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緣故,下鄉(xiāng)察看幾所民辦學校。
先后去了幾所學校,都是家庭作坊式的學校。這種辦學方式仍停留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辦學條件十分簡陋,仿佛是民辦學校的發(fā)起階段。一個院子,幾個老師,招來一點兒學生,就開始了教學。這種教育手段太低端,與社會日益發(fā)展十分不匹配。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yè),我們應該把最好的資源用于學校。民辦教育是公辦教育的補充,它的特征是多元和優(yōu)質。顯然,這種低端的民辦學校算不了多元,也不會是優(yōu)質,它的未來很渺茫。
臨近中午,我們趕到了一所學校,卻讓人眼前一亮。
學校坐落的位置較為偏僻,四周無集市,也無高樓,清冽的風輕輕地吹著,讓人心曠神怡。院子收拾得十分整齊,教學區(qū)和運動區(qū)完全分開,運場場周圍都進行了綠化,教學區(qū)井然有序。學校不大,功能卻十分齊全。因為招收的學生不多,只有一百四十多人,學校顯得倒也寬敞。我們隨便在校園里走動,四周都顯得十分安靜。教室里,老師正在組織學生進行測試。學校宿舍,都收拾得干干凈凈,雖是集體宿舍,卻也沒有異味。學校有固定的作息時間,有自己的課程安排,還安排了國學、茶藝,這些都屬于學校和自修課了。
因為好奇,我們還詢問了在這里的學生。學生言談謙和,舉止端莊,有一種靜氣。當然,學校里也存在一些問題,課程設置還為單一,學校管理還較粗淺,教育規(guī)劃還欠科學,教育評價尚待改進。但是,我還是在這個院子里看到了理想的教育,我看到了孩子、老師者的幸福。在這種學校里學習的學生是幸福的,他們在這里,可以自由,自在,他們在這里得到了尊重和發(fā)展。在這里工作的教師是幸福的,他們可以安靜教書,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因材施教,育人育材。創(chuàng)辦學校的校長也是幸福的,他在這里為師生搭建了一個好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可以施展自己的教育理想,在成全師生的同時成就自己的教育理想。
由這個校園,激起了我對理想教育的憧憬。從事教育二十年了,可是,很長時間都在打著與教育相關的擦邊球,卻很少登上教育的主戰(zhàn)場。我多么渴望自己有一塊實驗田,可以在這塊田地里播種、鋤草、實驗和耕種。
教育的幸福,不在于掙多少錢,獲得多少利,也不在于通過教育獲得多大的名氣,這些都是教育之外的附加品,與教育關系都不大。抱著功利色彩去做教育的人,也很難做好教育。但是,認真做教育的人,需要一塊實驗田,在實驗田里播種自己的教育理想,實現(xiàn)自己的教育夢想,在成就他人的同時成就自己。
但擁有一塊實驗田,是一個多少遙遠的夢想?
我們的學校給予了太多的規(guī)范、規(guī)則和要求,很多學校都是在規(guī)定的范圍內進行舞蹈,沒有了特色,沒有了氣度,沒有了尊嚴,沒有了底線,從頭到尾都很少找到屬于自己的東西。
我們的校長,是學校的舉辦者,但是賦予校長的權力又極其有限,校長做了很多事情,這些事情都是校長不想做的,也許與教育關系不大了。校長也有很多事情不能做,受制于政策、制度和利益,而這些常常與教育理想有關。不能實現(xiàn)自己的教育理想與情懷的校長,最多只能算是學校的代言人而已!
那么,我們的教師呢?他們雖然擁有教師資格證,雖然給了他們一班學生,但是,他們要有固定的教材,大綱,這還遠遠不算,還有評價標準,教學模式,我們的教師每天都在做填空題,天天都在做格律詩,所謂的教學,沒有空間和自由,更不敢談及改革和實驗。我們教師,很多時候都在重復著昨日的故事,沒有了改革,也沒有了創(chuàng)新,最讓他們難過的是以機械的方式去育人。
請給教育者一塊實驗田!
在給予教育者責任的同時,給予他們一些權利和自由。教育是一項育人的事業(yè),需要陽光、空氣和水分,需要以心靈來培育心靈,以靈魂影響靈魂,只有給教育者以空間、時間、膽略和勇氣,他們才會拿出智慧、快樂、愛心和耐心,他們才會自我成長的同時,也眼前的學生漸行漸遠,更好地走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