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縱觀史實
在古代的各個時期,文學的表達方式也有所不同。隨著社會的不斷變革和發(fā)展,詩經(jīng)、元曲、唐詩和宋詞等形式的文化開始出現(xiàn),又經(jīng)過古代科舉考試的不斷催生,詩詞文化被人們所接受和認可,并成為當時社會中的一種潮流。其實在古代人看來,那時候?qū)懺姼杈秃臀覀儸F(xiàn)在寫文章沒有什么區(qū)別,都是為了表達自己心中的情感或者表現(xiàn)當時的社會現(xiàn)狀,正是因為大量的詩歌文化流傳下來,讓我們對各個時期的社會有了深入的了解。
在我國歷史上,前后出現(xiàn)過很多詩詞大家,我們最熟悉的應(yīng)該就是“詩圣杜甫”和“詩仙李白”,他們的詩作達到老人,小到剛上幼兒園的孩子都耳熟能詳,但是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人,雖然沒有李白杜甫那樣出名,一生也只寫了兩首作品,但是他的詩作你一定聽過,他就是被稱為“史上最懶詩人”的張若虛。
唐朝是歷史上詩歌最興盛的時代,所以歷史上很多有名的詩人也大都生活在唐朝,張若虛也不例外,但是因為當時有名氣的人太多,年輕時候的張若虛并沒有被人們所發(fā)掘,而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詩人。直到嘉靖年間,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的詩作《代答閨夢還》因為意境唯美被李攀龍所發(fā)現(xiàn),并收錄在了《古今詩刪》當中,正是因為這個不經(jīng)意的舉動,張若虛的詩作開始被大眾所熟知。
俗話說有才華的人到哪里都是備受關(guān)注,因為《代答閨夢還》的流行,張若虛很快又創(chuàng)作出了另一首被稱為千古絕唱的作品,那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熟知的《春江花月夜》,但是為什么同樣在當時都很出名的詩,卻唯獨《春江花月夜》能夠流傳至今呢?關(guān)于這個問題,很多人說法不一,有人認為是第二首詩太過經(jīng)典,所以很快名氣超過了第一首詩,所以第一首詩就漸漸被人們所遺忘。
但是不管是因為什么原因,張若虛的一生也只寫了這兩首作品,這并不是因為他才華用盡,寫不出好的作品了,而是他的一種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他并不因為自己的詩作火了而輕浮,他知道自己寫詩只是因為自己喜歡,想要表達自己心中的情感,而不是為了其他利益。每一個詩人的背后都有一段令人動情的故事,每一個成功的人背后也有很多我們看不到的努力,所以我們應(yīng)該從他們身上學到什么,即使學不到他們的成就,但是也應(yīng)該努力學習他們的這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