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 名〕 玉麥須、玉蜀黍蕊、包谷須、棒子毛。
〔來 源〕 為禾本科玉蜀黍?qū)僦参镉衩譠ea mays L.的花柱及柱頭。
〔成 分〕 含脂肪油、揮發(fā)油、樹膠樣物質(zhì)、樹膠、苦味糖甙、皂甙、生物堿。還含隱黃素、抗壞血酸、泛酸、肌醇、維生素K、谷甾醇、豆甾醇、蘋果酸、檸檬酸、酒石酸、草酸等。
〔作 用〕
一、歷代經(jīng)驗(yàn)
1.利尿退腫:玉米須有利尿退腫,通淋排石作用。 《嶺南采藥錄》: “和豬肉煎湯治糖尿病。又治小便淋瀝砂石,苦痛不可忍,煎湯頻服”。 《現(xiàn)代實(shí)用中藥》: “為利尿藥,對腎臟病、浮腫性疾病、糖尿病等有效”。 《河北藥材》: “治水腫性腳氣”。此外,尚有利濕退黃作用。
2.清熱利膽:玉米須又有清熱利膽,寬中開胃作用。 《滇南本草》: “寬腸下氣。治婦人乳結(jié),乳汁不通,紅腫疼痛,怕冷發(fā)熱,頭痛身困”。 《現(xiàn)代實(shí)用中藥》: “又為膽囊炎、膽石癥、黃疸型肝炎等的有效藥”。 《四川中藥志》: “清血熱, 利小便。治黃疸,風(fēng)熱, 出疹,吐血及紅崩”。
二、近代研究
1.利尿作用:玉米須對人或家兔均有利尿作用,可增加氯化物排出量, 但作用較弱。其水浸膏甲醇不溶部分經(jīng)過透析者(甲)利尿作用最強(qiáng),無論口服,皮下注射或靜脈注射均有顯著的利尿作用。利尿作用是腎外性的,對腎臟的作用很弱〔1~2〕。
2.降壓作用:玉米須煎劑注射于麻醉動物犬有降低血壓作用。低濃度時對末梢血管有擴(kuò)張作用〔2~4〕。
3.降低血糖作用:玉米須發(fā)酵制劑對家兔有非常顯著的降低血糖作用〔5〕。
此外,國外報導(dǎo)有利膽及止血作用。
〔性 味〕甘,平。歸肺、脾、肝、膽經(jīng)。
〔功 效〕利尿退腫,清熱利膽。
〔主 治〕風(fēng)水水腫,黃疸脅痛, 眩暈,消渴,吐血衄血,鼻淵,乳癰。
〔臨床應(yīng)用〕
1.風(fēng)水水腫:風(fēng)水類似于急性腎炎水腫,水腫指慢性腎炎水腫,并可用治泌尿系統(tǒng)結(jié)石,單用有效,常入復(fù)方中用。如風(fēng)水常配伍西瓜皮、螻蛄、益母草、夏枯草等;慢性腎炎及營養(yǎng)不良性水腫,常配伍黃芪、黨參、白術(shù)、茯苓、當(dāng)歸、熟地、肉桂、附子等。
2.黃膽脅痛:如急、慢性肝炎、 膽石癥、膽囊炎等。一般急慢性肝炎常配伍太子參、連翹、柴胡、枳殼、丹參、甘草,有黃疸可加茵陳、梔子、黃芩等。膽石癥及膽囊炎所致的脅痛常配伍金錢草、茵陳、蘆根、海金沙、枳殼、黃芩等。
此外,單用可治糖尿病、吐血、風(fēng)疹、高血壓等。
〔用 量〕 30~60克,外用適量。
〔用 法〕生用,或燒存性用。
〔禁 忌〕一般無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