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這樣教作文
許鴻賓
關于作文教學的策略,比如寫下水作文,比如分組批改,比如重寫,我都在作文教學實踐中嘗試過,但是,為什么沒有取得成效呢?今天聽了宋淑君老師的講座,我終于找到了原因:第一是閱讀訓練不到位;第二是“教學的隨意性”,作文教學沒有系統(tǒng)的目標和計劃;第三是沒有持之以恒的精神,許多措施都沒能堅持下去。
找到了病因,就要制定相應的對策。今后的作文教學,我打算這樣做——
第一,系統(tǒng)地進行閱讀訓練。
每天辟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閱讀一篇精美文章。文章可以是名家美文,也可以是優(yōu)秀作文。閱讀方式可以多種多樣:學生自讀,學生范讀,教師范讀??梢詫W習我的同事關愛菊老師的辦法,培養(yǎng)四五個優(yōu)秀的朗讀高手,輪流給同學們朗讀。
朗讀之前,教師應該熟悉文章內(nèi)容,并提出若干問題供學生探究,以增強閱讀訓練的目的性。設計問題時,可借鑒趙謙翔老師的辦法,從“給文章擬個標題”、“概括文章內(nèi)容”、“弄清文章主旨”、“欣賞文章寫作技巧”這幾個方面下手。問題應簡單明了,不宜面面俱到,以免影響學生參與的興趣。
讀完了,學生也探究結(jié)束了,應該對學生的探究成果進行檢查。這時候,我發(fā)明的“分組檢查法”就有了用武之地。
所謂“分組檢查法”,就是把全班學生按成績平均分成四個組,每個組分別用“峨眉”、“華山”、“昆侖”、“武當”命名。每組同學按成績分別編號。這樣,每個組的“1號”就是全班的前四名,成績相當。其它號的同學也是如此。檢查作業(yè)時,隨機抽出一個號,就檢查這四個同學的作業(yè),并按檢查結(jié)果進行排序、加分。由于是“隨機”,每個號都可能被抽到,每個人都得做認真的準備。因為這個分,既是他的“個人分”,也會加到他們組里去,你不重視分,組里其他同學重視,這對學生也是一個壓力。正因為有了這個壓力,不必擔心學生會偷懶,檢查時只需要“抽查”即可,可以抽三到四個號,也可以只抽一個號,根據(jù)時間而定。
第二,系統(tǒng)地進行作文訓練。
如何系統(tǒng)地進行作文訓練,是我思考了好多年的課題,但由于自身水平所限,加上強大的惰性,這個課題一直在探索中,至今沒有形成“系統(tǒng)”。今天聽宋老師說,她已經(jīng)整好了一個材料,打算在遂平全縣推廣。到時候,我會向她討要一份。
第三,在批改環(huán)節(jié)下足工夫。
教師精批細改,效果固然不錯,但占用太多的時間,稍一遲緩,就會影響下一篇作文的寫作。曾經(jīng)嘗試過衡水旺老師的三三制批改法,但沒堅持下來,原因是有個難題沒有解決:由學生來批改的話,教師就退出了批改環(huán)節(jié),不了解學生在寫作中出現(xiàn)的問題,如何進行評講呢?而且,學生的批改水平也達不到我的滿意。
今天下午,我就這個困惑專門請教了宋老師。她說:學生批改前,教師要通看一遍作文,形成整體印象,可不是撒手不管了。不過只是看,并不寫評語,勞動量并不算大。
如何提高學生的評改水平呢?宋老師在講座里也給出了具體的辦法。主要是教師要給學生明確的要求和評分標準,而且要對評改結(jié)果進行檢查評比。我打算這樣做:
第一步,作文寫成后,選出一篇來(可以是隨機選出,也可以由學生自薦),印發(fā)給全班同學,大家都來評改這一篇作文,然后抽查,展示,評比。最后老師也拿出自己的評比意見。如此反復幾次,學生會迅速地掌握到評改的技巧。
第二步,同桌互改。兩個人可以一邊改一邊交流。然后進行抽查評比。
第三步,分組評改。每組三到四人,最好是評改他們自己的作文,這樣便于在評改過程中進行交流。然后,還是檢查評比。
第四,堅持每篇作文至少寫兩遍。這也是魏書生老師和宋淑君老師都一再強調(diào)的重寫。
作文寫完了,也進行了評改,學生也知道了自己作文的問題所在,但他并沒有在實踐中加以鞏固;到下篇作文時,又開始練習別的內(nèi)容,這樣,評改對作文的促進作用便沒有體現(xiàn)出來。從這個角度看,重寫非常重要。這兩年,我一直堅持做好“重寫”這個環(huán)節(jié),對的一些重點同學的作文,甚至反復批改,要求他寫四遍之多。這樣做的效果是非常明顯的。去年,在我們縣教研室舉行的作文教學研討會上,我介紹了這方面的經(jīng)驗,受到了教研室領導和與會老師的肯定。
以上就是我在聽了宋淑君老師講座后的一些設想,歡迎大家批評指正。