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周給校長的回信
尊敬的周校長:
展信佳!
看了周校長的信,我覺得是要學會整理下這次王木春老師講座的體會。如周校長所說,寫體會是一次再次學習和感悟。
我覺得講座有時候像一個人的性格,不同的人給人講有不同的感覺,比如有生動的感覺,有嚴肅的感覺,有活躍的感覺,有居高的感覺,還有親切的感覺,久而久之就產生了個人講座的風格。
我第一次見到王老師是在周五晚上,他站在那里就給人很實在的感覺,雖言辭不多,但也不擺架子,親切友善。
周日第二次見到王老師時,是一場正式的講座,王木春老師的講座風格就像他的名字一樣,如沐春風,非常樸實,腳踏實地的感覺,如果他是一幅油畫的話,就是一棵梧桐樹深扎在土中,微風吹來,它坦然一笑。說到梧桐樹大家一定會覺得年代久遠,實際上王老師這棵梧桐樹是看似很嫩,實際扎根很深的梧桐樹。校長曾打趣的叫我們猜猜王老師的年齡,本以為跟校長差不多年紀,卻是這樣資深的專家,他的外面看不出一點歲月的痕跡,我想說這就是傳說中的心態(tài)吧,他就給人一種淡泊名利感覺。
他在講座中告訴了我們很多民國教育家的故事,同時也說了民國教育家中我們不知曉的另類個人性格。比如徐志摩在往鞋帶上抹鼻涕的現(xiàn)象,為生活所迫出來賺課時費等,都使我們覺得這些民國教育家突然離我們很近,他們也有自己的煩惱,有自己個性的教育理念,也有當理念沒法實行時的無奈。當他把民國老師的名字一一報出來時,我們都驚呆了,都是如此有名的大師,有些還只能當一個小學教師,想想當初自己大學剛畢業(yè)那會兒,好多同學都抱怨道:“哎,讀了這么多年書,只能當個小學老師?!爆F(xiàn)在想想也是年輕氣盛,在這些大師面前我們的知識不過是他們知識海洋里的滄海一粟。雖然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特點,但是他們的敬業(yè)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去學習。
講座完畢后,大家紛紛散場,同事在樓下遇見王老師向他要簽名,他很熱情地答應,然后在臺階上席地而坐,說實話我們有些愣住了,地并不是看上去那樣干凈,他邊簽名邊說:“沒事,我也是農村的孩子。”在那一剎那,我有些感動,王老師很隨性也很真實,是的,我們都是農村的孩子,我們在草地上跑過,在烈日下抓過蜻蜓,后來我們長大了,農村變成了一座座城市,我們教著農村的孩子,外面的知了忽高忽低的叫著,蝴蝶??吭诖斑叄B兒如期的練習著歌譜,有時候幸福就是這樣悄然而至,而我們卻不自知......
祝您健康快樂!
李晶晶
二〇一七年五月二十三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