今無存。
石香鼎 宋學士陳堯佐授外臺,日謂道士馮得之曰:嘗夢游名山,見仙人,以鼎鼐相期,何敢過望。馮曰:學士人望所歸,名列仙籍,世間富貴何足相浼。后果大用,造紫石巨鼎二,置祥光,亭上有銘,今廢。
磁大士相 長五尺,狀如生。商人初成此相,欲送往京,大士不肯行。夢欲往天目,遂送至山,見在棲云殿。
蘇東坡黃山谷佛印像 在玲瓏山。明萬歷初,僧于寺基下得三先生遺像。邑令褚棟立碑,記之。
朗山塔 治西五里朗山下。
海會塔 二座,在海會寺,高二十馀丈,圍五丈,鑄鐵為胎,青石砌成,上刻玲瓏佛像及經(jīng)。宋天禧五年,僧有明募造,凡十一年而后成,蔡襄撰記,今寺廢,塔存。
辟支塔 太平寺高僧藏真骨處,嘗有靈光熠耀。
東山塔 東山塔院,即謝安石高臥處也,塔影倒垂,遺石盾四只,今無存。
醋庫 治南三十步錢王遺跡。
千人溝 開化寺前,上覆大紫石,中有復道,可容千人。錢王遺跡。
戴妃宅 馬帶橋之上,蕭墻尚存,前有戴家園,其遺址也。
婆娑巖壑 東山宋吏部俞公烈讀書處也,學士洪公咨夔有記。
銅壚 葛稚川鍊丹遺跡。
萬年松 分經(jīng)臺有三松,一為雷火所摧,二俱枯立。
學士松 玲瓏山坡公所手植者,亦名羅漢松。偃松 徑山西,其高丈許,其蔭四垂,平柯不聳,其下石泓激泉成沸,甘白可愛。
無骨箬 洞霄宮山多生紺箬,昔晉許遠游,真君上升語弟子曰:吾有金丹一劑,藏山中,無骨箬下,他日有緣者遇耳。后人采薪或帶箬歸,往往臨爨,始得之。采時不見無骨者。
辛彝古本 益泉山老干參天,廣蔭數(shù)畝,花開如玉山燦爛。
功臣古桂 開化院,大可數(shù)圍,高踰十尋,秋時花繁金粟,風送旃檀,妙香聞于十里。
梅花嶼 憲副張公振先之別墅也,中有金沙泉,瑞鹿清嘯二亭。按:二亭俱屬西湖,似不必書。然《西湖志》亦載,二亭締造之由,示不忘舊也,故附著之。
于潛縣
縣舊城 在縣北二百四十步。隋開皇十三年筑,久廢。元至正十七年重筑,明初毀。
款乃亭 在野翁亭北,今廢。
此君軒 舊名綠筠軒。宋寶慶初避上嫌,名易以此君軒。在今儒學后,軒有東坡寧可食無肉之詩,今廢。記見藝文。
深明軒 宋令方熙建。
更好亭 在清白亭右元皇慶間建,今廢。明秀亭 在翠微亭南,今廢。
潺湲亭 在縣治西舊城外,今廢。
清白亭 在岝崿山下。
跨虛亭 在岝崿山塔北亭下,崖壁數(shù)丈,有仙人壇,殆類鑿成,正在石壁,險絕處,今廢。
雨立松碑 在蓮花峰,有虬松偃屈如蓋,邑令陳堯典避雨其下,因立碑。
立玉亭 在天目山,景絕勝。
振衣亭 在天目半山。
日哦軒 丞廳宋建,今廢。
月華亭  扶春亭 并舊治內(nèi),宋寶慶中令方熙建,今廢。
會心樓 治內(nèi)東麓,故址尚存。
越王城 治東十五里,夏少康之后封越,其支庶居此,又名平越城,今平越村即其地也,久圮。秦皇斷碑 石柱山頂。
秦皇斷隴 在天目山西,尖之西南,《古記》云:秦皇所鑿,今宛有刀斧痕。
潛州城 在縣東七里豐國后鄉(xiāng),唐武德七年置潛州時筑,八年復于潛,今其地猶名城嶺。
煉丹井 許游丹井在觀山,許邁丹井在云封庵,許邁宮之中庭,張道陵丹井在生仙山下。紫溪城 治南三十里川前鄉(xiāng),唐武后垂拱三年置紫溪縣時筑,后改曰武隆,尋廢。
懷謝亭 岝崿山南,世傳謝安嘗游此,后人建亭以志景慕。
山翁亭 治東山上。宋淳熙間,令張大猷建,后令胡衛(wèi)易山巔臨秀亭為之,今廢。
溪翁亭 治西北之潘州。宋淳熙初,令張大猷建。
野翁亭 治西一里。宋淳熙令張大猷建,今廢。翠微亭 宋韓世忠忤秦檜解兵柄,逍遙湖上,故建此亭。卲古庵曰,紹興十一年冬,岳飛死,十二年三月,世忠即建此亭,謝兵柄時,獨游焉。按岳有登池州翠微亭詩曰:經(jīng)年塵土滿征衣,特地尋芳上翠微。好水好山看未足,馬蹄催趁月明歸。蓋韓當時憶岳,故以此詩題名亭,隱痛之也。亭在飛來峰半,亦寓思岳意。
洪文忠公讀書處 天目山西麓寶福寺。魏了翁記,今廢。
牧嶺古松 在于潛縣治南四十里,盤錯奇怪。有兄弟鬩墻,欲訟有司,夜行憩其下,遲明各悔,咎息爭而還時,名松為木長官。
古青檀 治北紹路村,曾有僧見而嘆曰:吾遍游五岳,所見惟此為奇絕。韋煒有詩。
