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一種交流的常用方式,但隨著我們活動范圍的擴大,交流在語言這塊會受到一些障礙,他說的話你聽不懂,你說的話他也清楚,于是,便有了標準語,統(tǒng)一說話方式,明確詞匯的意思,保障交流的暢通。
英語在不同的社會時期,也產生了自己的標準語。標準語的產生不是因為人數(shù)多,選擇這種語言、語調的人數(shù)多,便被選作標準語,而是上流社會為了有別于下層社會,選擇的一種語法標準。這種特意所做的選擇,自然會給上層社會一種優(yōu)越感,于是得到普及與傳播。在社會結構中,下層社會中的人向往上層社會,是一條恒古不變的現(xiàn)象,學會標準語就是一條必須要做到的事情,于是下層社會的人也開始接受并學習標準語,如此,整個社會在語法、選詞方面便趨于統(tǒng)一,方便彼此交流。
標準語的設想只能接近于理想,畢竟各個地方因為地理位置,社會背景,文化習俗的原因,會出現(xiàn)方言,而方言可以與標準語同時存在,卻很難被排除并消亡。
記得大學那會,舍友兩人來自湖南,他們倆在和我們一起參加活動時,講的是普通話,但在只有他們倆人交流的時候,都是長沙話。方言這種東西,可以拉近彼此的關系,也可以讓自己找到歸屬感,這是一個人到陌生地區(qū)非常重要的東西。
標準語除了方言的磕絆,還有一些術語,每個行業(yè)都有這個行業(yè)的術語,甚至是一個地區(qū)自己默認的簡稱,這樣的詞匯換一個地方,其他人就不明白其中的意思,對于外人就是一種門檻式的溝通障礙。
小城雨田
2019/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