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詩意人生王陽明

文/張山梁

集文治武功于一身的王陽明,是開創(chuàng)明代學(xué)術(shù)新風(fēng)氣的一代大儒,也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現(xiàn)存詩歌多達642首,在當(dāng)時詩壇獨樹一幟。只因其事功卓著不朽、心學(xué)精詣力造,才使得不以詩著名。一代文學(xué)宗師紀昀評價其“詩亦秀逸有致,不獨事功可稱,其文章自足傳世也”;清人黃中稱贊其詩“如梧鳳之音”,可“異香滿室”。就連對心學(xué)很反感的程朱派學(xué)者李光地也不得不另眼相看,贊嘆其詩“信手寫來,便有唐人風(fēng)韻”。可見,王陽明秀逸有致、唐人風(fēng)韻的“詩”,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價值和文學(xué)造詣,完整再現(xiàn)了其萬死千難的人生歷程、震爍古今的深邃思想和氣象萬千的內(nèi)心修為。王陽明的“詩”,也是其生命成長中的“詩”,伴隨著生命的成長過程而不斷升華。從中,我們可以從另一個視域去窺探、了解、認知王陽明,看到了一位富有詩意人生的王陽明。

王陽明(資料圖 圖源網(wǎng)絡(luò))

王陽明出身官宦地主家庭,家學(xué)淵源深厚,是山東瑯琊王氏大家族的后裔,天資聰敏,而且自幼耳濡目染,深得其祖父、父親的文化熏陶,年紀輕輕就表現(xiàn)出過人的詩歌才華。

王陽明11歲時,隨祖父王天敘進京,途徑鎮(zhèn)江金山寺時,在接受當(dāng)?shù)厥孔友缯埖南g,率先賦詩“金山一點大如拳,打破維揚水底天,醉倚妙高臺上月,玉簫吹徹洞龍眠?!贝嗽姙槠溟_聲之作,即景興詩,律對工整,而且顯露出不凡的氣質(zhì),高遠的眼界。隨即又應(yīng)眾客所出《蔽月山房》之題,作詩:“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還見山小月更闊?!迸c眾不同的洞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令眾客無不驚異。后來,同為余姚人的萬歷年間國子博士施邦曜評價這兩首詩為“氣概不凡若此,先生真天授載”。

15歲時,面對外族侵擾、部落紛爭不斷的現(xiàn)實,王陽明溺于任俠,遠離京城,獨自一人出游居庸三關(guān),經(jīng)略四方之志。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里,王陽明登長城、思謀略,歸途中還擊潰2名韃靼人,體驗了別樣的人生經(jīng)歷,增添了幾分俠客情懷。在返京途中,夢謁伏波將軍廟,賦詩“卷甲歸來馬伏波,早年兵法鬢毛皤。云埋銅柱雷轟折,六字題文尚不磨”。詩中,表達了對東漢將領(lǐng)馬援的景仰,也流露了報效國家、馳騁疆場的立功志向和尚武精神。

21歲的王陽明參加浙江鄉(xiāng)試,考中舉人。之后,便趕赴京城準備參加次年春季的全國會試。不幸的是,王陽明落榜。面對落榜,意味著無法進入仕途,也就不能實現(xiàn)建功立業(yè)的夢想,他內(nèi)心多少感到幾分落寞,便回到家鄉(xiāng)余姚。與方伯魏瀚等人一起,在龍泉山寺組成一個詩社。考場上失意的王陽明,置身在林木蔥籠的幽靜環(huán)境中,調(diào)節(jié)心態(tài),溺于辭章,寄情于山水之間,倒也逍遙自在。正如后來在京師所作《憶龍泉山》詩中表達的“我愛龍泉寺,寺僧頗疏野。盡日坐井欄,有時臥松下。一夕別山云,三年走車馬。愧殺巖下泉,朝夕自清瀉?!痹谶@里,王陽明度過了一段愜意悠閑的時光。然而,期待有一天能大展宏圖的念頭依然在王陽明心中揮之不去,以詩詠志,寫就《次韻畢方伯寫懷之作》:“孔顏心跡皋夔業(yè),落落乾坤無古今。公自平王懷真氣,誰能晚節(jié)負初心?獵情老去驚猶在,此樂年來不費尋。矮屋低頭真局促,且從峰頂一高吟。”