倚翠亭 在天目翠微巖下。
高雅堂  梅隱堂 并縣治內(nèi)五十步,今廢。思政齋 宋寶慶中令方熙建,在治內(nèi)。今廢。曠軒 縣廳事東偏,宋令葉衡建,卲文炳記,今廢。
袞繡堂 縣丞廳東偏,令葉衡建,卲文炳記,今廢。
述六堂 丞廳東,今廢。
新城縣
古城 在縣東南三百步,周回三百丈,俗傳唐徐敬業(yè)起兵時筑。
宋監(jiān)登聞鼓院 舊址在豐山,有楓木,皆百尺合抱,又名長楓。
許由故居 在縣西北六十里千頃山下,有許由洗耳灘、巢父飯牛灘。
郭真君浴丹池 在縣治南七里碧沼寺后,池水朝暮消長,與錢塘潮信同。人候之不差,郭文舉浴丹于此。
東林 在縣西三十五里廣陵鄉(xiāng)隱居院,今名凈嚴,施肩吾招徐凝同游于此。
葛仙翁丹井 在縣西七里寶勝院。仙翁常煉丹于此,鄉(xiāng)老云:向有丹鼎藏井中,井中常起瑞煙。
杜公井 在多福院即今城隍廟,唐乾寧中太師杜公棱守東安時,董昌圍城急,城中乏水,穿井及石不得泉,棱虔禱之,泉立至。民賴以活,城得不陷,后人名之為杜公井。云歲久湮塞。嘉靖七年,邑令袁澤復開浚百尺,泉出如舊,許廣淵有詩。
太師塢 在縣西十里折桂鄉(xiāng)袁村,杜太師建徽墓在其間,鄉(xiāng)人不敢牧放焉,其父杜棱墓在縣北官塘。
學士街 在城郭塔山下。
凌準宅 治西五里,柳宗元有哭凌司馬準詩。郭文宅 一曰新城。《輿地志》云:靈耀寺即郭文故居是也;一曰臨安,晉書本傳,文自馀杭來臨安,結(jié)廬山中,蘇峻之亂,破馀杭而臨安獨全是也,今并存之。
羅隱宅 治東雞鳴山下。
憩節(jié)亭 景德觀。宋端平初,令陳
建。景定間令王襄重建,今廢。
昌化縣
故城 唐宋有城,元至正十七年,楊完者重筑,今毀。
朝陽堂 治內(nèi),宋令卞圖建,《縣志》卞圜。
掬云軒 在縣內(nèi),令卞圖建。
五峰亭 治宅左。
應宿堂 縣主簿廳。
許游居 縣西晚川山下。許遠游,嘗采藥溪上,俗訛為許由隱此,遂傅會洗耳灘白牛橋以為許由亭,蓋未讀卞令《圖經(jīng)》故也。
合溪亭 雙溪之西,亦名雙溪亭。宋熙寧六年令陸元長臨溪建。宣和四年,令錢冰重建。開禧三年,令章伯奮建新亭,立東坡祠于其上,有記。頒春亭 宋高宗賜邑令錢昭祖襭羅香茶,因建亭以榮君賜,今廢,不可考。
薦菊亭 雙流溪上流側(cè)有洼泉,甚甘潔。東坡嘗酌此以試茶。開禧二年,令章伯奮建,采坡詩一盞寒泉薦秋菊之句。
滴翠亭 南屏山。宋淳熙間,令錢孜建,今廢。南塾 縣南覽川。宋通議大夫章槱義學也,丞相吳潛有祭南塾碑文。今廢。
東坡亭 治平寺后山巔,舊有東坡手書石刻。明嘉靖初令汪棟建亭,馬逢伯陶欽中華文,甫相增修?;是蹇滴趿炅顒⒅邢蛑亟ā?br>鑒軒   綠筠軒 俱宋令卞圖建,今廢。芳洲亭 在合溪亭南岸之中洲。
倦飛亭 在芳洲亭之左,取東坡詩倦飛不擬控扶搖之語。
鏡紅亭 在縣西里許白獺湖。
清暉亭 在水南道,宋令錢孜建,后令趙希偦重建。
許由亭 在縣晚溪之上。
上黿亭 在縣五六里清橋口白果樹下。摩青亭 在縣南塔左。
桃竹軒  御翠軒
夕?軒 俱宋令卞圜建。滴翠樓 在縣西二十里,有蕭御史序詩。捲雪臺 在中洲南屏山之麓。
東園 在縣東。
南園 在雙溪中洲之上。
崇源宮 一名桐塢宮,縣西南七里白山后,元邑人何子西建。
晝錦堂 在覽川,宋處士章運之建。
石門書院 里人陳鳳書建。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常熟記憶之五十七:煙雨蒙蒙 在東門大街尋覓
黃仲華 | 黃梅城長么樣?
汪珂玉《西子湖拾翠余談》
優(yōu)秀旅游目的地_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旅游局-杭州
書庫 子部 類書類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匯編.山川典 卷二百八十一
杭臨城際鐵路2019年底開通!構(gòu)建一小時交通和旅游圈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