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習錄》是王陽明的問答語錄和論學書信集?!皞髁暋币辉~源出自《論語》中的傳不習乎一語。它是一部儒家簡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學著作,不但全面闡述了王陽明的思想,也體現(xiàn)了他辯證的授課方法,以及生動活潑、善于用譬、常帶機鋒的語言藝術(shù)。
在這個快餐文化的今天,讓我們常讀常新,常讀經(jīng)典,指導人生。
今天是《傳習錄》連載第5篇。
原文
愛曰:“如事父之孝,事君之忠,交友之信,治民之仁,其間有許多理在,恐亦不可不察?!?/strong>
先生嘆曰:“此說之蔽久矣,豈一語所能悟?今姑就所問者言之:且如事父,不成去父上求個孝的理?事君不成去君求個忠的理?交友治民不成去友上、民上求個信與仁的理?都只在此心,心即理也。此心無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須外面添一分。以此純乎天理之心,發(fā)之事父便是孝,發(fā)之事君便是忠,發(fā)之交友治民便是信與仁。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strong>
譯文
徐愛又問:“比如服侍父親的孝道,侍奉國君的忠誠,結(jié)交朋友的信義,治理民眾的仁政,其中有很多道理,恐怕也不可不探索究察一下吧?”
陽明先生長嘆一聲,說道:“這種說法帶來的弊病已經(jīng)存在很久了,又豈能一句話就讓你開悟!姑且就你所問的來說吧。比如服侍父親,難不成要從父親身上求個孝的道理?侍奉國君,難不成從國君身上求個忠的道理?結(jié)交朋友、治理民眾,難不成去朋友身上、民眾身上求個信義和仁政的理?這孝、忠、信、仁都在自己心里,可見心就是理。自己的心沒有私欲的蒙蔽,就是天理,不需要再從外面增加一絲一毫。自己的這個和天理合二為一的心,用到服侍父親上就是孝,用到侍奉國君上就是忠,用到結(jié)交朋友和治理民眾上就是信義和仁政。只要在自己心中去除私欲,存養(yǎng)天理的方面用功就行。
精讀《傳習錄》第5篇
請心友將修習中的問題和困惑、
感悟發(fā)至以下郵箱,我們請老師為您解答
與心友一起互動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