24歲的王明陽帶著“學(xué)詩須學(xué)古,脫俗去陳言。譬若千丈木,勿為藤蔓纏。又如昆侖派,一泄成大川。人言古今異,此語皆虛傳。吾茍得其意,今古何異焉?子才良可進,望汝成圣賢。學(xué)文乃余事,聊云子所偏”(《贈陳宗魯》)的心境,離開了龍泉山詩社,離開了老家余姚,回到京城,準備來年再次參加會試。迎接王陽明的是又一次落第。連遭兩次挫敗的王陽明,并沒有灰心喪氣,還安慰同為落第者:“世以不得第為恥,吾以不得第動心為恥?!鼻≡谶@時,大明王朝北面邊疆戰(zhàn)事趨緊,王陽明念武舉之設(shè),溺于騎射,留心武事,精究兵家之書,經(jīng)?!熬酃肆嘘噭轂閼颉?。直到28歲,王陽明第三次參加會試,皇天不負有心人,終于高中二甲第七名,觀政工部。

王陽明31歲時,告病回到余姚老家休養(yǎng),并在家鄉(xiāng)的陽明洞中筑室讀書,漸悟仙、釋二氏之非,開始一心一意專注于圣賢之學(xué):道學(xué)。此時的王陽明,已有道學(xué)家的人生境界與心性修養(yǎng),認為只要與天理合一,就可消除個人私欲,達到“光風(fēng)霽月”的至樂境界。他的《尋春》詩曰:“十里湖光放小舟,漫尋春事及西疇。江鷗意到忽飛去,野老情深只自留。白暮草香含雨氣,九峰晴色散溪流。吾儕是處皆行樂,何必蘭亭說舊游?!蹦欠N“樂在哪里,樂在心;有此心,便有樂”的玲瓏透徹、脫俗超塵心情無不跳躍于空靈優(yōu)美的詩章之中。而那首《山中立秋日偶書》:“風(fēng)吹蟬聲亂,林臥驚新秋。山池靜澄碧,暑氣亦已收。青峰出白云,突兀成瓊樓。袒裼坐溪石,對之心悠悠。倏忽無定態(tài),變化不可求。浩然發(fā)長嘯,忽起雙白鷗?!眲t展示了王陽明灑脫澄明的情懷。誠然,此時的王陽明也有過未能脫盡渣滓、脫凡入圣的惶惑。他在《化城寺》詩二中所表達的“云里軒窗半上鉤,望中千里見江流。高林日出三更曉,幽谷風(fēng)多六月秋。仙骨自憐何日化,塵緣翻覺此生浮。夜深忽起蓬萊興,飛上青天十二樓。”充滿了對“天人一體”的圣賢氣象的無限向往,并孜孜以求。

33歲的王陽明,受命主持山東鄉(xiāng)試。期間,游覽泰山,寫下6首有關(guān)泰山的詩章,抒發(fā)了對山水自然的熱愛、仙釋之道的向往之情,寄托了追求成為圣賢的迫切心情。在夕陽西下時分,看到海天一色,丹霞飄飛的泰山,王陽明油然而生“肋生雙翼,羽化登仙”的別樣情懷,寫下了“曉登泰山道,行行入煙霏。陽光散巖壑,秋容淡相輝。云梯掛青壁,仰見蛛絲微。長風(fēng)吹海色,飄遙送天衣。峰頂動笙樂,青童兩相依。振衣將往從,凌云忽高飛。揮手若相待,丹霞閃余暉。凡軀無健羽,悵望未能歸?!保ā兜翘┥轿迨住菲湟唬?。王陽明在《泰山高次王內(nèi)翰司獻韻》的詩中“嗟予瞻眺門墻外,何能仿佛窺室堂?也來攀附攝遺跡,三千之下,不知亦許再拜占末行?!睂⑺麩o限渴望登堂入室進入孔圣之門但又找不到門徑的困惑表達得一覽無余。之后,王陽明返回京師,擔(dān)任兵部主事。在京期間,正式收徒講學(xué),并結(jié)識湛若水先生,相互問學(xué)交往,昌明圣學(xué)。此時的王陽明,開始將追求成圣的舉措從精神的漫游向心學(xué)的專一歸攏,正如《贈伯陽》詩中所說:“大道即人心,萬古未嘗改。長生在求仁,金丹非外待??娨尤辏诮裎沂蓟??!奔绒D(zhuǎn)道教長生之術(shù)為儒家之求仁,又收歸大道于內(nèi)心,完成心學(xué)的第一步構(gòu)造。但卻還未樹立獨立的品格,這從他于次年所寫的答甘泉的詩中“靜虛非虛寂,中有未發(fā)中。中有亦何有?無之即成空。無欲見真體,忘助皆非功。至哉玄化機,非子孰與窮!”可以清晰看出來??梢哉f,陽明心學(xué)在他34歲時已基本完成所有的理論準備,達到呼之欲出的地步。

王陽明墨跡(資料圖 圖源網(wǎng)絡(luò))

