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機遇號”和“勇氣號”先后降落在火星。當時它們設定的任務時長僅為90天,旨在尋找火星水活動的跡象?!坝職馓枴睂Τ掷m(xù)工作到2010年,“機遇號”則堅持到到去年六月,被巨大的火星沙塵暴覆蓋。“機遇號”超期服役14年,靠的可不僅僅是運氣。
“機遇號”全景攝像機拍攝的照片,“圣路易斯精神”隕石坑占據(jù)了畫面的主體
右邊是“機遇號”在2014年3月末拍的“自拍照”,與同年1月拍攝的一張相似照片(左圖)相比,可以看出太陽能電池板上的大部分灰塵都被清理干凈
NASA“火星探測漫游者”項目主管約翰·卡拉斯(JohnCallas)表示,“勇氣號”和“機遇號”的服役時間之所以能大大超出原計劃,是一系列因素的綜合產物。
其中之一是火星的天氣,任務最初設為90天,是因為NASA任務團隊當時認為,火星上沙塵暴頻繁,不久兩臺探測器的太陽能電池板就會被遮蔽,從而無法運行。但在第一個火星冬季尚未到來時,火星表面的強風就把太陽能電池板上的沙塵吹拂一空,而且這種利好事件接連不斷地發(fā)生。
“這成為了一種穩(wěn)定的季節(jié)性事件,讓兩臺火星探測器不僅成功度過了第一個冬天,后面的每個冬天都得以順利度過,并不斷探測下去?!笨ɡ乖谛肌盎鹦翘綔y漫游者”項目結束的儀式上表示。
兩臺漫游車配有“整個太陽系最出色的電池。”卡拉斯補充道,“機遇號”的主電池經歷了5000多次充放電周期,直至最后被沙塵暴覆蓋時,電池容量還剩下85%。能夠清除灰塵的強風,加上性能出眾的電池,是兩臺探測器能持續(xù)探索火星的關鍵能量。
當然,不光是電池,探測器上的其它部件都極為堅固耐久,如CPU、輪子、各個科學儀器。在距我們百萬公里外那個冰冷、干燥、充滿輻射的星球,它們的耐用性令人嘆為觀止。
那么,最終是什么“殺死”了這兩臺火星探測器呢?
2009年,“勇氣號”深陷軟沙之中,終因無法通過控制方向獲得陽光而犧牲。2010年,“勇氣號”與地球進行了最后一次通訊。2011年,NASA正式宣告“勇氣號”“死亡”。從本質上來說,它可以說是被“凍死”的。
“機遇號”的生命則終結于一場席卷火星的巨大沙塵暴。雖然之前它也經歷過幾次沙塵暴,但去年那場實在是超出了它的承受極限。
“火星探測漫游者”項目首席科學家史蒂夫·斯奎爾斯(Steve Squyres)表示,無論具體情況如何,“勇氣號”和“機遇號在火星上的犧牲都堪稱光榮。它們做出了巨大的科學貢獻,先后發(fā)現(xiàn)了大量證明火星在數(shù)十億年前曾存在水的證據(jù),這極大改變了我們對火星演變過程和遠古時期宜居性的認識?!坝職馓枴鄙踔涟l(fā)現(xiàn)了一套遠古的熱液系統(tǒng),說明火星至少曾同時擁有液態(tài)水和能量來源。就我們所知,這是生命形成的兩大關鍵要求。
斯奎爾斯表示,“機遇號”的“死亡”和火星探測漫游者任務的終結令NASA頗感欣慰。
“如果它注定要終結,那這也是個不錯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