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北京房山姚廣孝墓塔

北京的房山區(qū)有座姚廣孝墓塔,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那里離戒臺寺不遠。于是,就趁了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乘車到六里橋轉乘321路公交車,乘坐5站,在南宮北站,再換乘964路公交車,20分鐘后,就到了房山區(qū)的西石府村。下車,步行半個小時,就到了姚廣孝墓塔。這一趟,坐了近三小時的公交車,一分錢車錢沒花!當個老頭真好。

遠遠的,碧日藍天下,就看見姚廣孝墓塔那挺拔靈秀的塔身。

姚廣孝墓塔是一座八角九級的磚石重檐塔,坐北朝南,高33米,建成于明代宣德元年(1426年)。塔身坐落在四方形的平臺上。塔身下部為兩層八角形須彌座,須彌座上為三層外傾的蓮花瓣。蓮花瓣上,東、南、西、北四面各有一座仿木結構假門,正南門楣之上嵌有一方石額,上有楷書:“太子少師贈榮國恭靖公姚廣孝之塔”。東南、西南、東北和西北向各設仿木假窗。

塔身上部是九層疊澀磚檐,各檐角均懸有銅鐸。頂部塔剎上有蓮花形剎座的仰蓮托著球形剎身,剎桿串起鐵質相輪和寶珠。

整座姚廣孝墓塔結構勻稱,輪廓秀挺拔,塔身鑲嵌的花卉別致,雕刻精細。

姚廣孝墓塔

姚廣孝何許人也?他有何德何能,身后能在京城享有如此高俊的一座磚塔?

姚廣孝是個和尚,卻也是個不安分的和尚。

姚廣孝是蘇州人,14歲時在蘇州妙智庵出家,法名道衍。他自幼好學,博覽群書,學識淵博,喜好結交名士。

洪武十五年(1382年),47歲的道衍和尚經人舉薦,結識了燕王朱棣,并跟隨朱棣來到北平(今北京),當上了慶壽寺的主持。這位道衍和尚許是看出了朱棣的身上“龍”氣旺盛,便與朱棣往來甚密。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去世,朱棣的侄子建文帝繼位后,為保住自己的皇位,便開始削藩。很快的,周王朱橚、湘王朱柏、代王朱桂、齊王朱榑、岷王朱朱楩相繼被廢。面對即將被廢,道衍力勸朱棣起兵。傳說,就在朱棣剛要起兵之時,突降有暴風雨,將燕王府的檐瓦吹落在地。風吹瓦落在古時皆被視為不祥之兆,朱棣自然也大驚失色。道衍卻說:“這是吉兆!自古龍飛騰空,必有風雨相從。王府的青瓦墮地,預示著殿下就要換上皇帝專用的黃瓦了?!甭牭竭@番解釋,朱棣心中大喜,隨即暗中積聚力量,訓練兵馬,打造武器。

1399年六月,有人告發(fā)朱棣謀反,建文帝下詔逮捕朱棣。得知信息,朱棣立即以“清君側”的名義出兵南下。道衍則輔佐世子朱高熾留守北平。

1400年,朱棣圍困濟南三個月,仍無法破城。道衍得知后,傳信給朱棣,建議朱棣暫時退兵。回到北平后,朱棣本打算休整一段時間,但道衍卻極力勸諫朱棣迅速南下攻取京師南京。朱棣采納了他的建議,在安徽接連打敗守軍,渡過長江,攻克京城。

1402年,建文帝逃遁,朱棣即位明成祖。道衍雖然沒有上戰(zhàn)場殺敵,卻在關鍵時刻屢出計謀,是朱棣靖難之役的第一功臣。所以,朱棣就先后任命道衍出任資善大夫、太子少師,并恢復原姓姚,賜名廣孝。朱棣還讓姚廣孝還俗,并賜他府邸和宮女,但姚廣孝不肯接受。但有意思的是,他雖然居住在寺廟,卻沒有放棄政治生活,他時常還會穿上太子少師的官服,參加朝會,回到寺院后又換上袈裟,坐在佛前誦經。

