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一個國王要選妃子,經(jīng)過了層層篩選之后,只剩下三個人,威嚴的國王對最終的三個人說:“我只能選你們中的其中一個,出一道題,誰答的好,那么誰就是我的愛妃。”
題目是:給每人一枚金幣,誰能買到的東西把小木屋裝的東西最多,那么就誰就是國王的愛妃。
結果:第一個人買了棉花,小木屋被裝得滿滿的;第二個人買了小麥,也把小木屋裝滿了;第三個人買了一根蠟燭,讓光照滿了小木屋。
如果你是國王,你會選哪個?其實無論你選哪個都對,因為國王選了那個胸最大的。很難理解嗎?那為什么要出題考這三個美女呢?
這就像是領導選拔人才一個道理,憑借的你以為是能力,或者是努力,甚至是學歷,其實都不是,完全是憑借領導的喜好。所謂的流程,如同國王選擇是一樣。接下來,我們從國王選愛妃的角度來看。
國王選愛妃,就像是領導選拔人才一樣,肯定都是從好中選好,尤其是在現(xiàn)代職場,從來不缺人才,只要領導愿意投入更大的成本,人才從來都不是問題。
不可否認,人才是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有些人覺得自己是個人才,其實在領導眼中只是眾多人才之一,為什么你是那個被選中的人?
可能你某方面比別人強,但是其他人有些地方也超越你。既然領導選拔人才,肯定是在好中選好,但這個好的標準掌握在領導手中。
國王選愛妃要經(jīng)過層層篩選,而領導選拔人才,也有一套組織標準。很多人在層層篩選的環(huán)節(jié)就落榜了,比如,學歷、業(yè)績、年齡……這些是組織需要的。
職場上一句話十分深刻:因為領導信任才做出成績,而不是因為做出成績才獲得領導的信任。
這就像國王選愛妃,看似是出了一道題,考驗三位被選擇者的智商,實際上如果胸大的那位,買的是棉花,那么國王會說她關心民眾,暖心暖身之舉;
如果胸大的那位,買的是小麥,那必然另一層意思就民以食為天,關心疾苦的百姓;
如果胸大的那位,買的是蠟燭,那就是用智慧光照百姓。
看,無論怎么說,都有道理,就如同領導選拔人才一樣,喜好起到了極大的作用。人們都說職場上要藏其鋒芒,但如果領導喜歡,那些不懂藏其鋒芒的人,那就變成有個性,有沖勁;
如果領導喜歡內斂的人,那內斂的人就變成了沉穩(wěn),有個性就成為了缺點。
所以說,領導選拔人才的標準,怎么說都有道理,關鍵在于是否符合領導的心意。人有親疏遠近,也有喜好的不同,在滿足組織需要后,個人的喜好就成為了關鍵的因素。
再拿國王選愛妃來講,國王能說,要選擇一個胸大的作為愛妃嗎?不能,百姓不同意,大臣不同意,皇家的威嚴也不允許。
所以,國王出了一道題,讓三位被選擇來完成,完成的好壞不重要,關鍵在于這個理由可以擺在桌面上來講。
就像職場人,完成某項工作一樣,領導交代了在盡心盡力地完成,其實這只是一件可以擺桌面上理由,看似是考驗,實則只是一個能說服更多人的理由。
就像單位里的競聘一樣,看似是公開、公平、公正,實則只是領導為了調整人的一種手段,確實會殺出一些黑馬,但絕對不會脫離領導掌控,領導看重的人,自然會通過競聘這種形式上位,而那些所謂的“黑馬”,或許只是你并不知道隱藏表面之下的事情。
事實上,任何事情都是如此,看到的永遠是讓你看到的,聽到是也是讓你聽到的。就像錢鐘書先生說的:天下就沒有偶然,那不過是化了妝、戴了面具的必然。
繼續(xù)拿國王選妃這件事來講,國王之所出題考三位備選者的智慧,本身也是價值觀的傳遞,讓百姓拿用自己的智慧贏得位置。
同理,職場上,領導用來選拔人才的考核本身就是一種價值觀的傳遞,為什么是這樣的題目,而不是其他題目,就像“態(tài)度決定一切”、“業(yè)績不向困難低頭”、“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類似這樣的話,從來沒有停止過。
能擺在臺面上的理由,無形中讓更多不明所以的人前赴后繼,因為能看到這樣做的人獲得了實在的好處,或者加薪,或者升遷……
如果深入去考慮,這種價值觀的傳遞,最終獲利的是誰?領導自然希望所有的人,都有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這樣領導可以省心。
選拔人才的考核,是領導價值觀的傳遞,每個領導側重點不同,所以考核的方式也必然有所差異,但真正決定任用誰,絕對不是單單是考核項目這么簡單,就像開頭講到國王選妃的笑話一樣。
行走職場,有些人總是不理解為什么自己明明比別人強,可是為什么被提拔的總是別人。事實上,就是在用單維考慮問題所致,要想成為被領導選中的人才,不僅要有自己的硬核指標,還要先獲得領導的信任,這才被選中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