正德元年,武宗初政,奄瑾竊柄。戴銑等以諫忤旨,逮擊詔獄。35歲的王陽明抗疏救之,下詔獄,廷杖四十,既絕復(fù)蘇,投入大牢。在獄中,奄奄一息的王陽明并沒有意氣消沉、萬念俱灰,而是順知天命、以苦作樂,矢志不渝地堅持講學(xué)論道,堅信圣人之道,并寫下了14首。從“囚居亦何事?省愆懼安飽。瞑坐玩《義易》,洗心見微奧。乃知先天翁,畫畫有至教。包蒙戒為寇,童牿事宜早;蹇蹇匪為節(jié),虩虩未違道?!抖荨匪墨@我心,《蠱》上庸自保。俯仰天地間,觸目俱浩浩。簞瓢有余樂,此意良匪矯。幽哉《陽明》麓,可以忘吾老”(《讀易》)詩中可見,王陽明即使身陷囹圄,也堅持研讀《周易》,窮究大道,堅信圣學(xué),俯仰之間,只見天地間充滿浩然正氣。在出獄赴謫之際,他告別獄友,并賦詩《別友獄中》:“居常念朋舊,簿領(lǐng)成闊絕,嗟我二三友,胡然此簪盍!累累囹圄間,講誦未能輟。桎梏敢忘罪?至道良足悅。所恨精誠眇,尚口徒自蹶。天王本明圣,旋已但中熱。行藏未可期,明當(dāng)與君別。愿言無詭隨,努力從前哲!”告訴獄友,正是因為圣人之道,才讓他始終保持精神愉悅,即使在暗無天日的牢獄之中,依然可以談笑自如、從容鎮(zhèn)靜。出獄之后,王陽明被貶謫到貴州龍場驛站(在今貴州修文縣)當(dāng)驛丞。在即將離開京城,踏上萬里投荒之時,湛若水、崔子鐘等幾位好友前來送別,彼此心中充滿了惋惜、惆悵和無奈,以詩相對,作詩詠志,留下了諸如“洙泗流浸微,伊洛僅如線;后來三四公,瑕瑜未相掩。嗟予不量力,跛蹩期致遠。屢興還屢仆,惴息幾不免。道逢同心人,秉節(jié)倡予敢;力爭毫厘間,萬里或可勉。風(fēng)波忽相失,言之淚徒泫”(《陽明子之南也其友湛元明歌九章以贈崔子鐘和之以五詩于是陽明子作八詠以答之》其三)等詩篇,表達了別離哀怨的傷感和不能見道的焦慮。

王陽明從京城趕赴貴州,在孤苦無依的旅途中,既要克服萬里窮途的苦累,還要時刻躲避劉瑾所派刺客的躡蹤追殺。正德二年初夏,時年36歲的王陽明行至錢塘江,面對錦衣衛(wèi)刺客追殺,急中生智,留下了兩首《絕命詩》:“學(xué)道無成歲月虛,天乎至此欲何如。生曾許國蹔無補,死不忘親恨不余。自信孤忠懸日月,豈論遺骨葬江魚。百年臣子悲何極,日夜潮聲泣子胥”、“敢將世道一身擔(dān),顯被生刑萬死甘。滿腹文章寧有用,百年臣子獨無蹔。涓流裨海今真見,片雪填溝舊齒淡。昔代衣冠誰上品,狀元門第好奇男?!辈⒅靡鹿谟诎秱?cè),托言投江,爬上商船出海,金蟬脫殼,才躲過一劫。無奈,禍不單行,商船在海上遇到風(fēng)暴,飄搖不定,生命危在旦夕。此時此刻的王陽明卻鎮(zhèn)靜自若,處變不驚,豪情勃發(fā),直抒“險夷原不滯胸中,何異浮云過太空。夜靜海濤三萬里,月明飛錫下天風(fēng)”(《泛海》)的心意,真實記錄了他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泛海悟道的切身感受,表達了不執(zhí)著于世間名利的淡然心態(tài)。之后,取道武夷山折返錢塘,再經(jīng)廣信、長沙、沅州(今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縣)而赴龍場。

在赴謫險途中,王陽明還以一個遷客的獨到眼光留下了“晚堂疏雨暗柴門,忽入殘荷瀉石盆。萬里滄江生白發(fā),幾人燈火坐黃昏。客途最覺秋先到,荒徑唯余菊尚存。卻憶故園耕釣處,短蓑長笛下江村”(《因雨和杜韻》)等55首富有情韻的詩,描寫赴謫途中的風(fēng)物人情。一路上,王陽明既有“天際浮云生白發(fā),林間孤月坐黃昏”(《夜宿宣風(fēng)館》)式的審美愉悅,還拜謁了濂溪祠,表達了向往“碧水蒼山俱過化,光風(fēng)霽月自傳神”(《萍鄉(xiāng)道中謁濂溪祠》)的心靈境界;更多的是遇到“危棧斷我前,猛虎尾我后,倒崖落我左,絕壑臨我右。我足復(fù)荊榛,雨雪更紛驟,邈然思古人,無悶聊自有。無悶雖足珍,警惕忘爾守。君觀真宰意,匪薄亦良厚”(《雜詩》其一)的艱險苦難。經(jīng)過長達一年多的長途跋涉,已是37歲的王陽明于正德三年春,終于抵達貴州龍場驛站任職。

