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這篇文章,作者是一位休學大學生的媽媽。
這位媽媽,是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敬業(yè)的中學班主任;
這名大學生,就讀的是C9大學,但大學第二學期就休學了。
這篇文章,是媽媽在孩子休學之后,對家庭教育的深刻反思。
C9:中國9個頂尖大學的高校聯(lián)盟。
聯(lián)盟成員都是國家首批“985工程”重點建設(shè)的一流大學,包括北大、清華、復旦、上海交大、中科大、浙大、南大、哈工大、西安交大。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
——一位休學大學生媽媽的反思!
大學生媽媽
我的兒子小白,是一名大一學生,現(xiàn)在休學在家!
我的兒子小白,在小學和中學時一直勤奮、自律!
對于休學的原因,小白后來是這樣說的:
我完全沒有做好上大學的準備,就進了大學的校門。
身為小白的媽媽,我一直在反思:
小白考上了C9,為什么休學了呢?
作為媽媽,我的問題究竟在哪呢?
痛定思痛:
我的問題在于,我只短視地關(guān)注小白的成績和名校;
我忽視了對小白良好習慣培養(yǎng),尤其是運動和讀書;
我忽略了對小白優(yōu)秀性格塑造,尤其是理想和責任;
小白上大學后,電量明顯不足了,最后直接沒電了。
一、運動習慣,沒有養(yǎng)成。
孩子爸爸喜歡運動。孩子爸爸在求學時,還是學校的運動健將。我偶爾也會在家里鍛煉。小白小的時候,我們倆有時間就會帶著他在小區(qū)里或者去公園運動。
上了初中后,小白運動時間越來越少了,其中有學業(yè)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我覺得運動浪費時間,不如在家多學習、多做題。
到了初三,小白每天晚自習下課后,會主動跳繩、跑步,但這也僅僅是因為中考體育考試有要求。體育考試結(jié)束后,小白就不再運動了,全部時間都用來學習、做題。
中考,小白以優(yōu)異成績考上了省重點高中的實驗班。
上了高中以后,他基本就不運動了,偶爾打打游戲,作為放松。
高考,小白以優(yōu)異成績考上了C9大學。
因為小白沒有運動習慣,沒有運動技能,當同學們在運動場上大顯身手時,他只能在場下旁觀,后來干脆躲在宿舍里打游戲。
因為和同學的互動越來越少,小白形單影只,經(jīng)常感到孤獨,于是沉迷到游戲的世界;
因為C9大學的學習壓力極大,小白不能通過運動及時調(diào)適自己的焦躁情緒,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大打折扣,自信心也受到嚴重的打擊,小白第一學期勉強及格。
媽媽的反思:
最近,我看了錢三強、錢偉長等科學家傳記,我才意識到運動對于一個人成長、成才的重要性。
錢三強:
到我們十三四歲,每星期練籃球,對正在發(fā)育年齡的青少年的身體成長有好處;同時對集體主義精神,特別是拼搏與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起了重要作用。
作為家長,自己欠的債,早晚是要還的,而且只能自己還!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
我要以身作則,堅持運動,做好榜樣;
我要帶動孩子養(yǎng)成運動習慣,培養(yǎng)運動技能,即使學業(yè)再忙,也要利用時間運動;
我要和孩子交流運動的感受,讓他堅持運動、享受運動,塑造他堅持、拼搏、協(xié)作等優(yōu)秀的性格品質(zhì)。
二、讀書習慣,沒有培養(yǎng)。
我和孩子爸爸都不喜歡讀書,參加工作后,我們就不讀書了。
作為教師,我知道讀書的重要性,于是給孩子買了很多書,讓他讀,但也只是讓他讀。
在小學階段,小白非常喜歡看書,尤其是歷史人物的書。
他崇拜岳飛、楊家將和戚繼光等英雄人物,也崇拜包拯、海瑞這樣為民請命的大清官。
到了中學階段,小白讀書的時間就越來越少了,讀書也是只看和考試有關(guān)的書,比如關(guān)于詩詞名句、寫作素材之類的書。
上了大學,在學校和寒假里,小白根本就不看書了,更多的時間是打游戲。
媽媽的反思:
一個人沒有理想,沒有目標,就會迷失人生的方向。
小白中學時目標非常明確,就是要考上好學校,重點高中、重點大學。小白因此自律、勤奮、努力,成績也穩(wěn)定地進步著。
高中時,我有時會問他:“以后,你想做什么呢?”
他總是說:“還早呢。”
考上C9大學,小白多年的目標實現(xiàn)了,但到大學里,小白沒有了目標,迷失了方向,開始沉迷游戲。
第二學期準備期中考時,面對老師布置的各科作業(yè),他才發(fā)現(xiàn)玩游戲耽誤太多時間,已經(jīng)落下太多功課了。
這時,他想學,學不懂,導致焦慮,又躲進游戲里,對游戲更加沉迷,想放放不下,形成惡性循環(huán),最后被迫休學。
作為家長,自己欠的債,早晚是要還的,而且只能自己還!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
我要和孩子一起讀書,閱讀名人傳記等營養(yǎng)豐富書籍,讓他樹立人生榜樣;
我要和孩子交流讀書心得,幫他樹立遠大理想目標、具有社會責任感。
想對家長們說
“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著今后能夠永遠成功,
過去的輝煌,并不意味著未來可以永遠輝煌。”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作為家長,眼睛可以近視,但思想絕不能短視!
希望我的親身經(jīng)歷,能夠喚醒一些家長:
怎樣才是為孩子真正地負責?
什么才是讓孩子幸福的基礎(chǔ)?
附錄:前北大校長王恩哥院士曾對北大學子說過十句話。
第一句話:結(jié)交兩個朋友。
一個是運動場,一個是圖書館。
到運動場鍛煉身體,強健體魄;到圖書館博覽群書,
不斷地“充電”、“蓄電”、“放電”。
第二句話:培養(yǎng)兩種功夫。
一個是本分,一個是本事。
做人靠本分,做事靠本事。
第三句話:樂于吃兩樣東西。
一個是吃虧,一個是吃苦。
做人不怕吃虧,做事不怕吃苦。
第四句話:具備兩種力量。
一種是思想的力量,一種是利劍的力量。
第五句話:追求兩個一致。
一個是興趣與事業(yè)一致,一個是愛情與婚姻一致。
第六句話:插上兩個翅膀。
一個叫理想,一個叫毅力。
第七句話:構(gòu)建兩個支柱。
一個是科學,一個是人文。
第八句話:配備兩個保健醫(yī)生。
一個叫運動,一個叫樂觀。
運動使你身體健康,樂觀使你心理健康。
第九句話:記住兩個秘訣。
一個是健康的秘訣在早上,一個是成功的秘訣在晚上。
第十句話:追求兩個極致。
一個是把自身的潛力發(fā)揮到極致,
一個是把自己的壽命健康延長到極致。
以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