南京是江南富庶之地,經濟發(fā)達;而當時北平的經濟條件遠不如南京。但出于全國的大形勢,姚廣孝卻多次建議朱棣遷都北平,因為,江南雖好,卻并非建都的上佳之地,而北平不僅是朱棣的“龍興之地”,也可更為直接地防御蒙古殘元勢力的威脅,正所謂“以天子之身,鎮(zhèn)守國門”,方可天下永固。

朱棣接受了姚廣孝的建議,于1407年起開始大規(guī)模營建北平。為了提高北平的地位,便改北平府為順天府,他想盡一切辦法,營建宮垣,疏通大運河,加強南北兩地的商貿往來,并且遷徙部分富人到北京,借以推動北京的經濟發(fā)展。1420年,北平的皇宮和城垣建成?;蕦m以南京皇宮為藍本,規(guī)模稍大。新修的城垣周長四十五里,符合《周禮·考工記》中理想的都城的形制。于是,也就在這一年,朱棣下詔正式遷都,改金陵應天府為南京,改北平順天府為京師。

其后的數年,朱棣多次北伐蒙古,姚廣孝都留守南京,輔佐太子朱高熾。

在留南京期間,姚廣孝還受命接替解縉擔任了《永樂大典》的監(jiān)修官,統(tǒng)領著兩千余名當時天下最優(yōu)秀的文人,歷時三年,編纂了世界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永樂大典》,這可是他對中國文化史上的最大貢獻。只可惜,這部22877卷的《永樂大典》在1860年遭到英法聯(lián)軍和1900年八國聯(lián)軍的劫掠焚毀,現(xiàn)今僅存800余卷且散落于世界。

永樂十六年(1418年),84歲的姚廣孝坐化于北京慶壽寺,明成祖朱棣停朝二日,以僧人禮制安葬姚廣孝,追贈他為榮國公,謚號恭靖,并為他在房山縣城東北40里修建墓塔,親寫神道碑文。

時勢不利便慨然歸隱,暗中觀察;風云一旦變化就乘勢而出,從而成就一番功名,把謀略家鬼谷子的理論運用到極致。歷史上,有如此大智慧者不乏其人,姚廣孝便是其中之一。他平時僅穿僧衣,入世為官,出世為憎,文韜武略,縱橫捭闔,憑一己之力就幫君主避災祛難,奪得天下,所以他也有了一個新的稱呼:“緇衣宰相”。緇衣者,黑色的僧服,也就是身穿僧服的朝中宰相。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在北征途中死于榆木川(今內蒙古多倫西北),太子朱高熾繼位明仁宗。由于姚廣孝也曾盡心輔佐過朱高熾,所以朱高熾對姚廣孝也極為感恩。朱高熾登基后,在姚廣孝去世七周年之時,親自撰寫祭文,盛贊姚廣孝功比天高,并下詔將姚廣孝配享太廟,這也是姚廣孝獲得的最高榮譽。因為在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兩朝配享太廟的十六位功臣,皆為出生入死的武臣。而以文臣配享太廟者,僅有姚廣孝一人。由此可見姚廣孝在明代初年的特殊地位。

姚廣孝墓塔基座

如今,這座姚廣孝墓塔保存完好,周邊是一大片人工林,已經看不到當年的神道。墓塔前數百米處,尚有一座4米高的神道碑,碑額上篆刻的篆字是“御制榮國公神道碑”。石碑上的字跡已模糊,據說碑文為明成祖朱棣親撰,對姚廣孝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姚廣孝,朱棣主要謀士,墓塔位于北京市房山區(qū)青龍湖鎮(zhèn)常樂寺村
尋找姚廣孝
黑衣宰相姚廣孝
姚廣孝:輔佐朱棣發(fā)動靖難之役,主持編纂《永樂大典》,配享太廟
北京房山姚廣孝塔(明·國保)
北京房山青龍湖周邊,不僅有全國文保姚廣孝墓塔,還隱藏著一座北方很少見的清代貞節(jié)牌坊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