龍場在貴州西北的萬山叢棘之中,蛇虺魍魎,蠱毒瘴癘,外加語言不通,交通不便,生存環(huán)境極其惡劣。初到龍場,沒有居所,王陽明就搭個簡易茅草棚居住,并為之賦詩“草庵不及肩,旅倦體方適。開棘自成籬,土階漫無級。迎風(fēng)亦蕭疏,漏雨易補緝。靈瀨響朝湍,深林凝暮色。群僚環(huán)聚訊,語龐意頗質(zhì)。鹿豕且同游,茲類猶人屬。污樽映瓦豆,盡醉不知夕。緬懷黃唐化,略稱茅茨跡?!保ā冻踔笼垐鰺o所止結(jié)草庵居之》)后來,在龍場東北的“龍崗山”上發(fā)現(xiàn)一個山洞,略加收拾,“營飲就巖竇,放榻依石壘。穹窒旋薰塞,夷坎仍灑掃”,就搬到山洞居住,把安身居住的山洞改名為“陽明小洞天”,以恬淡平靜的心態(tài)過起“穴居生活”,也為之賦詩《始得東洞遂改為陽明小洞天三首》。期間,王陽明日夜端居澄默,玩索歷代儒家之道,參悟古今之理、世道人心,感覺功名利祿之念可消,苦厄疾難無可奈何,唯有生死一念始終擺脫不了。靜坐久之,胸中灑灑,一天深夜,因念“圣人處此,更有何道?”忽然大悟“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誤也?!苯K于明白“圣人之道全在自己的心性之中,無須向外求理,天理就在心中”,解決了長期困于“朱子所主張的窮盡事物之理才能入圣”的疑惑,找到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園,悟出“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思想精髓,為建構(gòu)王學(xué)體系奠定堅實基礎(chǔ)。這就是中華思想史和文化史上著名的“龍場悟道”。

經(jīng)過大徹大悟的王陽明,發(fā)現(xiàn)天下萬物和人生在世是如此這般的美妙,心態(tài)一下明亮起來??墒?,現(xiàn)實生活是殘酷的。因水土不服,與其同來的隨從相繼病倒,王陽明不但要親自劈柴、打水、做飯,照顧他們,還要開荒種田,解決糧食自給:“謫居履在陳,從者有溫見。山荒聊可田,錢镈還易辦。夷俗多火耕,仿習(xí)亦頗便。及茲春未深,數(shù)畝猶足佃。豈徒實口腹,且以理荒宴。遺穗及烏雀,貧寡發(fā)余羨。出耒在明晨,山寒易霜霰?!保ā吨喚蛹Z絕請學(xué)于農(nóng)將田南山詠言寄懷》)

居住在龍崗山“陽明小洞天”的王陽明,面對苗獠無知,因俗化導(dǎo),與當(dāng)?shù)赝寥讼嗵幦谇?,遠近的年輕人紛紛趕來向他問學(xué)。當(dāng)?shù)赝寥送樗ň映睗?,幫其伐木筑房,不月而成。王陽明名其居“何陋軒”,名其亭“君子亭”,名其堂“龍岡書院”,還賦詩《龍岡新構(gòu)》,以慶新居:“謫居聊假息,荒穢也須治。鑿山獻薙林條,小構(gòu)自成趣。開窗入遠峰,架扉出深樹。墟寨俯逶迤,竹木互蒙翳。畦蔬稍溉鋤,花藥頗雜蒔。宴適豈專予,來者得同憩。輪奐非致美,毋令易傾敝”、“營茅乘田隙,洽旬始茍完。初心待風(fēng)雨,落成還美觀。鋤荒既開徑,拓樊亦理園。低檐避松偃,疏土行竹根。勿剪墻下棘,束列因可藩。莫擷林間蘿,蒙籠覆云軒。素缺農(nóng)圃學(xué),因茲得深論。毋為輕稼穡,吾道固斯存?!北磉_了他逆境奮爭的人生觀,從中可以看出王陽明已漸擺脫被貶之初的憂郁苦悶,在悟道的過程中不斷得到改變、升華。之后,王陽明開始在講學(xué),并應(yīng)貴州提學(xué)副使席書之邀,來到貴州書院講學(xué)近一年,傳播“知行合一”學(xué)說?!睹魇贰氛J為,他的這一講學(xué)達到了“貴州士始知學(xué)”的境界。

