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歡,又名絨花樹,馬纓花、合昏、夜合、鳥絨、青棠等。夏季開花,頭狀花序,合瓣花冠,雄蕊多條,淡紅色。
合歡是一種惹人喜歡的植物,吉祥之花,古人認為此花可以消除忿怒,《神農本草經》記載“(合歡)安五臟,和心志,令人歡樂無憂。”合歡樹又有著愛情樹的美稱。
《生查子·惆悵彩云飛》
清代:納蘭性德
惆悵彩云飛,碧落知何許。
不見合歡花,空倚相思樹。
總是別時情,那待分明語。
判得最長宵,數盡厭厭雨。
看不見合歡花,只能獨自依在相思樹旁。盧氏的去世,徹底打碎了納蘭的生活,這個多情種,把盧氏病逝的責任歸到自己身上。這一首《生查子》,寫于盧氏去世之后,是天上人間的差別。
《玉堂合歡花初開鄭潛昭率同院賦詩次韻》
元代:袁桷
一樹高花冠玉堂,知時舒卷欲云翔。
馬嘶不動游纓聳,雉尾初開翠扇張。
舊渴未須餐玉屑,嘉名端合紀青裳。
云窗霧冷文書靜,留取馀清散遠香。
《古相思辭》
清代:張霔
郎是天上云,隨風東西南北游。
妾是杯中水,瀉地東西南北流。
云游去作何方雨,水流但濕庭下土。
土生相思草,恨郎歸不早。
雨濕合歡花,忘妾獨在家。
《古荊篇》(節(jié)選)
明代:袁宏道
東風香吐合歡花,落日烏啼相思樹。
王孫挾彈郢門西,少年借客章臺路。
《定情曲 其十二》
清代:屈大均
左種合歡花,右種相憐草。
人情有盡時,花草千年好。
《次張都憲并蒂蓮韻》
明代:薛瑄
綠池紅綻合歡花,秀色天然自一家。
并結翠房含雨露,獨搖香柄出煙霞。
何曾人世時常見,剩有風騷次第誇。
自是太和充宇宙,故鐘此物兆亨嘉。
《神農經》
豆令人重,榆令人瞑。
合歡蠲忿,萱草忘憂。
蠲忿:消除忿怒。
清人李漁說:“萱草解憂,合歡蠲忿,皆益人情性之物,無地不宜種之?!惨姶嘶ㄕ?,無不解慍成歡,破涕為笑,是萱草可以不樹,而合歡則不可不栽?!?/span>
《悔曾九章 其九》
清代:姚燮
泥沙何怨玉何恩,種遍將離與合昏。
露草原非蝴蝶窟,風花多是杜鵑魂。
退紅滿篋留衫色,凄碧凝壺剩唾痕。
幾見沈香無斷火,雙煙常裊博山溫。
《定風波 夕陽》
清代:陳寶琛
畫里殘山一道斜。際天衰草帶馀霞。
陵闕誰家那忍問。傳恨。故宮明滅付歸鴉。
無分南榮長炙背。何意。晚晴西閣尚留些。
還是枯葵偏耐久。廝守。知時讓與合昏花。
《洞房曲》
明代:高啟
洞房香吐合昏花,月轉勾闌啼乳鴉。
今宵有酒留君醉,不信娼家勝妾家。
《菩薩蠻·雨晴夜合玲瓏日》
唐代:溫庭筠
雨晴夜合玲瓏日,萬枝香裊紅絲拂。
閑夢憶金堂,滿庭萱草長。
繡簾垂箓簌,眉黛遠山綠。
春水渡溪橋,憑欄魂欲銷。
千枝萬朵紅絲輕拂,裊裊地蒸騰著濃郁的芳香。
《夜合花》
清代:納蘭性德
階前雙夜合,枝葉敷花榮。
疏密共晴雨,卷舒因晦明。
影隨筠箔亂,香雜水沉生。
對此能銷忿,旋移迎小楹。
階前有兩株合歡花,枝葉蔥翠繁茂花開絢爛。樹姿晴雨中疏密有致,花朵也因晝夜開閉不同。搖曳樹影映著竹簾零亂,芬芳氣味是花香沉香混雜而成。對著這合歡花能銷除愁忿,便移步來到小堂的前廳。
《雜詩》
唐代:佚名
偏倚繡床愁不起,雙垂玉箸翠鬟低。
卷簾相待無消息,夜合花前日又西。
《東墻夜合樹去秋為風雨所摧今年花時悵然有感》
唐代:白居易
碧荑紅縷今何在?風雨飄將去不回。
惆悵去年墻下地,今春唯有薺花開。
《送汪小珊歸省》(節(jié)選)
清代:潘曾瑋
郁郁青棠花,亭亭連理枝。
青棠可蠲忿,連理紛葳蕤。
葳蕤[wēi ruí]:形容枝葉繁密,草木茂盛的樣子。
《浣溪沙》
清代:徐石麒
欲把青棠蠲舊忿,又拈紅豆說相思。
喃喃只是怨歸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