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中庸思想Ⅸ】什么是“道德”?儒家和道家思想中,道德有什么不同?

什么是“道德”?

我們通常認為是一種高尚的品質,但是不管在儒家還是道家思想里面,道德都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而且內涵也非常豐富。

我們來聊聊儒家和道家思想中,對道德的不同理解。

我們繼續(xù)分享我國的古籍經典《中庸》,前面我們介紹了“君子之道”,接下來,我們介紹《中庸》中一個重要的概念:“道德”。道德我們通常理解是一種高尚的品質,但是其實在《中庸》里面,或者整個儒家思想里面,道德具有豐富的內涵,很難簡單且完整地概況。今天我結合《中庸》《論語》,孔子和孟子和王陽明的思想,來試圖為大家簡單梳理。

首先,不管在儒家還是道家思想里面“道德”都是分開的理解的。在道家思想里面,道是萬物的本原和法則,而德就是按照道的方式行事,在道家思想里面,“德”強調的是一種“無為”,強調的是順應自然,不要違背自然規(guī)律。比如在《莊子》里面有一個故事“螳臂當車”,這在道家思想里面是“失德”的表現,因為螳螂的手臂肯定是無法擋住飛馳的車輪的。

莊子說:“無為為之之謂天,無為言之之謂德”,沒有作為而能成功的,叫做自然;沒有作為而顯現的,叫做德。

無為是一種德,無為就是去掉人為的因素,沒有多余的人的欲望和目的。老子在《道德經》里面說:“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老子說,生養(yǎng)卻不占有,幫助他人卻不以功高自居,成就了萬物卻不做他人的主宰,這是最高尚的德。德是一種不包含主觀欲望和目的的自然行為,也是一種順應自然的表現。這就是道家思想中“道德”的大概內涵。

而在儒家思想中,“道和德”也是需要分開理解的。什么是儒家思想的“道”呢?在《中庸》第一篇就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yú)離也;可離,非道也”,儒家思想的“道”,其實和道家思想的“道”有類似的內涵,那就是:規(guī)律、方法、理念、原則和道理。

萬事萬物都有各自的“規(guī)律”,有的細菌朝生暮死,有的樹木四季常青,事物都遵循各自的規(guī)律生存。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都用“道路”的道,來隱喻某種自然法則,這種自然法則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在《易經》中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道是形而上的,是無形的,是精神性的,在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里面都借用了類似的隱喻。

什么是儒家思想的“德”呢?在儒家思想里面,德也是追求道的一種途徑和方式,或者說德是對道的一種實踐,但儒家的“德”更多的是指人、家庭、社會、國家中固有的一種天然的本性和原則,如果按照這些原則為人處世,那就是走在正道上,也就是符合道了??鬃釉凇墩撜Z》里面說:“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鬃优囵B(yǎng)學生,就是以道為方向,以德為立腳點或者說實踐原則,以仁為根本,以六藝為涵養(yǎng)之境,使學生能夠得到全面的發(fā)展。六藝就是:“禮、樂、射、御、書、數”。

孔子在《論語》里面說:“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中庸是一種至高的德性,人們缺乏這種德性已經很久了。中庸是一種實踐的原則和標準,當然中庸也是一種完美德性的境界。

在《大學》的開篇第一句話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儒家思想的終極追求是至善,而實現途徑或者方式就是“明明德”,明明德,第一個“明”是動詞,就是使之明亮,擦亮的意思。明明德的意思就是,讓原本光亮的德性恢復明亮。換句話說,明德其實是人的本性,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擦掉上面的灰塵,重新讓人的這種完美的本性呈現出來。

“明明德”其實和王陽明的“致良知”有類似的內涵,王陽明說:“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人的良知就像明德一樣,是知善知惡的,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在實踐中“為善去惡”,把多余的,污濁的東西給去掉,這其實也是“明明德”的過程。

在儒家思想看來“明德”和“良知”都是一種人的一種天然本性和原則,不是外在賦予的,我們?yōu)槿颂幨缿摲献约旱牧贾蛘哒f這種“明德”,不應該違背。不管是《大學》《中庸》,還是孔子、孟子、王陽明,在儒家思想中這都是一種基本的認識。孟子說:“人之所以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良知良能是人不需要學,也不需要理性思考的,就具備的一種本性。

在儒家思想里面,擁有至高的德性,也是一個圣王所必備的重要品質,在《中庸》里面講了很多類似的故事,我們常說,有的人“德不配位”,你的擁有的東西,要配得上你的德性?!吨杏埂返?7篇里面,孔子說,相傳古代圣王舜活到了100多歲,非常長壽,這是為什么呢?孔子說,舜擁有高尚的德性,被人們稱作圣人,他貴為天子,擁有天下的財富。在宗廟里供奉著他的雕像,子孫后世也永遠追念他的功業(yè)。因此,有大德的人,必定會得到相應的地位,必定會得到相應的俸祿,必定會得到相應的榮譽,必定會得到相應的壽命。投資家查理·芒格有句名言:你要得到一件東西的最好方式,就是讓自己配得上它。

那“德”的具體表現和原則是什么呢?《尚書》里面按照不同類型的德性將德分為九類:寬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溫、簡而廉、剛而塞、強而義。把這些德性這些是作為賢人必備的九種優(yōu)良的品格?!吨杏埂氛f:“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意思是說,智、仁、勇,這三種德性是人們共同遵守的做人原則。在日常實踐中的運用,都是以中庸為唯一目標。

前面我們說,中庸就是最高的德性,知仁勇是三種重要的表現,那怎么才能達到這種德性呢?孔子說:子曰:“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保脤W上進就能夠使自己得知,努力付諸行動就可能接近仁了,知道廉恥并能立即改正就接近于勇。簡單來說就是,一個人求知上進,努力實踐,并擁有道德感,就擁有了最好的德性。

當然,在儒家思想中,“德”除了是人的一種本性和原則,在家庭倫理,社會關系中也有“德”,這里就不展開了。另外,在儒家思想里面,“德”也是一種治國了理念和方法,尤其是孔子提出了著名的“為政以德”的治國理念,孔子在《論語》中說:“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施行德政就像北極星一樣具有指向性和凝聚人心的作用。

孔子的“德治”和孟子的“王道”其實是一脈相承的,在春秋時期,一些諸侯國采取嚴酷的刑法來穩(wěn)固其統(tǒng)治??鬃诱f:“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保瑖佬叹ㄖ荒苁姑癖娨驗槲窇侄桓疫`法亂紀,而以“德治”來治理國家,以禮樂來教化社會,這不僅使民眾知恥,而且還能夠改造人們的心靈。在孟子里面也論述了“王道”和“霸道”的區(qū)別,孟子說:“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以武力征服,還是以德服人,這是霸道和王道的區(qū)別。

好了,今天我們簡單梳理了儒家思想里面“道”和“德”的內涵,尤其是“德”的內涵是非常豐富的,在修身、齊家、治國和平天下中,“德”都貫穿始終,儒家的“德性論”也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

一 End 一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儒家文化的精髓及其現代意義
【學點哲學】用中國傳統(tǒng)哲學解決心理健康問題
《道德經》還歸《德道經》便是虛偽支撐的牌坊倒塌之時
“仁者,愛人。”為什么儒家文化的“仁愛之學”必然窮途末路?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