正德四年底,38歲的王陽明終于守得云開見明月,接到吏部的文書,調(diào)任江西廬陵縣任知縣,結(jié)束貶謫生涯。在西辭龍場東歸的途中,恰逢除夕之夜,王陽明感慨萬千,寫下了“扁舟除夕尚窮途。荊楚還憐俗未殊。處處送神懸楮馬,家家迎歲換桃符。江醪信薄聊相慰,世路多歧謾自吁。白發(fā)頻年傷遠別,彩衣何日是庭趨?遠客天涯又歲除,孤航隨處亦吾廬。也知世上風(fēng)波滿,還戀山中木石居。事業(yè)無心從齒發(fā),親交多難絕音書,江湖未就新春計,夜半樵歌忽起予”(《舟中除夕二首》),展示他淡定從容的心態(tài),不再為一時的得失榮辱而心潮跌宕。

此后,王陽明沿沅水乘船東下,經(jīng)溆浦、辰溪,直達沅陵。在沅陵龍興寺寫下了《辰州虎溪龍興寺聞楊名父將到留韻壁間》:“杖藜一過虎溪頭,何處僧房是惠休?云起峰頭沉閣影,林疏地底見江流。煙花日暖猶含雨,鷗鷺春閑欲滿洲。好景同來不同賞,詩篇還為故人留”。離開沅陵之后,王陽明來到武陵(今常德),住潮音閣,寫了《武陵潮音閣懷元明》、《閣中坐雨》、《霽夜》、《僧齋》等詩章。之后,王陽明乘船經(jīng)洞庭湖,再溯湘江南下,從淥口沿淥水東行,“淥水西頭泗洲寺,經(jīng)過轉(zhuǎn)眼又三年”(《泗洲寺》)。隨后,經(jīng)醴陵進入江西萍鄉(xiāng)。正德五年三月,39歲的王陽明抵達江西廬陵就職。

龍?zhí)兑棺鴪D(資料圖 圖源網(wǎng)絡(luò))

兩年后,41歲的王陽明升任太仆寺少卿,順道回家探親,留下了歸越詩5首,表達了對故鄉(xiāng)山水的摯愛之情,感嘆“逝者諒如斯,哀此歲月殘”(《四明觀白水二首》),警示自己要珍惜時光,直面現(xiàn)實,修身養(yǎng)性,審時度勢。同時也流露出“野性從來山水癖,直躬更覺世途難。卜居斷擬如周叔,高臥無勞比謝安”(《四明觀白水二首》)的歸隱故鄉(xiāng)養(yǎng)性之意。隨后赴任至滁州。期間,與他的弟子一起暢游在山水之間,問學(xué)論道,并以道學(xué)心態(tài)寫就了精深淵穆的哲理詩和秀雅有致的山水詩。以“鳴鳥游絲俱自得,閑云流水亦何心?從前卻恨牽文句,展轉(zhuǎn)支離嘆陸沉”(《山中示諸生五首》),表明心中的天理不待外求,得之自然,暗示自己的心學(xué)主張。用“何事憧憧南北行?望云依闕兩關(guān)情。風(fēng)塵暫息滁陽駕,鷗鷺還尋鑒水盟。悟后《六經(jīng)》無一字,靜余孤月湛虛明。從知歸路多相憶,伐木山山春鳥鳴”(《山中示諸生五首》)點化朋友,批評友人心神不定,既想當(dāng)官又想隱居,沒有找到人生的方向。

正德九年四月,時年43歲的王陽明升南京鴻臚寺卿,滁陽眾多好友相送至烏衣,久久不愿離別,留居江浦,等候陽明渡江。王陽明以詩“滁之水,入江流,江潮日復(fù)來滁州。相思若潮水,來往何時休?空相思,亦何益?欲慰相思情,不如崇令德。掘地見泉水,隨處無弗得。何必驅(qū)馳為?千里遠相即。君不見堯羹與舜墻?又不見孔與對面不相識?逆旅主人多殷勤,出門轉(zhuǎn)盼成路人?!保ā冻杽e諸友》)催促好友回去。

正德十一年,時閩粵贛湘四省邊界的綿延山區(qū),眾多寇賊匪患猖狂,攻城略地,且互為犄角,成為朝廷的心腹大患。王陽明被兵部尚書推薦升任為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巡撫南、贛、汀、漳。第二年正月,46歲的王陽明趕到贛州上任,踏上了“立事功”的生涯,去實現(xiàn)儒者“內(nèi)圣外王,本末兼該”的人生理想。

