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錢鐘書病逝后,88歲的費孝通對楊絳展開了追求。楊絳發(fā)現(xiàn)費老的用意后,站在樓梯口笑著對費老說:“樓梯難爬,你就'知難而退’吧!”費老明白了楊絳的一語雙關,知道自己沒有機會了。
楊絳和費孝通很早就相識了,十多歲時便同在一個學校,那會兒楊絳上的是一個女中,但因為費孝通從小膽子不大,看起來文文弱弱的一個小男生,母親擔心送去其他學校,他被頑皮的男同學欺負,于是索性直接讓他去讀了女校。
當時楊絳個頭嬌小,而費孝通則是個男生,兩人上體操課的時候,總是站在一起。費孝通混在一群女生中間,還要扭動肢體,總覺著不好意思,于是磕磕絆絆地不大肯跳。
楊絳便不讓他跟自己站一塊了,并調侃他:我們都是女生,你混在里面干什么。雖然有點兇兇地,但費孝通從這時起或許便已經在心底給這個小女生留下了位置。
兩人到東吳大學的時候,又成了同學,還分在了一個班。楊絳漸漸長開,面皮嫩白,活像個瓷娃娃,而費孝通則脫掉了以往的木訥,膽子也大了不少。
此時已傾心于楊絳的費孝通為了不被其他人追走,宣稱要追求楊絳,面對費孝通的追求,楊絳對他說“你并不是我的男朋友,我也不是你的女朋友。若要照你現(xiàn)在的說法,我們不妨絕交”。
楊絳后來去了清華,在朋友的介紹下認識了錢鐘書,很快兩人便發(fā)展成情侶。費孝通聽了這個事情,很是生氣,特地跑來找楊絳聊了一番。但楊絳明確地拒絕了他。費孝通仍不太死心,用了一個迂回的辦法,他問楊絳,兩人是否能做朋友。
楊絳在感情方面,喜不喜歡,直接指出,絕不拖泥帶水。楊絳知道費孝通想一點點潛移默化地感動她。于是很清楚地第二次截斷了他的念頭:朋友是可以的,但如果以此當成往男女朋友發(fā)展的過渡,那是不可能的。
費孝通聽罷楊絳的這個話,便知道真真是沒有希望了,只好失望而歸。
但所謂“發(fā)乎情,止乎禮”,費孝通是君子。費孝通兩次結婚,但是心里卻一直有楊絳的位置,只不過他一直沒有去打擾楊絳。
成家后的費孝通夫婦和錢鐘書楊絳夫婦一直保持友誼。1979年中國社會科學家訪美,費孝通和錢鐘書不僅同行,而且同住一個房間。
費孝通對錢鐘書頗為照顧。錢鐘書新買的鞋,剛到國外沒多久就壞了,費孝通便幫著他四處聯(lián)系,找人給修好了。錢鐘書出差有個習慣,會將一些感想和事情記錄下來給楊絳看,但他從不按時發(fā)回去給楊絳,而是當面交。費孝通卻見不得他這么久不跟楊絳聯(lián)系,硬是塞了郵票給他,催促他趕緊捎個信兒回家里。
錢瑗和錢鐘書先后離世,費孝通擔心楊絳一個人孤苦,常常去看她。
楊絳有一次去拜訪朋友,費孝通就住在旁邊院里,于是順道也看了看他。費孝通高興得不得了,一定要留楊絳吃飯,但楊絳說已經在另個朋友那里安排好了,于是堅持婉拒了。
兩個人當時都已經80多歲了,人家都說人越老越像小孩,當時楊絳真的沒想到費孝通到了現(xiàn)在還沒有忘記當年的情,女人是非常敏感的,她感覺到費老頻頻向他示好,又自知兩個人根本沒有可能。
于是一次費老曾上門看望楊絳時,楊絳送他下樓,語帶雙關地說,樓這么高,今后你就“知難而退”吧。一語雙關地第三次拒絕了他的好意。
楊絳對于感情有自己的原則,說了是朋友便就只能是朋友,絕不留任何可供誤會的境地。她意中人是錢鐘書,便在二人相識不久,明明確確地指出來,沒有扭捏,沒有來回反復的試探。對感情的這份坦誠和直爽,是許多人所不及的。
楊絳愛錢鐘書愛得干干凈凈,愛得明明白白,從來沒有讓他們的愛情卷入世人所說的三角戀中。對于費孝通這個朋友的喜歡也是坦誠直白,不給幻想也不留希望。
讀到這里,我想起了馬爾克斯長篇小說《霍亂時期的愛情》的男主人公阿里薩——他等了幾十年,終于等到初戀情人。也許,楊絳是費老心中永遠的夢想,即使年至耄耋,此情不渝??墒琴M老并沒有做成阿里薩。
楊絳先生活得通透明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明白自己怎樣活,也懂得怎么去堅持自己喜歡的事情。
其實我們都該向這位百歲老人——楊絳先生學一學,如她所說的那般: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簡樸的生活,高貴的靈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一切快樂源于精神,這才是快樂的人生哲學。
女人要想活出精彩,就得學學楊絳,這不僅僅是活出自我的方法,也是楊絳修身養(yǎng)性的秘訣,更是她長命百歲的手段。
想要了解更多關于楊絳的生平事跡,想要做一個迷人而有氣質的女人,想要做個長命百歲的人,我推薦你看看楊絳先生的這本書:《楊絳傳》,一定會讓你刷新三觀,找到自己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