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事物無不存在它自身對立的那一面,各種事物也無不存在它自身對立的這一面。從事物相對立的那一面看便看不見這一面,從事物相對立的這一面看就能有所認識和了解。
出自《齊物論》,《莊子·內(nèi)篇》的第二篇?!褒R物”的意思是:一切事物歸根到底都是相同的,沒有什么差別,也沒有是非、美丑、善惡、貴賤之分。莊子認為萬物都是渾然一體的,并且在不斷向其對立面轉(zhuǎn)化,因而沒有區(qū)別。
在他的論述中常常表現(xiàn)出深刻的思考和智慧。文中涉及很多宇宙觀方面和認識論方面的問題,對中國古代哲學(xué)研究有重要的意義
擴展資料:
思想主旨
莊子《齊物論》的主旨是“萬物齊一”,具體表現(xiàn)為四個方面:
1、齊彼是?!拔餆o非彼,物無非是。自彼則不見,自知則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鼻f子認為,凡物都存在對立面,如果從彼面看不到的話,從此面看則能看清楚。所以說,彼出于此,此出于彼,進一步說,就是“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此就是彼,彼就是此。二者的存在,各以對方的存在而存在,不論缺少哪一方,各自均不會存在。“彼此彼此”,也是這個道理。
“彼是,方生之說也?!薄氨耸恰笔且环N學(xué)說,一種理論,一種不斷變化、不斷新生的學(xué)說和理論。
“齊彼是”還是一種方法論?!氨耸悄闷渑?,謂之道樞。樞始得其環(huán)中,以應(yīng)無窮?!北伺c是不互相對立,就叫做“道樞”,“道樞”就是循環(huán),就是圍繞“道”這個中心而循環(huán)往復(fù),無窮無盡?!暗罉小本褪恰褒R彼是”的方法論。
2、齊是非?!笆恰薄ⅰ胺恰钡拇嬖冢且浴氨耸恰钡拇嬖跒榍疤岬?。既然“彼是”各以對方的存在而存在,那么,“是非”也是各以對方的存在而存在,“因是因非,因非因是”,因為有了“是”,所以就有“非”;相反,因為有“非”存在,所以才有“是”的存在;沒有“是”也就沒有“非”,沒有“非”,就沒有“是”,二者互相依存,對立而統(tǒng)一。
3、齊物我。莊子的“道”是宇宙萬物的“造物主”或“天下母”,人與物,我與物,都是“道”的化身,其根源都來自“道”。所以莊子說:“非彼無我,非我無所取。”沒有它就沒有我,沒有我,也就沒有什么東西來體現(xiàn)它。
莊子不僅將人上升到崇高的地位,與天地同輝,而且還懷有博大胸懷,將萬物與人并列,打破了“以人類為中心”的桎梏,破除了人類的無知與傲慢,將人與物平等對待,具有深刻的生態(tài)價值和普適的倫理價值,具有劃時代的現(xiàn)實意義。
4、齊生死。莊子的生死觀是辯證的生死觀。“方生方死……方不可方可。”死與生都是以對方為依據(jù)的,從“道”的角度來看,死也就是生,生也就是死。“芴漠無形,變化無常。死與?生與?天地并與?”無形元狀,變化無常,莊子把死與生看成和天地一樣自然。能把生死當(dāng)作自然的旅程看待,其實要有高超的胸襟。
“予惡乎……不知歸者邪!”從這樣的反問句來看,莊子對“生”并不感到高興,對“死”也并不感到厭惡,對生、死是一視同仁的。不僅如此,莊子甚至還將死當(dāng)作“至樂”來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