初到贛州不久,因閩粵交界的漳州南部山區(qū)剿寇戰(zhàn)事緊張,王陽明便親自趕赴福建督戰(zhàn),經(jīng)過兩個多月的征剿,肅清山民暴亂,班師回贛。在征途中,賦詩:“將略平生非所長,也提戎馬入汀漳。數(shù)峰斜日旌旗遠,一道春風(fēng)鼓角揚。莫倚貳師能出塞,極知充國善平羌。瘡痍到處曾無補,翻憶鐘山舊草堂”(《丁丑二月征漳寇進兵長汀道中有感》),表達了王陽明內(nèi)心的矛盾與糾結(jié),渴望止兵息戈、救濟蒼生的仁民愛物之情;在回軍路上,詩曰:“山城經(jīng)月駐旌戈,亦復(fù)幽尋到薜蘿。南國已忻回甲馬,東田初喜出農(nóng)蓑。溪云曉度千峰雨,江漲新生兩岸波。暮倚七星瞻北極,絕憐蒼翠晚來多”。王陽明那份悠閑自得的心情,在詩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五月,回到贛州,寫下“積雨雩都道,山途喜乍晴。溪流遲渡馬,岡樹隱前旌。野屋多移灶,窮苗尚阻兵,迎趨勤父老,無補愧巡行”(《還贛》)一詩,借喻雨過天晴,表達此次漳南戰(zhàn)役凱旋而歸,不負巡撫之責(zé)的喜悅之情。

漳南戰(zhàn)役結(jié)束之后,王陽明由轉(zhuǎn)戰(zhàn)橫水桶岡,征剿浰頭三寨,終于肅清盤踞在閩粵贛湘四省邊界的數(shù)十年的匪患,抒朝廷之南憂。然而,王陽明依然感覺危機四伏,擔(dān)心一旦匪患再起,又生戰(zhàn)端,遭殃還是百姓,心中不安久久揮之不去。桶岡戰(zhàn)事結(jié)束后,王陽明在桶岡茶寮山巨石上留下的兩首草書詩文“處處山田盡人畬,可憐黎庶半無家。興師正為民痍甚,陟險寧辭鳥道斜。勝勢真如瓴水建,先聲不礙嶺云遮。窮巢容有遭驅(qū)脅,尚恐兵鋒或濫加?!?、“戡亂興師既有名,揮戈真已見風(fēng)行。豈云薄劣能驅(qū)策,實仗皇威自震驚。爛額尚慚為上客,徙薪尤覺費經(jīng)營。主恩未報身多病,旋凱須還隴上耕?!保ā锻皩托咸仨嵍住罚瑩?dān)憂“處處山田到了耕作的時候,而多半的黎民百姓卻無家可歸”的情景再現(xiàn)。所以,每當(dāng)戰(zhàn)事結(jié)束,他更多的是關(guān)注社會的長治久安,百姓的安居樂業(yè),盡力于戰(zhàn)后民眾生產(chǎn)的恢復(fù)和社會秩序的重建。平定浰頭暴亂后,他在《回軍九連山道中短述》“百里妖氛一戰(zhàn)清,萬峰雷雨洗回兵。未能千羽苗頑格,深愧壺漿父老迎。莫倚謀攻為上策,還須內(nèi)治是先聲。功微不愿封侯賞,但乞蠲輸絕橫征”,期望朝廷不要單純依靠軍事彈壓,而要通過加強基層政權(quán)建設(shè),興辦學(xué)社,倡導(dǎo)良知,教化民眾,還要薄征稅賦,方可絕民變。

王陽明巡撫南贛汀漳兩年多,征戰(zhàn)漳南、平定橫水桶岡、智取三浰,屢建奇功,先后奏請朝廷添設(shè)了福建省平和縣、江西省崇義縣、廣東省和平縣,惠政施而萬民蘇,將“政教不及,民眾罔知法度”的窮鄉(xiāng)僻壤,變成“百年之盜可散,數(shù)邑之民可安”的美好家園,解蒼生之倒懸。

正德十四六月,48歲的王陽明奉命到福建勘處叛軍。行至江西豐城,驚聞寧王朱宸濠謀反,馬上折返吉安召集兵馬,征繳叛軍,僅用47天就攻破南昌,激戰(zhàn)鄱陽,生擒寧王,平定叛亂。然而,令王陽明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荒唐的正德皇帝竟然自封“威武大將軍”,親率兵馬“奉天征討”,并令王陽明放回寧王,好讓自己剿殺。王陽明深知軍國大事,不可兒戲,只好忤逆旨意,準備趕緊押送寧王北上進京,以阻止皇帝御駕親征。

