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三、文中有「道」方成「經(jīng)」
在托勒的新作《當下的覺醒》中看到了這么一段引言:「『經(jīng)』是一種充滿能量的真理指引,它以寓義精深的箴言、警語的形式出現(xiàn),沒有太多概念上的精細討論?!?/p>
又論及「如老子的《道德經(jīng)》平鋪直述、簡潔有力,看不到非必要的心智思考,但往往經(jīng)文中所指出但沒說出的部分,遠比說出的部分更為重要。」這些都是我們在讀經(jīng)時,須多加留意的地方。
中國韓愈有句「文以載道」的話,我想要用它來檢驗一篇文章或一本書是經(jīng)典與否,是再適合不過的了。而我個人也常有發(fā)現(xiàn),所有的經(jīng)典幾乎都有個共通處,就是「闡明實存的道理」,無論是宗教、科學,還是人文藝術,無一不以「實存」為依歸,這就是「道」。
至于各方經(jīng)典的作者們,似乎也有一些共同的特性,就是坦然磊落、開放嚴謹,內(nèi)容處處充滿了各種「探索和研究」的精神,仿佛要將他們自己整個生命,都要融注到作品上來似的。我想,大概是他們都體認到生命的可貴,趁活著的時候,就該盡情的燃燒,盡可能的把他們所有的潛能,都給活出來吧。要不,留著干嘛呢?
如《心經(jīng)》就是有關心靈核心領域非常精要之作。里頭沒有半句廢話,沒有灑狗血的激情,也沒有瑣碎的故事情節(jié)。只有精簡的文字,和斬釘截鐵的諦語,平鋪直述的如實道來。
「疏而不漏、密不容針、平易如實、韻味無窮」,我想當是它最好的寫照。不過,話說回來,經(jīng)典還是以「讀通」為要。否則,其為害之深微,是不可小覷的!輕則自陷迷茫,重則走火入魔,豈不慎哉。
四、白話化后的《心經(jīng)》
一般在坊間所看到的《心經(jīng)》兩百陸拾個字,一氣呵成的緊密排開,中間沒有任何標點符號。不論是對經(jīng)典原味的保留,還是藝術美感的呈現(xiàn),我是絕對贊成要原封不動的流傳下去。
然而,基于教學上的便利,我們也不得不將其「段落化」以方便講解說明,甚至于把原文也給「白話化」。
于是,我有發(fā)覺到,被我白話化后的《心經(jīng)》實在很沒味道,真像一篇很不入流的口語文章。對那些和《心經(jīng)》已有深厚情感的前輩大德們,恐怕看了都會倒胃。在下也謹此深感致歉,并望能見諒。
其實《心經(jīng)》本身的「原文」真的很美,它的平易,會平易到任何一個中學生都念得出;它的樸實,又是那么個單刀直入,不假任何修飾;至于精煉嘛,恐怕任憑哪個大文豪都無法增減一個字。若論其文字體裁,真要算得上是一流的藝術創(chuàng)作。
但是畢竟時代久遠,千年前的白話已經(jīng)不是當今的白話了。對現(xiàn)代人來說,也或許實在太過于精煉濃縮,和古老了……(未完待續(xù))
弘揚正知正見中道傳統(tǒng)文化
做幸福睿智圓融大寫中國人
充分挖掘轉化千年圣賢智慧
為重構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努力奮斗!
文章看完,借您積德行善的手,幫忙點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