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黃連阿膠湯方
【方劑組成】黃連12克,黃芩6克,芍藥6克,阿膠10克,雞子黃一枚
【用法】水煎三味,湯成去滓,內(nèi)膠烊盡,內(nèi)雞子黃攪令相得,溫服。
【方解】黃連、黃芩除熱止煩,芍藥、阿膠、雞子黃養(yǎng)陰補虛,故治虛熱而心中煩悸不得眠,或失血,或便膿血者。
【仲景對本方證的論述】
《傷寒論》第303條: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煩、不得臥,黃連阿膠湯主之
注解:少陰病二三日以上,即常傳里,或半表半里,今心中煩不得臥,為內(nèi)傳半表半里的虛熱證候,宜以黃連阿膠湯主之。
按:本方不僅治此證,若虛熱心煩為目標,可活用于諸失血和久痢便膿血者俱有驗。
【辨證要點】虛煩心悸不得眠、手足心熱、或下利便膿血者。
【驗案】張某,男性,48歲,病歷號182577,1965年12月13日初診。因患肺炎而高燒半月方退,但遺心煩、失眠一月不愈,口苦思飲,手足心熱且易汗出,苔黃。舌質(zhì)紅,脈弦細數(shù),證屬久熱傷陰,致使陽不得入于陰,治以養(yǎng)陰清熱,與黃連阿膠湯:
黃連10克,黃芩6克,白芍6克,生阿膠烊化10克,雞子黃一枚
結(jié)果:上藥服一劑即感心煩減,夜眠好轉(zhuǎn),三劑諸證竟全解。
-------------------------------------------------------
黃連阿膠湯證
葉天士醫(yī)案:治一人。夏月進酸苦泄熱,和胃通墜,為陽明厥陰治甚安。入秋涼爽,天人漸有收肅下降之理,緣有年下虧,木少水涵,相火之風旋轉(zhuǎn)熏灼胃脘,沖逆為嘔,舌絡(luò)被熏,則絳赤如火,消渴便阻猶剩事耳。凡此皆屬中厥根萌,當加慎養(yǎng)為宜。
生雞子黃1枚、阿膠4.5克、生白芍9克、生地黃9克、天冬3克(去心)、川連1克。
寥笙注:本案為陰虛火旺,水不涵木證?;颊呱嘟{嘔逆,消渴便阻,水不涵木,風火內(nèi)動,故葉氏用黃連阿膠湯化裁,去黃芩之苦燥,黃連亦止用0.3克,加生地、天冬之甘寒,以養(yǎng)陰生津,則重在滋腎水以治其本也。
附:《傷寒論》黃連阿膠湯方:
黃連9克、黃芩9克、白芍6克、雞子黃1枚、阿膠9克(烊化沖服)。
方用芩連之苦寒,以直折心火;阿膠之甘平,以滋腎陰;雞子黃甘寒,入通于心,佐芩連于瀉心中補心;白芍佐阿膠于補陰中斂陽氣,則心腎交合,水升火降,為滋陰和陽之專方。
《傷寒名案選新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