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哮喘是一種常見慢性呼吸道疾病,呼吸困難,氣急痰多,喉間有拉弦水雞聲,指紋青紅或發(fā)紫?,F(xiàn)代醫(yī)學認為是過敏、變異性哮喘病,發(fā)病多為3~5歲小兒,也有7~8歲發(fā)病,。小兒哮喘常反復發(fā)作,經久不愈。
小兒哮喘中醫(yī)常按虛、實、寒、熱辨治。
1.風寒哮喘 咳嗽痰清,痰呈泡沫狀,喉有痰鳴,呼吸急促,怕冷,流涕,鼻塞,面色青白,唇色暗,舌苔白,脈浮緊,指紋青紅。治法:散寒平喘,祛痰降逆。方藥:華蓋散合小青龍湯化裁。麻黃6g,杏仁10g,陳皮10g,蘇子10g,桑白皮10g,甘草6g,紫菀10g,款冬花10g,半夏10g,五味子5g。
2.風熱哮喘 呼吸急促,痰鳴哮喉,涕黃痰稠,口渴,小便黃,唇紅,舌苔黃,脈象浮數(shù),手紋青紫。治法:辛涼宣肺,降逆平喘。方藥:麻杏石甘湯化裁。炙麻黃6g,杏仁10g,石膏20g,甘草10g,前胡10g,桑白皮15g,瓜蔞15g,炒白果仁10g,款冬花10g。
3.小兒過敏性哮喘 中醫(yī)無此病名,實際所謂過敏,也屬上述風寒、風熱范圍,不用辨證,可用“抗敏定喘湯”:炙麻黃5g,炒白果仁10g,僵蠶15g,地龍10g,甘草6g。
4.不明病因的各類小兒哮喘 有些哮喘,寒、熱、虛、實并不典型,辨證不清可選用“五子定喘湯”化裁:蘇子10g,白芥子10g,五味子10g,葶藶子10g,炒萊菔子6g,川貝母6g,杏仁10g,甘草10g,炙麻黃5g,百部10g,桔梗10g,化橘紅10g,款冬花10g。
案1 王某,女,6歲,2006年4月8日就診。主訴:4歲時每年冬春氣候突變就犯咳喘,幾乎每年都輸液十幾次,有時住院1周方愈,但始終未徹底好。2005年春節(jié)后已犯過3次,4月6日又喘作,用“小兒咳喘靈口服液”1盒不效來診。查脈弦數(shù),舌苔白,心率90次/分,喉間痰鳴。診斷:風熱哮喘。治法:清熱化痰,降逆平喘。方藥:麻杏石甘湯化裁。炙麻黃6g,杏仁10g,甘草6g,陳皮10g,法半夏20g,前胡10g,五味子6g,地龍10g,蘇子10g,膽南星10g,黃芩10g,桑白皮10g。水煎服。每劑3天,分6次服,每次100ml。1劑喘輕,2劑痰少,3劑喘停。
案2 某男,12歲,1999年11月份因哮喘就診。每年冬季易發(fā)作,一個冬季發(fā)作3~4次,曾注射過抗生素,但3年來一直未愈,每感冒就犯哮喘,喉間有哮鳴音,家長十分著急,唯恐終生不愈,昨天又因外感犯病,白痰,咳嗽,喉間有水雞鳴聲,脈弦滑,舌苔白。診斷:支氣管哮喘。辨證:風寒型。治法:溫肺散寒,豁痰利竅。方藥:射干麻黃湯化裁。炙麻黃8g,杏仁15g,炙甘草15g,蘇子15g,黃芩15g,桑白皮15g,射干10g,姜半夏20g,炒白果10g,款冬花10g,百部10g,防風10g,黃芪20g,地龍10g。水煎服,8~12歲少兒,每劑可服2~3天。上方6劑,諸癥皆除。服半個月,春節(jié)后流感時該患兒也沒犯病。如今已是成年人,再未犯過,3年哮喘,一朝根除。
體會 小兒哮喘,現(xiàn)代醫(yī)學使用抗生素加皮質激素治療,雖然也能止喘,但反復發(fā)作,使用太多糖皮質激素,對小兒造成藥源性傷害。中醫(yī)治哮喘病無任何副作用,且有根治之功,只要小兒堅持用藥,大多在15歲前可以治愈。中醫(yī)不僅內服中藥,也可以用穴位敷貼,對不易口服藥的患兒也能根治。
附:小兒哮喘病外治方法
主要成分:白芥子20g,延胡索20g,甘遂10g,細辛10g。
制法:上藥研磨細粉,生姜汁調和為糊狀,做成小藥餅(如二分硬幣大?。?/p>
穴位:背部對稱俞穴(肺、心、膈)。
用法:一般貼4~6小時,有熱灼感時取下,貼后起小水皰,刺破常規(guī)消毒,每10天貼1次,三伏則貼3次。
時間:有熱貼三伏、冬貼三九之說,實際上發(fā)作期、緩解期均可外敷,尤適宜兒童。(陳勝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