在“戰(zhàn)功成未足奇,親征消息尚堪危。邊烽西北方傳警,民力東南已盡疲。萬里秋風(fēng)嘶甲馬,千山斜日度旌旗。小臣何爾驅(qū)馳急?欲請回鑾罷六師。”、“千里風(fēng)塵一劍當(dāng),萬山秋色送歸航。堂垂雙白虛頻疏,門已三過有底忙。羽檄西來秋黯黯,關(guān)河北望夜蒼蒼。自嗟力盡螳螂臂,此日回天在廟堂”(《書草萍驛二首》)詩中,王陽明委婉規(guī)勸皇帝要關(guān)注西北邊陲安危、沿途百姓生計,不要親征,表達了心系蒼生、憂國憂民之情??上В禄实垡廊晃倚形宜?,最后將寧王押回江西,滿足皇帝的“征討之癮”。此時此刻的王陽明無可奈何,就地稱病退居杭州西湖,只好以“一絲無補圣明朝,兩鬢徒看長二毛。自識淮陰非國士,由來康節(jié)是人豪。時方多難容安枕?事已無能欲善刀。越水東頭尋舊隱,白云茅屋數(shù)峰高”(《歸興》)、“百戰(zhàn)深秋始罷兵,六師冬盡尚南征。誠微未足回天意,性僻還多拂世情。煙水滄江從鶴好,風(fēng)云溟海任龍爭。他年若訪陶元亮,五柳新居在赤城”(《即事漫述四首》其二)等詩句來抒發(fā)對時局的憤懣、己遇的無奈、退隱的向往等內(nèi)心煩憂,也表明了安之若素、聽天由命、希求歸鄉(xiāng)的曠達人生態(tài)度。平亂宸濠,王陽明讓功給皇帝,最后依然遭受不公待遇,一首《又重游開先寺題壁》:“中丞不解了公事,到處看山復(fù)尋寺。尚為妻孥守俸錢,到今未得休官去。三月開先兩度來,寺僧倦客門未開。山靈似嫌俗士駕,溪風(fēng)攔路吹人回。君不見富貴中人如中酒,折腰解醒須五斗。未妨適意山水間,浮名于我跡何有!龍?zhí)兑棺翁幓ㄏ闳胍骨??石林茅屋隔溪聲。幽人月出每孤往,棲鳥山空時一鳴。草露不辭芒履濕,松風(fēng)偏與葛衣輕;臨流欲寫猗蘭意,江北江南無限情”。充滿了宦海浮沉、人生坎坷的無限感慨,表達了王陽明如此那般孤獨、郁愁、沉重的心情。

正德十六年初,50歲的王陽明開始在江西南昌揭示“致良知”學(xué)說,并稱“此良知二字,實千古圣圣相傳一點滴骨血也”,完成了“心學(xué)”體系的建構(gòu)。

嘉靖元年二月,王陽明父親王華去世。他便以此在家守孝三年,遠離官場。期間,王陽明致力于傳道講學(xué),傳播心學(xué),留下了《示諸生三首》、《答人問良知二首》、《答人問道》、《別諸生》等不少有關(guān)“良知”的詩文,以韻語的形式解說心學(xué)哲理,讓人們更容易記住,便于咀嚼回味。如“個個人心有仲尼,自將聞見苦遮迷。而今指與真頭面,只是良知更莫疑。問君何事日憧憧?煩惱場中錯用功。莫道圣門無口訣,良知兩字是參同。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卻笑從前顛倒見,枝枝葉葉外頭尋。無聲無臭獨知時,此是乾坤萬有基。拋卻自家無盡藏,沿門持缽效貧兒”(《詠良知四首示諸生》),教誨學(xué)子門人,孔子之道就在每個人自己的心中,不必外求,只要致其良知,便得心之本體,如果拋棄自家良知,而向外求理以企見道,無異于“家藏?zé)o盡卻沿街乞討”的顛倒錯亂之舉,闡述只有良知才是人們的至樂之鄉(xiāng),才能使人們從世俗的悲歡之中解脫出來,真正成為超越的圣人。

嘉靖三年,受郡守南大吉之邀,時年53歲的王陽明到稽山書院講學(xué)。許多文人志士紛紛慕名而來,聆聽教誨,接受心學(xué)熏陶。隨著學(xué)子門生越來越多,王陽明的學(xué)說也隨之傳播廣遠??吹教依顫M天下,王陽明心中的喜悅之情油然而生。在這一年的中秋,王陽明設(shè)宴于天泉橋碧霞池上,和眾多學(xué)子門生一起,載歌載舞,共度佳節(jié),酒酣之際,興奮異常,乘興賦詩兩首“萬里中秋月正晴,四山云靄忽然生。須臾濁霧隨風(fēng)散,依舊青天此月明??闲帕贾幻?,從他外物豈能攖!老夫今夜狂歌發(fā),化作鈞天滿太清?!?、“處處中秋此月明,不知何處亦群英?須憐絕學(xué)經(jīng)千載,莫負男兒過一生!影響尚疑朱仲晦,支離羞作鄭康成。鏗然舍瑟春風(fēng)里,點也雖狂得我情”(《月夜二首)),深感“聚天下英才而教之”的快樂。

