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處理孩子之間的矛盾。
是今晚,我在班級群內(nèi)的直播分享主題。
關(guān)于這個話題,其實我在班級直播分享中,已經(jīng)多次提及了。
最近剛好一則“爸爸上門掌摑孩子幼兒園同學,并致其爺爺骨折”的新聞,迅速霸占熱搜,并且直接引爆輿情。
借此,我想很有必要,再給我的家長們講講,該如何處理孩子之間的矛盾。
今天的分享,我主要講了4點:
1、提前植入“經(jīng)驗”。
不要等事情發(fā)生了,再采取解決方案。
同樣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各種沖擊或一些來自他人不友好的行為。
家長要做的事情是防患于未然。
一方面家長要教育自己孩子與其他孩子玩耍要注意安全,一定要遵守游戲規(guī)則,不做傷害他人的行為。
也就是不要讓自己的孩子成為熊孩子。
另外,家長也要給孩子一些面對沖突的方法。比如別人已經(jīng)冒犯你了,你應該直接表示這樣的行為自己不喜歡、請停止這樣的行為,不然我會告訴家長、老師。別人還是不停下來,必要時可以將其推開。
2、家長看情況介入。
當沖突發(fā)生,家長需要對沖突做一個評估。
如果是只是輕微的沖突、小磨小擦,并且兩個孩子已經(jīng)停止了肢體攻擊。
這個時候家長最好不要介入,而是引導兩個孩子自己去思考一些更好的方式。作為老師,我處理兩個學生之間的矛盾,輕微程度,我基本這樣處理。
如果是嚴重的沖突,是長期的欺凌,猛烈的肢體攻擊,那家長就要馬上介入。
在公共場合,孩子因為爭奪公共場所中的玩具已經(jīng)扭打在一起了,那家長就需要馬上介入,但是這里的介入不是通過成人的武力幫助孩子,而是以一個中立者的身份,幫助孩子再一次明確游戲規(guī)則。
比如告訴兩位孩子,公共場合的玩具需要遵守“先來后到”的游戲規(guī)則,先來的先玩,等到先玩的玩好了,再輪到后來的。把這樣的游戲規(guī)則說清楚,不僅是說給孩子們,也是說給對方家長聽,也是說給可能在場的其他人聽。
如果沖突發(fā)生在學校,盡量爭取老師的幫助,希望老師去引導孩子,效果可能會更好。
3、家長不要做不良示范。
家長的處理,直接影響孩子的價值判斷。
家長用暴力用蠻不講理的方式解決,就會在孩子心中種下暴力的種子。
家長用問題解決的方式去解決,孩子會覺得“原來這樣的事情還可以這么處理”。
所以當沖突發(fā)生,家長展現(xiàn)出來的姿態(tài)很重要。
4、先處理情緒再處理事情。
在事情沒有完全弄清楚之前,不要著急下結(jié)論。
先處理孩子情緒。
學會共情。試著把孩子內(nèi)在的感受重復出來,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接納。這樣孩子才會事情的原貌慢慢講述出來。
處理完畢情緒,引導孩子思考解決的方法。
關(guān)于如何處理學生矛盾。
之前也有一些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