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又稱之為銀丹草,多生長于山野濕地河旁,是一種有特種經(jīng)濟價值的芳香作物。目前,薄荷主要以江蘇、安徽兩省產(chǎn)量最大。它具有獨特的青氣蘇香,既可食用又可藥用。因此,在我國的各地均有均培。
薄荷作為藥食同源的食物,在我國南方百姓菜園也會種上一些以供自家使用。在每年的5~6月份,在陽光作用下薄荷開始進入急速生長期。此時薄荷的嫩葉徑尖便成為普通百姓的美味菜肴。他們的做法很簡單:盛一碗生滾的粳米粥,將清洗干凈的薄荷的嫩葉徑尖撒到碗里,再打一個雞蛋后加入適量的油與鹽攪伴均勻即可食用。百姓稱之薄荷雞蛋粥。在春未夏初,喝上一碗薄荷雞蛋粥,頓時神清氣爽,四體通泰。
薄荷雞蛋粥只是人們食用薄荷的開始。在夏季的上海,薄荷糕成為了人們追捧的夏令消暑佳品。每當炎熱的夏天開始,這里糕點師傅便會以 薄荷,糯米及粳米為主料,搭配白砂糖,香精為調(diào)料,通過巧奪開工的手法,一碗碗糕色淡雅,涼爽可口的薄荷糕便會呈現(xiàn)在萬千食家面前。
如果說薄荷糕是滬菜的經(jīng)典之作,那么薄荷茶則是薄荷的華麗蛻變。在炎炎夏日,只需將新鮮摘取的薄荷嫩葉徑尖放入茶杯中,加入適量的糖,最后將開水沖滿茶杯,待溫度適宜即可炊用。夏季喝薄荷茶不僅清熱消暑,而且齒間留香,口氣清新。因此,成為眾多愛茶人士的最愛。
薄荷既可作為香料,又可食用,經(jīng)過萬千食家的雙手以不同的身影呈現(xiàn)在人們的餐桌上。然而,在醫(yī)學家的心中它則是一種重要的常用中藥。
薄荷的藥用價值從唐代開始,醫(yī)學家已將其收錄在《唐本草》中。椐醫(yī)學資料記載:薄荷具有散風熱;清頭目;利咽喉;透疹;解郁的功效,常配其它藥物用治感冒發(fā)熱喉痛,頭痛,目赤痛,肌肉疼痛,皮膚風疹搔癢,麻疹不透等癥。
1、 例如治風氣瘙癢:大薄荷、蟑蛻各5克,水煎服每天三次,數(shù)天即好。
2、在《閩東本草》中記錄著在風熱耳痛時,采摘新鮮的薄荷搗汁滴入耳中即可。
3、 在風寒感冒初起時,用新鮮薄荷及已搗爛的生姜放到生滾的粳米粥攪伴均勻食用有良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