嘉靖六年五月,56歲的王陽明被任為都察院左都御史,并總督兩廣及江西、湖廣軍務(wù),前往廣西征討思恩、田州之亂。一紙任命,打斷了他安閑愜意的講學(xué)生活。九月初八,王陽明帶著對未滿周歲兒子的無限不舍和牽掛,再次披上戎裝,踏上前往廣西的征途。在征途中,王陽明還時時不忘傳經(jīng)授道,留下了《西安雨中諸生出候因寄德洪汝中并示書院諸生》、《德洪汝中方卜筑書院盛稱天真之奇并寄及之》等詩篇。到廣西后,王陽明很快就妥善解決思恩、田州事件。然而,就在這時,廣西的斷藤峽、八寨又發(fā)生民眾暴亂事件。57歲的王陽明僅有一個多月的時間,就破斷藤峽、平八寨,還以此賦詩記錄:“繞看干羽格苗夷,忽見風(fēng)雷起戰(zhàn)旗。六月徂征非得已,一方流毒已多時。遷賓玉石分須早,聊慶云霓怨莫遲。嗟爾有司懲既往,好將恩信撫遺黎?!保ā镀茢嗵賺{》)、“見說韓公破此蠻,豼貅十萬騎連山;而今止用三千卒,遂爾收功一月間。豈是人謀能妙算?偶逢天助及師還。窮搜極討非長計,須有恩威化梗頑。”(《平八寨》)

身體虛弱多病的王陽明,經(jīng)過這次戰(zhàn)爭的勞心勞累,加上水土不服,氣候不適。嘉靖七年十月,時已57歲的王陽明病情開始惡化,便上疏請告。未等到朝廷的批復(fù),預(yù)感生命不多的王陽明就匆匆抱病啟程,離開南寧,踏上歸鄉(xiāng)回家之路。經(jīng)過廣州增城時,王陽明順道拜訪摯友湛若水。可惜,湛若水不在家,隨即告辭,并留下了生平最后的兩首詩:“我聞甘泉居,近連菊坡麓。十年勞夢思,今來快心目。徘徊欲移家,山南尚堪屋。渴飲甘泉泉,饑餐菊坡菊。行看羅浮去,此心聊復(fù)足?!保?lt;題甘泉居>>)“我祖死國事,肇禋在增城?;撵粜倚聫?fù),適來奉初蒸。亦有兄弟好,念言思一尋。蒼蒼兼葭色,宛隔環(huán)瀛深。入門散圖史,想見抱膝吟。賢郎敬父執(zhí),童仆意相親。病軀不遑宿,留詩慰殷勤。落落千百載,人生幾知音?道通著形跡,期無負初心!”(《書泉翁壁》)詩中,王陽明感慨人生得一知音之難,表達了對摯友的深深敬意。就在生命的盡頭,他依然不忘用生命踐行的“良知”,不悔當(dāng)初追求“成圣之道”的初心。

十一月二十五日,王陽明越梅嶺,至江西南安府(今江西省大余縣)。二十八日,乘船順章江而下,行至南安府青龍鋪(今大余縣青龍鎮(zhèn)赤江村)江面時,便停泊歇息。次日早上,王陽明病情危重,召見門生南安推官周積。周積便入內(nèi)服侍,過了一會兒,王陽明睜開眼睛對周積說:“吾去矣!”周積泣問有“何遺言?”王陽明臉上露出笑容,回光返照,瞬間留下一句“此心光明,亦復(fù)何言?”之后逝去。此時為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529年1月9日)辰時,享年57歲。

從王陽明的詩中,我們既可以感知他的理想抱負,追尋他的心路歷程,體悟他的經(jīng)道心學(xué);還可以看到他對社會底層民眾的同情與憂心,對社稷國家的負責(zé)與忠心,對門生友人的情誼與關(guān)愛;更可以感受他光明俊偉的人格,坦蕩磊落的胸懷,追求真理的情操和心系天下的情懷。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朱虹 林泉:王陽明在南贛
李定 | 良知即是「易」——陽明心學(xué)與中國文化之根
論王陽明詩歌的心學(xué)意蘊
王陽明的道和鬼谷子的術(shù)
艮卦:高山仰止
國館丨四句話讀懂王陽明心學(xué)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